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阿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751|回复: 21

丹阳“董永传说”终入选国家级“非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5-19 16:07: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丹阳“董永传说”终入选“非遗”
南京此次仅“汉唐云锦”入选,盐水鸭板鸭没来得及申报  2010年5月19日
      17日,文化部网站公示了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推荐名录。比较前两批名录的“大部头”,第三批国家名录“缩水”得厉害。推荐项目名单共349项,其中新入选项目190项,扩展项目159项。公示期为30天。此次江苏共有23项入选国家级名录。这个数字跟第二批次时的50项相去甚远,而南京的非遗项目更是硕果仅存云锦扩展项目。
    在总共10大类190项新入选项目中,江苏共有茅山号子、跳马伕、滑稽戏、常州小热昏、国画颜料制作技艺毛笔制作技艺6项别列入新增项目在已有名录的基础上扩展的项目达到17项,包括丹阳的董永传说、徐州唢呐、金坛龙舞、溧阳竹马、南通棉纺织技艺、苏州吴中区绿茶制作技艺等项目。其中脍炙人口的“董永传说”在湖北、江苏、山西、河南等多地争夺后,丹阳终于以“扩展名录”的形式申报成功
    比较第二批国家名录江苏省新增50项的记录,这次江苏似乎放缓了冲刺国宝级非遗的脚步。其实此次江苏共申报项目达到230项,但最终仅有23项进入公示。江苏方面将在公示期内进行情况汇总,搜集意见重新评估,并向文化部提交申诉
    此次南京市非遗只入选了江苏汉唐织锦科技有限公司申报的南京云锦项目。从南京市申报主管部门了解到,此次申报的15个项目竟然全军覆没,唯一入选的项目还是通过自主申报的,实在是比较“郁闷”的事情。“感觉这次项目申报,在文本制作和资料拍摄上把关更严格,可能我们申报的项目也确实存在放眼全国,独特价值还不够的缺陷。在不具代表性的情况下,被刷下来也就不是特别意外了。”有关人士表示,国家级名录申报成功率下降也在情理之中,非遗名录体系必须呈现金字塔结构,不可能跟省级名录同等要求。不过,有些遗憾的是,像南京板鸭、盐水鸭制作技艺这次没有申报,原因是准备工作来不及做。此外,轰轰烈烈的前两批名录申报过后,似乎感觉南京非遗“精华”已经浮出水面,但其实南京在传统医药方面还有不少项目可以发掘。
    此次香港特别行政区申报的中元节(潮人盂兰胜会)澳门特别行政区申报的南音说唱,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区申报进扩展项目的中秋节、端午节香港澳门等联合申报的民间信俗、澳门道教科仪音乐,共6个项目,十分引人关注。据称,这是继第一批国家级名录中香港、澳门和广东联合申报粤剧和凉茶,以及第二批名录中澳门与山东湖北联合申报木雕之后,首次独立申报。
     
发表于 2010-5-19 16:11:2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LAN
可喜可贺!!!
     
 楼主| 发表于 2010-5-19 21:36:5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可喜可贺!!!
风轻云淡 发表于 2010-5-19 16:11

虽说落后于金坛 但总规是得到国家认可了
     
 楼主| 发表于 2010-5-19 22:04:3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我省24个项目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遗名录   发布日期:2010-05-19  
  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昨天正式公示,我省有24个新项目和扩展项目入选其中。
  此次公示的项目分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传统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共10大类,新项目190项,扩展项目159个。我省入选6个新项目:兴化的茅山号子,如东的跳马伕,苏州和上海滑稽剧团联合申报的滑稽戏,常州小热昏,苏州姜思序堂国画颜料制作技艺,扬州毛笔制作技艺扩展项目18个,包括丹阳的董永传说,赣榆县的徐福东渡传说,徐州鼓吹乐,金坛直溪巨龙,溧阳蒋塘马灯舞,省演艺集团和淮安市共同申报的京剧,泗洪县的泗州戏,省演艺集团的杖头木偶戏,淮安市和泰州市共同申报的淮剧,省演艺集团的苏州评话,扬州评话,苏州的苏派盆景技艺,南京云锦木机妆花手工织造技艺,江苏工美红木文化艺术研究所的精细木作技艺,南通色织土布技艺,苏州吴中区碧螺春制作技艺,江阴市的致和堂膏滋药制作技艺,南通市的季德胜蛇药制作技艺
  据介绍,我省此次申报了200多个项目,都是从省级非遗名录中筛选出来的。对于未能“晋升”国家级的项目,我省将在保护好的前提下等待机会继续申请。
发表于 2010-5-19 22:37:5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不容易啊!!!
     
