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云曲简丹 于 2010-4-15 21:41 编辑
短命王朝缘何"错爱"南京(图)
来源: 现代快报 关键字:胡阿祥;错爱;杨溥;短命王朝;晋元帝 作者:白雁 2010-04-12 14:07
隋唐盛世终结了南朝皇权的频繁更迭。天下第一城的南京,从此成了“六朝古都”。与此同时,“六朝古都”与“短命王朝”之间也有了某种暧昧的对应关系。然而,这并没有阻挠或者动摇后来者的决心。此后的南唐、大明、太平天国,包括后来的民国,依旧定都南京。他们在南京的短暂逗留,似乎坐实了南京“短命国都”的名头。
“短命王朝”当初为何执意选择南京为都?难道这真是一场历史的“错爱”?
错爱探究之地形篇
东吴择都六选一,中标建业只为军事经济
孙吴选择南京建都,翻开了南京作为六朝古都辉煌历史的第一页。不过,南京大学历史系的胡阿祥教授告诉记者:“一个常常被忽略的事实是——南京并非孙吴建都的首选之地。而且即便孙权在南京称帝后,也曾一度迁都武昌(今湖北鄂州市)。”
孙吴政权的基础,是孙权的父亲孙坚打下的。孙坚是在东汉末年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势力逐渐壮大起来的。但他在争锋中原时,却被流箭射中身亡。其长子孙策子承父业。“当时中原强手如林,孙策作为后起者已落先机,加上手中兵力又少,于是,孙策避开中原,转而开拓江东。”短短六年,孙策先后占据了江东六郡,然而,就在收定江东的第二年,年仅26岁的孙策受伤而亡。
孙策死后,弟弟孙权继承家族基业。229年,孙权正式称帝,并定都在建业(今南京)。在孙权称帝前后,对于都城的选择,曾有多次反复。胡阿祥教授告诉记者:“东吴的国都,除了建业,还有五个备选项,分别是苏州、京口(今镇江)、曲阿(今丹阳)、公安(今湖北公安县)、武昌(今湖北鄂州市)。”
不过,在历史的选择中,其他五个城市都先后出局。那么,为何唯独建业坐稳了东吴都城的位子呢?
东吴割据江东,一直力图问鼎中原,而中原豪杰,也一直对江东虎视眈眈。建业西临长江天险,四面环山,中间有平地,军事上易守难攻。因此,从军事上讲,东吴将自己的大本营建在这里是再合适不过了。
选建业为都的理由,也正是苏州和曲阿出局的原因。而公安和武昌二地,胡阿祥教授说:“它们在军事上倒是很好的地方,但它们空间较小,而且赤壁之战后,刘备向四川发展,孙吴和蜀汉联盟,上游的威胁解除。在这样的情形下,建业成为孙吴定都的不二之选。”
实际上,孙吴政权在定都建业后,也曾有过迁都之举。《三国志》记载:公元265年,孙皓为了巩固在长江中上游的势力,一度迁都武昌,然而,仅仅在一年零三个月后,孙皓便还都建业。还都之前,大臣陆凯上疏:“武昌土地,实危险而瘠确,非王者安国养兵之处,船泊则沈漂,陵居则峻危。且童谣曰:‘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宁还建业死,不止武昌居。’”可见,孙皓放弃武昌,更大程度上是出于经济上的考虑。
相比武昌,当时的建业在物资补充上则非常方便。孙权时期,又修建破岗渎运河,连通秦淮河和太湖,物资保障完全没有问题。
丹阳曾是东汉末年扬州州治所在地,兴平元年(194年),扬州刺史刘繇过江据曲阿,建“刘繇城”,丹阳作为扬州州治所在地。兴平二年(195年),刘繇被孙策打败逃走,自此,曲阿成为孙策及周瑜鲁肃等诸大将孕育东吴的“大本营”。
丹阳作为三国时期东吴孙权家族重要“大本营”,有关事例:
◎孙权小时侯就在丹阳生长生活;
◎“小霸王”孙策在丹阳神亭大战太史慈;周瑜鲁肃在丹阳练湖演练水军;
◎吕蒙(吴下阿蒙)在丹阳筑吕城(至今吕城仍是沪宁线上千年重镇);
◎孙权在丹阳吕城庱亭射虎(吕城至今有虎落里村);
◎孙权祖父孙钟在丹阳司徒白鹤山种瓜;
◎孙权的姐夫弘咨也是丹阳人;
◎孙权父亲孙坚和母亲吴国太都葬在丹阳司徒“高陵”;
◎孙权为了方便回故里丹阳祭拜祖陵,专门耗巨资开挖了从南京到丹阳的过山运河--“破岗渎”(途中翻越数十座山冈,建十四座方便过船的蓄水水坝--“埭”),丹阳至今仍有一条“吴陵港”直通东吴“高陵”;
◎孙权登基后特将故里“曲阿”恢复为秦始皇所改原名“云阳”;
◎东吴大将军诸葛瑾(诸葛亮兄长)兴平元年(195年)秋,举家东渡,落户曲阿,成为丹阳诸葛姓氏始祖。
丹阳可以恢复的“三国旅游”景点有:练湖周瑜水军码头-点将台、刘繇城、孙坚吴国太高陵、吕城“吴下阿蒙”纪念馆、孙权射虎雕像、小霸王(孙策)神亭大战太史慈雕塑、孙钟白鹤山-瓜井、吴陵港、诸葛大将军宗祠等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