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阿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94|回复: 0

《人民的名义》传递更“清晰”的信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4-24 15:10: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本帖最后由 托马斯的小火车 于 2017-4-24 15:11 编辑

一部《人民的名义》横空出世,引起广大群众情感共振,备受关注和好评。一些鲜少被演绎的“触目惊心”,如今彻彻底底出现在一部电视作品中。瞧见网上有人议论:真是电视剧里的一股“清流”啊!

  其实,我们之所以能看到这些,代表着国家对当前社会现状“不回避”的态度,也标志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生态的重大进步。

  有力量的把“人民”铭刻于心,全景展示中国社会生态。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中写道:“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对一个国家来说,反腐永远不会剧终,《人民的名义》塑造出诸如“侯亮平”、“达康书记”、“高育良”等一大批“典型人物”,敦促我们的社会生态回归阳光,其意义远超“打虎”的主题。该剧敢于嗅探社会发展过程中“权钱交易”和“利益输送”等霉变局面,集中凝聚清朗的政治情怀,审视人物的人性和精神,深刻反省中国社会“痼疾”,正面探悉国家现实政治“真相”。不断拷问权力拥有者人性深处的恶与善,真正走心对人民,做到“百炼成钢”,才不至于“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这也是对党员干部的工作和生活提出的深刻要求。

  透视文艺创作的“内力”和“魅力”,带给观众“扎心了老铁”般的感染力。观众心中有杆秤,艺术作品,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由贪腐事件为标本,正面出击政治生态现状,剧作中发掘的不同政治选择背后的理念,上升为一种文化符号。用文艺作品的形式“纠偏”,用艺术化的表达绘出一幅“正义”的优秀剪影,鞭挞失民心的行为,讴歌得民心的故事。周梅森说:“一个伟大的时代,需要有一部分作家站在社会的前面。如果文学总是站在圈子外面,那它会与人民越来越远。”这股源于现实、高于现实的文艺“清流”,面对诸多问题抽丝剥茧,唤起观众没有“代沟”的强烈参与感,让“品质”成为艺术创作所依仗的核心优势。

  《人民的名义》火遍全国,其意义和价值不仅仅在反腐本身。越来越多的“丁义珍”式政务也被陆续曝光,一定程度上倒逼政府疏通“血管”,唤醒“为民服务”工作作风。更重要的是,这部影视剧让人没有“跳出感”与“疏离感”,民众对中国的未来前景更为“清晰”,更有信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丹阳新闻网(https://www.dy001.cn) ( 苏ICP备05003163号 )

GMT+8, 2024-5-20 02:19 , Processed in 0.068944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Template By 【未来科技】【 www.wekei.cn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