帖子中晒出的晚饭
作者:周成洋
2016年的春节很热闹,这里指的“热闹”是媒体与公众对“上海女孩第一顿饭就分手”事件的讨论和热议。
事件原因是一个帖子在网上流传,发帖网友是上海女孩,家境殷实,而男友则是江西农村人,家境贫寒。恰逢过年,女孩不顾家人的反对毅然跟着男友回了农村过年,没想到好不容易颠簸到家了,女孩却在见到第一顿饭的瞬间就反悔了,决定和男友分手并立即回上海……
当时,我也转发了这个帖子,并提了一个关于物质与爱情的问题,供人思考。我还算是比较温和的讨论方式,有些人的措辞可能比较严厉,说上海女人拜金,没有照顾到男友及其长辈的尊严,很没有礼貌,一些上海网民也生出共鸣甚至觉得这个帖子是故意给上海“招黑”。
但是,也有些人觉得没有面包的生活爱情也很廉价,照顾到现实的爱情并没有什么错,说的也确实颇有几分道理。
如果帖子内容属实,那么之后的社会讨论倒也说得过去。可就是这个“说得过去”也渐渐让人品出了地域歧视,乡村城镇二元矛盾,性别歧视,以及社会思想价值的“沦陷”与意识形态的互相攻讦这些“怪味”来,让人总觉是哪里有些问题,如鲠在喉。
如果为一场营销炒作,那背后必然是有主推的人,所以对于发帖楼主信息确认很是重要。要只是营销炒作,其实目的也简单,大多为财,下次客人上门问他们做过什么大的营销炒作时,直接拿出这案例来,必定加分不少。或者直接推出真人版的“上海女”和“江西男”,总该有些商机的,毕竟关于“楼主”的信息只有极个别人才“知道”。
关于原帖,至今我们仍然不知道“当事人”是否存在,不知道其中的江西农村在哪,也不知道“当事人”是否为上海人。也许恰恰就是这些太多太关键的不知道,所以我始终觉得有所蹊跷。
问题一:原帖中楼主说自己是88年(1988年出生),也就是说楼主今年28岁,她在帖子中说“爸爸国企已经退休”,如果其父是符合法定退休年龄的,那么是何时退休的,现在那她的爸爸应该多大年纪?
法定退休年龄是指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批准,《国务院关于安置老弱病残干部的暂行办法》和《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 (国发〔1978〕104号)文件所规定的退休年龄。即:全民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和党政机关、群众团体的工人:
(一)男年满六十周岁,女年满五十周岁,并且累计工龄满十年的;
(二)男年满五十五周岁、女年满四十五周岁,累计工龄满十年的,从事井下、高空、高温、特别繁重体力劳动或其他有害身体健康的工作;
(三)男年满五十周岁,女年满四十五周岁,累计工龄满十年,由医院证明,并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应当准予退休。
根据原帖判断,其父不可能是丧失劳动能力,也不太可能是从事有害身体健康的工作。假如他是去年退休的,今年61岁,那么他就是在33岁的时候和其夫人生下了楼主。结合当时时代的社会情况,按照当时的婚恋观而言,这么迟结婚的并不多。
问题二:楼主说自己“在外企做HR”,这么看来,楼主应该算是属于社会精英的那一类人群,情商不说多么高,至少还是归于一个正常水准的。为什么,会因为一顿不满意的饭而想要马上走人。连男友及其家长的尊严都不顾?
所谓情商即情感商数,即“EQ”,它是一个人感受、理解、控制、运用和表达自己及他人情感的能力,这一概念是由美国的两位心理学家彼得·萨洛韦和约翰·迈耶提出的。
情商包含着丰富的内容,简要地可概括为五个方面:一是认识自身的情绪。二是妥善管理情绪。三是自我激励。四是认知他人的情绪。五是善于协调人际关系。
显然,楼主真的是一点都没有做到。
问题三:楼主的“妈妈是学校教师”,楼主怎么说也是半个知识分子家庭的出身,不说是学富五车,作为外企工作人员,相应的常识技能总该是有的。可是,她却居然不知道手机可以订票,甚至都不确定电话能够订票,那么请问她平时出差都是直接到车站买票的吗?
