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苏贫困县投数百万建山寨版中国馆遭质疑(图) | | [tr]
| | 发布时间:2010-05-04 来源: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 | | 江苏阜宁县,建设中的“山寨版世博中国馆”。网友“根李”供图(资料图)
5月3日,几名来自上海的游客在江苏省阜宁县“山寨版中国馆”前留影。新华社记者 邓敏 摄
这是5月3日拍摄的江苏省阜宁县“山寨版中国馆”。新华社记者 邓敏 摄
在上海世博会开幕之际,江苏省经济欠发达的阜宁县耗资数百万元兴建“山寨版中国馆”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和质疑。
>>百姓不满
山寨版是花架子
这个被网友称为“山寨版中国馆”的雕塑,位于阜宁县城南的204国道和329省道交会处,远远看去,是一座上部为四方冠形结构的红色建筑,外形酷似上海世博会中国馆。
走近一看,这一建筑约六七层楼高,顶端是标志性的四方形平台,中间为6层架空结构,下面还有四根大立柱,整体造型虽然粗糙,但在结构、色调和外形等方面与上海世博会中国馆颇为相似。
与上海世博会中国馆所不同的是,这一建筑下方和内部没有太多空间,并不能作为场馆使用。当地一位姓周的长者说。“世博会中国馆是展馆,而这个东西是一个‘花架子’,只能看看。”
数百万建形象工程
在现场,建筑周围堆放着各种材料,几十位工人正在紧张忙碌。“这个大雕塑是春节后开工的,本来说‘五一’前要竣工,现在只完成主体部分,周边的大理石广场和附属设施还要20天才能完成。”两位在场工人称,建筑设计过程和造价他们不清楚,不过当地确实有传言说耗资数百万元。
据阜宁县规划局提供的资料,这座名为“中华情”的雕塑,高23米,基座为边长49米的正方形,雕塑所在广场征地8000平方米。根据公开的项目招标公告,雕塑上部钢结构、装修及灯光亮化工程造价约200万元,广场其余部分耗资约150万元。
40多岁的村民张海亮说,政府的初衷也许是好的,但做法欠妥,财政的钱应该花在“刀刃上”,而不是搞“形象工程”。
不少群众认为,政府不应该花费巨资兴建这样的“形象工程”:一是阜宁属于江苏苏北欠发达地区;二是有抄袭世博会中国馆之嫌;三是工程本身占用了大量土地。
>>官方解释
提升地方影响力
阜宁县政府办主任李德平说:“阜宁是盐城市仅有的两个沿海不靠海的县之一,也是盐城市唯一没有高速公路的县市。经济区位让当地政府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在广场上兴建一座醒目的雕塑,确有提升地方影响力的考虑。”
“这里原是一处闲置荒地,没有动用良田。”雕塑项目负责人、阜宁县规划局局长夏永森介绍,为了让周边市民能有活动场所,在建广场1998年就已列入规划。2009年9月,在启动广场建设的同时,阜宁县规划局征集雕塑方案,最终方案由规划局拍板,由于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体现了“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的文化理念,这契合了阜宁县作为革命老区和全国商品粮基地的现状;另外,这也是对世博会的一种参与。
>>专家表态
政府拍脑袋决定
社会学专家、南京市社科院副院长陈如表示,“形象工程”建设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由政府一厢情愿地“拍脑袋”决定,根本不顾群众的意见和看法。
陈如认为,以“中华情”雕塑为例,如果当地政府在建设之前委托社会机构征求一下民意,或者是召开一个听证会,听一听当地群众和专家的意见,再决定工程建设与否,这个当地政府寄托深切希望的工程或许不会上马。
陈如说,不顾民意的“形象工程”与一些地方领导政绩观发生偏差不无关系,他表示:“改善民生,比什么标志性建筑都重要。”地方领导一定要少做仅有“花架子”的形象工程。
没有对世博侵权
夏永森强调,雕塑没有使用或复制世博会中国馆的图纸,并且在建造前曾就版权问题多次咨询建筑专家的意见,专家认为这样做并不存在侵权问题。
至于建设雕塑的资金来源,夏永森介绍,广场建设由政府出资,而雕塑建设准备通过市场化运作,建设过程中不占用政府财政资金。先由阜宁县城市资产经营公司出资,建成后由该公司通过公开拍卖广场冠名权的形式收回投资。
据新华社电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