发表于 2010-5-19 23: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回复 3# 齐梁君子


    是啊,是啊!来之不易!
     
 楼主| 发表于 2010-5-20 09:30:3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丹剧啷当也是有资格申报国家级的
发表于 2010-5-20 09:33:4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哎,
一个毫无争议的自己家孩子
做个亲子鉴定这么难的
杯具!
     
 楼主| 发表于 2010-5-20 12:23:3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哎,
一个毫无争议的自己家孩子
做个亲子鉴定这么难的
杯具!
未来家居 发表于 2010-5-20 09:33

之前 的确是工作做得不够
     
 楼主| 发表于 2010-5-20 21:40:5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董永传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0-05-20  
      5月20日消息:5月17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向全国公示,其中我市申报的“董永的传说”入选民间文学类别的扩展名录。消息传来,我市各界欢欣鼓舞。
     “董永传说”故事是我国民间“四大传奇故事之一”,在我市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城乡居民耳熟能详,影响深远。董永原是丹阳延陵人氏,家境贫寒,侍亲至孝,因老父亡故无棺木下葬而卖身为奴,孝行感动七仙女,于是七仙女下凡引出一段悲欢离合的动人故事。在我市延陵等地还留有董永传说的多处遗迹。据市文化部门介绍,“董永传说”我市已经是第三次申报,能够申报成功是一个极大的鼓舞。  
      市文化局副局长韦夕瑾说,为了能够申报成功省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文化部门做了大量的工作,搜集了很多的资料来证明丹阳是“董永传说”的流传地之一。申报成功仅仅是万里长征走出了第一步,接下来更严峻的任务是对我们丹阳的国家级非遗,怎么样去保护、传承和发展利用,这个是我们文化部门面临的一个很重要的职责。
      据文化部门介绍,申报成功之后,我市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利用上再下功夫,力求对全市的文化事业以及旅游业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董永传说”入选国家级“非遗”,我市民间人士感到非常欣慰和振奋。

“董永传说”在丹阳得到国家认定   2010-05-20
      5月20日消息:日前,文化部网站公示了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推荐名录。我市的“董永传说”以“扩展名录”的形式申报成功。
      此次全省共有23项入选国家级名录,其中脍炙人口的“董永传说”在湖北、江苏、山西、河南等多地争夺后,我市终于以“扩展名录”的形式申报成功。
     “董永传说”故事是我国民间“四大传奇故事之一”,在我市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城乡居民耳熟能详,影响深远。在我市延陵等地还留有董永传说的多处遗迹。据市文化部门介绍,“董永传说”我市已经是第三次申报,能够申报成功是一个极大的鼓舞。但文化部门表示:申报成功仅仅是万里长征走出了第一步,接下来更严峻的任务是对我们丹阳的国家级非遗,怎么样去保护、传承和发展利用,将是今后面临的一个很重要的职责。
     
