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阿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456|回复: 0

追寻“诗圣”的足迹 ——谈《访古学诗万里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8-9 16:47: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我手头有一本薄薄的小书《访古学诗万里行》,已经珍藏了34年了。对于喜欢“诗圣”杜甫的人来说,亦很是应该值得一读。
《访古学诗万里行》,系山东大学《杜甫全集》校注组撰写,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2月北京第1版,印数20.000,字数130.000,定价0.56元。
据这本书的“说明”介绍,人民文学出版社曾经约请山东大学 萧涤非教授主持《杜甫全集》的校注工作,并在山东大学成立《杜甫全集》校注组,北京师范学院廖仲安教授等也参加了此项工作。“为了顺利进行这项工作,我们《杜甫全集》校注组的同志,在年逾七十的肖涤非教授的率领和指导下,先后于一九七九年、一九八○年两次赴山东、河南、陕西、甘肃、四川、湖南等地,对有关杜甫的行踪遗迹及影响作了一番初步的考察访问。大家一面学习杜诗,一面实地考察,倍感亲切,从而加深了对杜诗的理解。大家还分头写了一些笔记,记下了各自的所见所闻所感。这篇游记性的文字,可以说就是大家笔记的综合。”然而,实际上这本书的执笔者分别为郑庆笃、焦裕银、张忠纲、王学泰、冯建国,最后由萧涤非、廖仲安教授定稿。
打开这本书,全书分为齐鲁篇、洛阳篇、长安篇、巴蜀篇、江湘篇五大部分,是《杜甫全集》校注组的工作人员,大致按照“诗圣”杜甫当年足迹所至,进行全程式的追寻考察而真实生动的实录。虽说系考察访问“游记性的文字”,但笔下写出的一切,都是结合杜诗,查阅文献,实地考察而得出的实实在在的探索研究成果。
如众所知,杜甫是祖国历史上最伟大最耀眼的大诗人,“诗圣”的诗篇更是祖国最宝贵最灿烂的文化遗产和瑰宝。“诗圣”的传奇人生,令世人深情无限地探索和追仰。这本书中那一篇篇“游记性的文字”,如行云流水,寓情于境,情景交融,地域特色、乡土气息十分浓厚,诸多“揭秘”的细节描写又是那么的细腻优雅,让人读来甚觉畅快。
“车子在坑坑洼洼的黄土道上颠颠簸簸地前进,黄尘从玻璃窗的缝隙钻了进来,洒满了我们的头脸和全身。但透过黄尘我们仍可以看到两边农田里生气勃勃、长势良好的庄稼,土屋、瓦房和豫西等地特有的窑洞。我们的车子穿过巩县新址——孝义镇,到了巩县旧城——今名站街。出站街东北一里多,在一个绿树环合、清流萦绕的小村庄边停了下来,这就是杜甫的老家——南瑶湾村。”“在村子西面有座碑楼,非常醒目地矗立在麦田里。石碑是乾隆三十一年(公元一九六六年)巩县李天墀立的,上刻‘唐工部杜甫故里’七个大字。绕碑楼细看,在东侧外壁上还嵌着一块青石刻的‘唐工部社文贞公碑记’,落款是‘清同治十二年(公元一八七三年)二月吉旦,杜甫三十四、五代孙合立。’村东北角,有一座只有三、四十米高的小土山,并列着三个宛如旧式笔架的小山峰,名叫笔架山。山下有个面向南的小院,院门紧闭。门外墙上嵌着一块石碑,正中是‘诗圣故里’四个大字,款书‘雍正丁未(公元一七二七年)菊月’,‘石屏张汉立’。黑漆院门打开了,我们进院一看,是一个北方农家式的朴素的院落,幽暗而清冷,此洞分前后两间,据说就在最里面的一间里诞生了杜甫。”(《洛阳篇•巩县与偃师》)。这里,仅仅摘录了书中一小段落,相信读者似乎已从中可以窥测出这本书的某些显著特色。
著名古典文学专家陈贻焮在煌煌巨著《杜甫评传》中,亦曾经引用过《访古学诗万里行》中的一些内容,并说:“感谢万里访古学诗人的热心指点,使我们对夔州白帝城的地理历史面貌有了较全面较具体的了解……”可见此书具有一定的意义和价值。

总而言之,笔者个人以为,《访古学诗万里行》这本书,无疑是一本具有相当的知识性、趣味性与可读性的好书。

6b58d9bfxc96241543987&690 (2).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丹阳新闻网(https://www.dy001.cn) ( 苏ICP备05003163号 )

GMT+8, 2024-4-28 05:15 , Processed in 0.055368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Template By 【未来科技】【 www.wekei.cn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