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在南长老街路口望湖门码头旁竖起了一块“回家情更切 最忆是无锡”的大幅海报,迎接即将回乡参加江苏发展大会无锡乡贤恳谈会的海内外乡亲。 (卢易 摄)
无锡自古人文荟萃,一代代科学家、艺术家从这座江南名城走向世界。科教文化的繁荣,离不开交融与创新,离不开众多无锡乡贤的薪火相传——不论他们是寄寓异乡还是扎根本土,也不论他们是土生土长还是迁徙而来,共同的“无锡情结”让他们成为这座城市科技文化的守望者、传播者和创造者,不断书写着“太湖明珠”的新风采。
反哺故乡,难以割舍的“无锡情缘”
“让我期待的日子今天终于到来了,以后可以跟着大师面对面、手把手学习传统民族乐器和音乐知识了。”2014年3月,在邓建栋二胡艺术学校开学典礼上,连元街小学学生王一涵高兴地道出了心声。对无锡籍著名二胡演奏家邓建栋来说,创办这所音乐学校也是自己回报家乡人民的一种方式。在接受无锡日报记者采访时,邓建栋这样描述他与无锡的情感:“离家已有40年了,但只要与家乡有关的信息,总会去关注。”他说,近些年来,时常回无锡参加文化活动,“只要无锡有需要,我都会支持。”
像邓建栋这样身在异乡却心系桑梓、反哺故乡的无锡乡贤,可以列出一份长长的名单: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陶心华、周怀民、周培源、钱敏、周道振等无锡籍收藏家陆续捐出一生所藏,无锡博物院由此跻身于全国藏画大馆的行列;曾任北京大学校长的无锡籍知名学者许智宏,2008年推动建立北京大学软微学院无锡基地,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家乡教育事业作出贡献,几年来软微学院无锡基地运行良好,毕业生也有力地助推了无锡地方经济的发展。
无锡乡贤的鼎力相助,成为家乡参与竞争的“秘密武器”。2013年,无锡籍乒乓名宿惠钧作为社会事业领军型人才“凤还巢”,担任无锡市乒乓球项目总教练。两年后的全国乒乓球(少年)锦标赛上,他带着一群“娃娃兵”夺得女团冠军,让无锡乒乓时隔20多年后,再次在全国比赛中尝到摘金的喜悦。
倾情倾力,沟通世界的“无锡向导”
这些年来,无锡与世界的联系日益紧密,无锡未来的转型发展也需要进一步融入世界。众多散居海内外的“重量级”乡亲,成为城市发展弥足珍贵的财富。近年来,乡贤们热情担当家乡的“向导”,努力架设与世界沟通的桥梁。
在前不久我市赴香港举办的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西港特区)媒体推介会上,大批海内外客商对无锡人的投资眼光、管理水平、进取精神留下了深刻印象。其中,“无锡乡亲”——香港文汇报执行总编辑吴明功不可没。近年来,配合家乡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要求,吴明所在的香港文汇报刊发了大量介绍无锡的重头文章,让世界越来越深入地了解无锡。“一门五博士”的顾毓琇先生的后人顾宜凡,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面对西方主流受众、传播中国内容、以民间机制运营的英文电视全媒体。近年来,顾宜凡向世界讲述的许许多多中国故事中,无锡故事占了相当大的比例。
无锡乡贤们搭建的桥梁,让无锡的文化科技事业,逐步与世界同步脉动。在法国卢浮宫举办的“美丽中国城市文化展”上,53件无锡展品惊艳全场;无锡演艺集团的舞剧《绣娘》登上美国肯尼迪艺术中心歌剧厅,赢得如潮掌声;“十二五”期间,无锡市与美国、德国、以色列、俄罗斯等15个国家建立了良好稳定的科技交流与合作关系,开启了中国城市与MIT 合作的先河。目前,全市累计认定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已达9个,总量列全省第一。
再铸辉煌,日益宽广的“无锡平台”
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今天的无锡正在续写新辉煌。众多海内外科技、文化精英汇聚无锡,成为这座城市转型升级的见证者、参与者。据统计,近年来我市先后引进9名诺贝尔奖得主、11名海外院士与民营企业共建研究院。目前,全市有超过1200个高层次科技创业团队落户,集聚了2万多名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其中国家“千人计划”79人。
2008年底,国家973物联网首席科学家,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院长刘海涛牵手无锡新区,从中科院辞职下海创业,共同进军传感网产业。如今刘海涛已成为国内物联网技术的领军人物,他创办的企业也成为业界翘楚。国家“千人计划”专家、淋巴靶向化疗技术的开拓者刘江,在国际上独创发明了淋巴靶向化疗技术,为控制肿瘤的转移,减少复发,提高患者的生存期及生活质量带来了曙光,荣获多项国际大奖。
在这个舞台上,新一代的无锡人杰正在开创超越前人的新事业。由我国自主研制的“神威·太湖之光”勇夺世界超级计算机TOP500排名桂冠,并获得超级计算领域的诺贝尔奖——戈登贝尔奖;我国第一台自行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已开展多次试验性应用;作为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物联网领域的国际标准,50%以上由无锡制定……此外,我市在微电子、传感网、生物制药、装备制造等领域取得了一大批核心技术,涌现出了国际国内领先的重大科技成果。(记者 挥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