 楼主| 发表于 2010-5-24 10:03:2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常州三项入选第3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名单 2010年05月24日
      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日前已由文化部办公厅公布,我省共计24个新项目和扩展项目入选,其中常州市占据3席:常州小热昏、金坛直溪巨龙和溧阳蒋塘马灯舞。
      此次公示的项目分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传统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共10大类,新项目190项,扩展项目159个。常州入选的常州小热昏属曲艺类新项目,金坛直溪巨龙和溧阳蒋塘马灯舞属传统舞蹈类扩展项目。
      常州小热昏
      常州小热昏曾是一种广泛流行于江浙一带的曲艺形式,原是以流动说唱形式卖梨膏糖的行业艺人的统称,迄今已有150多年历史。其内容生动风趣,说白滑稽幽默,唱词通俗易懂,唱腔是民歌小调,深得人们的喜爱。演唱程序主要有:开场、卖口、唱曲、卖糖、唱篇。演唱曲调主要有两大部分,一是大量运用民间小调,配上唱词演唱,如青年曲、梨膏糖调、柳青娘调、宣卷调等;二是运用常州摊簧等地方戏曲曲调,配词演唱。小名利吴金寿和小得利包云飞,是常州小热昏生成和传承的代表人物。
      金坛直溪巨龙
      直溪镇巨龙是以龙为艺术造型的一种民间表演样式。因源于当地巨村,又因龙身特长而巨大,故称为“巨龙”。始于明代,至今已有600余年历史。最早是以稻草为材料扎制而成,长约15米至30米左右,由七八人或近20人舞动。约在民国初年逐步开始改为以竹篾扎制,骨架外裹以龙鳞状的布皮和灯饰等。龙身也逐步增长,现在所舞的巨龙每节为2米,最长的龙身有100节,全长有200多米,需100多人协同表演。舞得活、舞得圆、神态真、套路多、速度快,是巨龙的主要艺术特征。整个舞蹈由跳、钻、游、叠、戏、盘等基本套路和串阵、翻花等过渡动作组成,舞者动作矫健,舞姿变化多端。
      溧阳蒋塘马灯舞
      蒋塘马灯是流传于江苏溧阳市社渚镇蒋塘村一带的传统舞蹈。蒋塘马灯始于明朝嘉靖年间。因蒋塘义军首领虞顺祭祀抗辽英烈杨家将等民族英雄而形成跳马灯的习俗,传承至今近500年。蒋塘马灯,用竹篾仿马扎型,神形兼备,栩栩如生。它的表演,分上下两场。上半场表现杨家将率众抗击敌军,“令”旗指挥十匹神马,分别是“包围敌军”、“力杀四门”、“攻破敌城”、“全歼敌军”;下半场表演军民共庆胜利,祝福万民安居乐业。
     
 楼主| 发表于 2010-5-24 10:57:1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苏州又添4个准“国宝” 2010-05-20
中国画颜料的制造经营始于苏州姜思序堂。“姜思序堂”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姜思序堂国画颜料在国内外声誉很高。
苏派盆景是以苏州为中心的盆景艺术,历史悠久,是中国盆景的主要流派之一。
碧螺春茶制作工艺严谨,“穿着花围裙,十来只手同时在一只热锅里翻炒……”现在炒茶师平均年龄都在40岁左右。
滑稽戏是中国地方戏种,起源于苏州,现主要流行于上海及其周边地区。
苏州国画颜料制作.jpg 苏州苏派盆景.jpg
苏州滑稽戏.jpg 苏州碧螺春制作.jpg
    苏州“非遗”档案
    ■国家级非遗项目:已有24个 全国第三
    ■省级非遗项目:已有64个
    ■市、县级非遗项目:先后公布了四批共94个市级非遗名录项目、184个县级名录
    ■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现有28位
    ■省级非遗传承人:现有57位
    ■两年安排了150万元对21个项目的49位传承人进行资助

      文化部近日在其网站公布了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公示名单,由苏州市申报的滑稽戏、国画颜料制作技艺(姜思序堂国画颜料制作技艺)、盆景技艺(苏派盆景技艺)、绿茶制作技艺(碧螺春制作技艺)分别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遗传统戏剧、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三类推荐项目名单。
      据了解,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新入选项目)共计190项,涉及223个申报地区或单位。
      因具备剧本完整、人物典型、雅俗共赏的特质,苏式滑稽戏于去年就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据苏州市滑稽戏剧团负责人介绍,早在上个世纪初,苏式滑稽戏在独角戏、小热昏等表演形式上已形成独特的风格,并于1927年上演了第一部滑稽戏《钱笃笤求雨》。进入新时期,苏式滑稽戏焕发了新的活力,不仅涌现出顾芗、张克勤为代表的一批表演艺术家,还培育出《一、二、三,起步走》等优秀剧目,形成了独具苏州地方特色的表演剧种。
      历史悠久的吴文化造就了苏州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据介绍,目前,苏州市已有24个项目被列入国家级非遗项目名录,数量上在全国仅次于北京、杭州位居第三位,另有64个项目列入省级非遗名录。自2005年在全国率先公布地市级非遗名录起,我市先后公布了四批共94个市级非遗名录项目、184个县级名录,建立起完备的四级非遗名录体系。与此同时,苏州拥有国家级非遗传承人28位、省级非遗传承人57位,两年来相关部门安排了150万元对21个项目的49位传承人进行资助。在政策性扶持的同时,并积极探索生产性保护之路,挖掘非遗项目的市场潜力以激活其生命力。
     