以下三家网站均有手机APP版本,是目前大众使用较为频繁的出行订票平台。(拒绝广告,只看介绍。)
“某哪儿网”致力于为中国旅游消费者提供全面、准确的旅游信息服务,并提供旅游产品团购以及其他旅游信息服务,为旅游行业合作伙伴提供在线技术、移动技术解决方案。
“某程旅行网”成功整合了高科技产业与传统旅游行业,向超过9000万会员提供集酒店预订、机票预订、度假预订、商旅管理、特惠商户及旅游资讯在内的全方位旅行服务。
“某里旅行”旨在为用户提供便捷、更高性价比的出行服务,提供国内航线和国际绝大多数主流航线机票、国内所有火车票的在线订购。
在电脑上订票,在手机终端上订票,都是比较方便的。尤其这三款APP,许多中学生都知道,基本是很多人手机上的主要APP之一,楼主作为一个“都市白领”,却是连“订票”都感觉有些“困难”,真的有些让人哭笑不得。
问题四:楼主在帖子中说给家里打电话之后,堂哥会来接自己,大概需要6个小时左右从上海到江西,因为不清楚楼主所说的究竟是江西哪里,所以不好精确判断大概需要时间,不过真的只需要6个小时吗?
恰好我在百度上看到有人提过相关的问题:上海到江西多少公里?
采纳回答:约720公里,从沪闵高架路到闵行上沪杭高速,到杭州上杭新景高速,到龙游县换杭金衢高速公路,往前走就是梨温高速公路,再走就是温厚高速,在厚田立交桥右转走昌樟高速北上就到了。开车的话得八个小时。
然而,我们万万不可忽视的一点是,交通路况。正常情况下需要八个小时,那么不正常的情况下,八个小时恐怕还不行。所以楼主所处的这个“农村”到底在哪很关键,否则可信度并不高。
以上还都只是针对原帖中的一些不合理提出的问题,但是有网友挖出了更猛的料,那就是原帖中那一桌菜的照片竟然是旧照!而且是几年前的旧照,怎么一下子就成猴年的大戏“热照”了呢?
问题五:为什么媒体在未经考证的时候就集中传播这条新闻,热炒乡愁不再,用一些看似反思的“高格调”淡化年味,割裂城镇乡村的二元社会,去中国乡村的文化土壤呢?
首先,“上海女孩第一顿饭就分手”事件缘起一个网帖,而且是未经考证的帖子,可能是胡说和杜撰。针对这样的信息源,媒体有责任做好把关的吧,不应该用误导性的言论制造公共舆论事件,引起公众就地域乃至于对农村和城市的互相攻击,甚至都出现了对中国社会的痛诉,否认了中国改革开放后农村发展的成绩。
再者,该事件违背了微博热榜规律长时间被推送。这一过程,已经有网友反映了帖子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哪怕没有对这些问题的“较劲”,对于信息源安全性无法确定的内容,媒体们采用一种笃定事实的态度齐齐发布,又是否为一种怪象呢?联系起这几年诸多的反转新闻事件,媒体造谣传谣成为了一种习惯,受众在接受信息的时候应当有所警惕。
然后,随着“上海女孩第一顿饭就分手”的发酵,媒体们并没有甘于寂寞,不止于这样一个新闻的曝光,开始变着法的“黑”农村,进而抢夺第一时间的舆论权重。
于是乎,各种评论文章和“反思农村特稿”出来,大举思想旗帜,批评性思维泛滥成灾,举不胜数,观点相近,内容相似,都在不断的叠加负面社会情绪。
可是这信息源是否真实都还未确定,文章这样发难道没有问题?
最后,又让人不得不思考的是为什么偏偏是江西?选择上海作为富裕阶层的“代表”倒还说得过去,选择“江西”未免就有些奇怪了吧?至少在全国排名来看,江西的经济水平还是中等的,不算好,但也不算差。
2月1日至3日,习近平总书记刚刚考察过江西,对江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和各项工作给予肯定。他还希望江西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向改革开放要动力,向创新创业要活力,向特色优势要竞争力,奋力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新胜利。
没想到这才过去几日,江西就以一种“不太光彩”的形象登上了媒体头条,真有些让人咂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7亿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对全球减贫贡献率超过70%,这是史无前例的。江西农村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整体上的进步很大。因此,借一个“未知真假”的事情抹黑江西,抹黑农村,我觉得并不可取。否认农村,否认的不仅是国家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更是对广大农家孩子的尊严践踏。那些打着各种旗帜和理由否认农村进步变化的,并认为农村是粗鄙象征的,都是极其危险的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