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阿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07|回复: 0

【网络中国节】俗与“不俗”都是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26 23:13: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LAN
现代元素的渗透,让传统年的打开方式正在悄然发生着改变,过传统年,在俗与“不俗”之间似乎也弥漫着某种纠结的味道,只是年味儿,是什么?年味儿就是爹娘准备了好久的那桌子团圆饭,年味儿就是转了不知道多少趟车的回家路,年味儿就是“总把新桃换旧符”。

  年味儿从来没有淡过。年味儿,是什么?是东北炕上的一桌杀猪菜,是江南团圆饭中的“福禄寿”年糕,是傣族同胞们泼向亲友的那盆福水。有人埋怨年味淡了,只是如果我们认真回顾与年味有关的细节,才会发现其实“年”本身就没有绝对的“规矩”,每个地方的“年”都各自讲述着属于自己的故事,随着时代的迁移又被打上了时代的痕迹。只是每个故事都彰显着这样的一个符号:团聚。年,属于整个中华,有关年的庆祝,连接着个民族间的情谊,传递着海内外的华夏根脉,这种庆祝无关地点,无关方式,仅仅是家人之间不远万里期冀再相聚的强烈情感抒发。所以,年味何曾淡去?只是现代生活的富足替代了农耕生活的贫瘠,而有关团聚的年的意义一直在延续。

  俗与“不俗”都是年。“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沉冻酒”,有关年俗的话题总会在这个时候于代际间展开讨论。老辈人对年俗是敬畏,小辈人对年俗是新奇;老辈人把年俗过成仪式,小辈人则把年俗过成传承。只是,这场传承正在接受着时代的改写,这场改写并非是数典忘祖,而是用一种更强烈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去传承属于我们国家的大自信。年夜饭从灶台转移到酒店并非浪费,而是我们的国民消费水平正在与日俱增;家族团聚改成举家旅行并非淡漠“归”之情感,而是用另外一种形式进行着有关“家”的延续;“爆竹声中一岁除”的喧嚣淡去也并非是文化削弱,而是不同文化背景下民俗文化的交互融合的成果。因为,俗或者“不俗”都是过年。

  过传统年续写时代篇。春节的魅力在于她的“团聚”,中国人对于家的概念很深,所以,我们称国为“国家”,春节用“团聚”的情愫牵引着海内外的各族中华儿女的“归家”之心,这是属于中国人的传统,更是一种民族精神的传承。在时代新元素的冲击之下,有关“年俗”文化的演变成为老辈人质疑年味淡去的话头,但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年味并未淡去,而是用另外一种仪式感传递着属于中华民族的情感,用一种时代的自信续写着“中国年”的新味道。我们有责任担负起书写年俗现代篇的理性认知和代际间的宣讲,因为这就是吾辈年轻人助力圆梦中华的历史担当。

  有了年,才有了中华民族的文化集成;有了年,才有了华夏儿女的归属;有了年,才有了代际沟通的传送。俗与“不俗”都是过传统年,因为过年就是团聚,过年就是圆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丹阳新闻网(https://www.dy001.cn) ( 苏ICP备05003163号 )

GMT+8, 2024-11-27 21:02 , Processed in 0.05901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Template By 【未来科技】【 www.wekei.cn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