 楼主| 发表于 2010-5-24 11:16:2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扬州毛笔孤身入围国家“非遗”  2010-05-20
      文化部日前公示了第三批国家级“非遗”名录,在新入选的190个项目中,扬州毛笔制作技艺成功入围。作为唯一保存着扬州毛笔完整制作技艺的单位,位于江都花荡的江都国画笔厂,也将增添一块沉甸甸的“金字招牌”
  起源: 麻胎作衬,享誉400年
  扬州毛笔也和安徽宣州的宣笔、浙江湖州的湖笔、北京的李福寿毛笔并列为中国毛笔四大流派,扬州水笔以其麻胎作衬而独树一帜,享誉400余年。特别是名为“湘江一品”的名牌,被誉为“笔中之王”。清嘉庆《重修扬州府志》云:“扬州之中管鼠心画笔,用以落墨白描佳绝,水笔亦妙。”
  江都国画笔厂厂长石庆鹏介绍,按地方流传的说法,扬州毛笔创始人名为任自政,是清代人,正是他发明了麻胎作衬的制笔法。现仍保存完好的《任氏家谱》表明,任氏家族已延绵80余代,任氏第84代孙任世柏,现年已经93岁高龄,也是制笔艺人。不过,现在的扬州制笔,已经从家族传承转化为社会传承。
  技艺: 含水不漏,欲滴不能
  石庆鹏介绍,扬州毛笔的制作工艺十分繁难,大体分为水盆、装套、旱作三个环节,总共有120多道工序,环环相扣,道道严谨。
  在扬州毛笔的制作工艺中,麻胎制作是区别于其他流派毛笔的最显著特征,也是最繁难之处,需要经过17道工序的精心制作,才能达到熟、匀、通、透的效果。贴衬和拈衬时又需根据笔的种类、规格、档次不同而灵活掌握,这里面的技艺是艺人长期积累的经验,可意会而难以言传。所以业内强调学者悟性,“虽经十年寒窗苦,功夫深浅在各人”。
  制作麻胎毛笔时特别强调“大煎大圆”、“麻轻功重”等技艺,根据“捏手”功夫的深浅不同,制作出来的毛笔效果也有天壤之别。品质上好的扬州麻胎笔,奇特功能在于含水不漏,欲滴不能,书写流利。
  细节: 各个部分均显现精细
  除了麻胎制作外,扬州毛笔的各个细节,都显现出精细的水准。以笔尖为例,扬州毛笔以狼毫、兔尖为主要原料,地产孔麻为辅料。狼毫又以东北山区冬季所产黄狼尾质量最好;兔尖又指兔背之毫,江浙及安徽一带所产山兔尖为最好。
  “湘江一品”水笔,选料采用秋季小母黄狼尾毛,其毛锋嫩细、刚柔兼备,再配以“兼毫”,美观而有韵致,书写挺健耐用,故被书家誉为“笔中之王”。
  扬州毛笔使用的笔杆,高档的有楠木、海绵、牛角、玉、象牙、瓷、雕漆、景泰蓝等高级材料制成的,普通的就以竹为竿。
  扬州毛笔制作时使用的工具繁多,多为自制,包括各式盆具、各式梳具、各式刀具、各式板材以及专用灯具和量具等。辅助用料有松香、米土、明矾、硫磺、蚕丝线、带顶石、洋铅漆、修笔胶等。
  现状: 墙内开花墙外香
  石庆鹏说,厂里工人最多时有130个,但现在只剩下了三四十人,因为这一行工作重收入低。老的工人都退休了,很多年轻人不愿意干,所以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断层。
  “现在,国内还有多少人在使用毛笔呢?倒是日本、韩国这些近邻国家,对于毛笔的需求量与年俱增。”石庆鹏叹了一口气。国内毛笔市场的萎缩,已经成为不可避免的现状。石庆鹏的工厂,每年能生产出200万支毛笔,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出口,墙内开花墙外香。
