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紫丁香 于 2017-4-12 15:01 编辑
用爱点燃学生的心灵之火 新桥中心小学 王妍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一个好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学生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是个孩子。”大爱无痕,润物细无声,教育无处不在,老师的一个微笑,一个和蔼的眼神,一个爱抚的动作,一句关心的话语,都会给学生带来欢乐、带来智慧,我为学生,为事业不懈地努力着。 从教十几年,遇到的学生形形色色。原先有个学生叫陈刚,连上了两年一年级,拼音还是一个也不会读,到了三年级,开始学写作文了,他连一句话也说不连贯,真的令老师很头痛,他自己也很着急。他的记忆能力和理解能力差,反映慢;学习比较落后,学习态度较差,作业拖拖拉拉,课上不会听讲,经常走神儿。家长没有能力对其进行辅导,家里的经济条件也很差,父母忙于工作,根本没时间管孩子。对于这种情况,首先,我降低他的作业难度,强化实例作用,以培养学习兴趣。这个学生基础水平很低,理解能力较差,对知识和能力感到乏味并且没有兴趣。所以我由易到难,减少难度,降低坡度,循序渐进地教学。课堂上这个学生的表现和练习测试的结果等,都给我提供了大量的反馈信息。根据这些信息,我及时调整教学节奏及深浅度,对他出现的问题及时予以恰当地纠正,并有针对性地辅导答疑。其次,我坚定他的信心和毅力。这个学生的自卑感比较强,常轻视自己,较低地评价自己。教学中,我多给他提供表现的机会,寻找他们答问中的合理因素,提炼优点,及时予以鼓励和表扬。语文课上,他平时极少举手答问,于是我给了他一个简单的问题,叫他回答,没想到他回答的还是很不错的。于是我充分的表扬了他,并给他以掌声。,使他能分享成功的快乐,品尝学习的乐趣。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与辅导,该生已初步养成了课上认真听讲的习惯;对于学习上不懂的问题也知道问了,作业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了,学习成绩也逐渐提高了。在生活上,让班里的孩子给予他帮助,平时经常与他聊天,关心他的生活。慢慢地,他不再自卑,课间能与其他孩子一起游戏,在他的小脸上终于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通过这个孩子的故事,让我深深认识到爱是教育的生命线,爱能点燃学生的心灵之火。在对待这类孩子时我们可以做到以下几点: 一、降低难度,及时赞赏
教师对后进生的作业要降低难度,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对于他们取得的点滴进步都应给予肯定和赞赏,对其转化要有时间上的宽容。不仅要关注当前的状况,还应重视其成长的过程和变化。这就要求教师在评价中不应只表扬高分的学生,更应看到后进生在努力过程中所取得的进步。 二、活跃气氛,鼓励参与 课堂上优先对待后进生,尽量多把信任的目光投向后进生,用眼神鼓励他们回答问题。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一个宽容的微笑,一句体贴的话语,一个会意的眼神,一个轻微的触摸都会使他们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在课程上回答不出问题时,给予他们的信任和鼓励的眼光。回答正确时,投以赞赏的目光、真切的笑容和热情的表扬,让他们体验成功、体验取得进步的喜悦,大大加强其参与课堂教学的意识,提高学习兴趣。另外,上课速度适当放慢,让后进生感到能跟上教学进度,后进生是班集体组成部分,教学效果应当追求全班整体效果,顾及其反应。如讲重点内容时,切实做到放慢速度,并尽可能重复一二次,给其充分思考时间,诱导他们积极思维,让其真正掌握知识。 三、建立互助,体验成功 同龄人之间的影响也是极为重要的,大部分的孩子效仿性极强,只要有一个好的榜样在身边,就会产生希望变好的内在动力,逐渐喜欢学习起来。这种榜样的力量有时甚至比说教、打骂更有功效。在课堂上有意将好差生搭配起来,建立互助学习小组,有难互帮,让学生学会自学主学习,感受合作学习的乐趣,使他们通过努力也可实现目标,尝到成功的滋味。成功的体验又会激励他们继续努力,不断进步。 在更新教育观念的今天,作为一个热爱学生的教师,有责任让学生树立信心进而达到育人的目的。愿:我们携起手来乘赏识之风,捧起关爱之情,燃起信心之火,播下希望之种,使每一位后进生都能沐浴在师生的关爱之中,共同把后进生转化成为先进生,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