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阿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73|回复: 0

【治国理政新实践·江苏篇】“手艺人”变“守艺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2-25 11:01: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LAN
随着市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过去有些与人们息息相关的老行当好像被遗忘了,如修表匠、篾匠等。对此,近日,记者采访了几名老手艺人,由于现在的年轻人不愿做老行当,一些老手艺的坚守和传承仍是当下面临的难题。

    “怀旧”情节市民多

    如今仍有“回头客”

    元宵节刚过,今年55岁的“花灯艺人”刁国华终于闲了下来,扎花灯费时又费力,前后忙活了大半年。“花灯最重要的就是竹篾,每年10月就要把扎花灯的竹子选好,再就是制竹篾关:砍、劈、剖,全靠人工,制作花灯的竹篾要粗细、大小、厚薄均匀,这里面的细枝末节都是讲究。”刁国华扎花灯手艺是“祖传”的,他最拿手的是扎兔子灯和荷花灯,做一个小号兔子灯费时4个小时,大号灯的话一天时间都不够。

    刁国华做的兔子灯特别精致,每年都有市民“慕名”而来,销量还不错。刁国华说,虽然现在电子灯花样多,但是顾客中还有很多人有“怀旧”情结,认为花灯只有手工灯才有“年味”,但做花灯的手艺人却越来越少。“市区像我这样的花灯手艺人就剩三四个了,明年会越来越少,一方面是花灯工艺复杂、制作时间长,赚不到钱。另一方面,几个花灯艺人都是上了岁数的,做不动了!”

    老手艺曾风光一时

    市场需求有“反弹”

    镇江市大西路的亨达利钟表眼镜店是一家百年老店,店内两名钟表匠董方泉、丁光辉仍在坚守着这份老行当。

    初中毕业后,两名师傅就分配到了这家店当学徒,“当时叫钟表眼镜合作社,全镇江一共3个门市,最多时学徒、师傅就有100多人。”回忆起钟表店最辉煌的时代,丁师傅说,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买手表都得找人开后门,修手表得排队。

    “近几年的生意比起修钟表行业最萧条时还是有所好转。现在市民买的高档表都是机械表,手表一坏还真只有我们能修,收费也公道。”董师傅说,还有一些中老年顾客,以前买的手表舍不得扔,就送来给他们修。就在谈话间,走进一名顾客拿着一块手表让董师傅看看,只见他带上放大镜,仔细研究表盘,一番观察后,说:“这表肯定是摔过了。”

    老手艺要耐得住寂寞

    除了靠坚守还需传承

    采访中,记者发现,这些老手艺虽然“老”,仍有一些市场和固定客户群,随着时代发展,“手艺”的价值只会越来越高,无人传承是关键。

    董师傅说,早两年,和周围亲朋好友说,希望能带徒弟免费教技术,压根没人愿意来。“现在年轻人静下心、坐下来肯学的越来越少了。把手表擦油、清洗,如果配件坏了有现成的还好,没有现成的还得手工做配件,一整天坐在那儿,一点点地琢磨,真得耐得住寂寞才行。”

    修鞋匠张双六师傅的儿子大学毕业后就从事了其他行业,“年轻人谁愿意干我们这行?都想找体面、舒服、钱多的工作。”张师傅说,修鞋匠会一直有需要有市场,但是等他们这一辈老传统手艺人不干了,新一辈的收费价格肯定是“翻倍”的,毕竟手艺的价值会越来越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丹阳新闻网(https://www.dy001.cn) ( 苏ICP备05003163号 )

GMT+8, 2025-5-15 08:32 , Processed in 0.053533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Template By 【未来科技】【 www.wekei.cn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