  申遗: 曾想申报世界“非遗”
  这次扬州毛笔进入了第三批国家级“非遗”名录公示名单,其实在几年前,扬州毛笔差点就成为了世界“非遗”。
  石庆鹏说,他自己就是中国文房四宝协会的副会长。协会在几年前曾想让“文房四宝”进行打包,捆绑申报世界“非遗”。而在“笔墨纸砚”中,扬州毛笔作为中国四大制笔流派之一,也将是申报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文房四宝”申报成功,扬州毛笔也将成为世界“非遗”。
  但在申报过程中,有专家认为,“文房四宝”分别代表着四种技艺,不能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申报。最终,宣纸和徽墨入选,而毛笔和砚台则暂时落选。
  【延伸阅读】 扬州毛笔入围,扬州炒饭、扬州民歌等项目却纷纷落马——申报15项,为何仅一项入围?
  扬州毛笔入围,扬州炒饭、扬州民歌等原本很被看好的项目却纷纷落马,从前两批的丰收到现在的硕果仅存,扬州“非遗”为何遭遇滑铁卢?
  15个项目仅1项入围
  扬州市文广局社文处处长栾虹说,在文化部公布的第一批、第二批国家级“非遗”名录中,扬州分别有7项、8项入选。这次申报了15个项目,最终只有1个项目入围。一些原本有把握的项目落选,也为下一步“申遗”提了个醒。“比如说扬州炒饭,世界闻名,申报失败也正在于概念过广。世界各地都有扬州炒饭,反而分散了申报优势。不如加个老字号名称,如‘菜根香扬州炒饭’,这样反倒容易成功。镇江肴肉就是以‘锦春镇江肴肉’申报的,结果就成功了。”
  扬州市非遗保护中心秘书长王克说,除了扬州炒饭,通草花制作技艺、写意绣等申报失利,让人觉得很可惜。他分析,这可能与申报文本有关。而有些项目还存在争议,如扬州民歌《茉莉花》是不是起源于扬州,学术界还有不同的看法。
  老字号申报更有希望
  从这次公示的结果看,扬州今后申报国家级“非遗”的难度会越来越高,但并不需要担心将来“无项可报”。
  “‘非遗’讲究个性,所以老字号就很是吃香。”王克说,像扬州的一些老字号,比如三和四美酱菜厂、谢馥春等,还保存着大量的手工技艺,专家就很看重这一点。这两家进行申报的话,希望会非常大。
  通过首次全市的“非遗”普查,共搜集出2222条“非遗”线索,这也将成为扬州“非遗”的底蕴。如中医药门类,扬州目前在国家级“非遗”中还是空白,其实扬州有很多医药世家,如仪征“臣字门儿科医术”等,积淀非常丰厚,这些都将成为将来申报的“优势”项目。
  “非遗”要发红黄牌  
    栾虹分析,文化部这次之所以对国家级“非遗”控制得比以前严格,还在于有些地方存在严重的“重申报、轻保护”现象。一旦申报成功后,就置之不理。有的地方甚至会挂起金字招牌,成为发展当地旅游的一个项目,这就和当初申报“非遗”的初衷背道而驰了。所以,冯骥才等专家就提议,要给“非遗”项目发红黄牌,黄牌警告,红牌撤销,“非遗”不是“终身制”。
  “明年开始,扬州也会对各级‘非遗’进行回头望,如果并没有得到很好地保护,那就进行黄牌警告。”栾虹说道。            
  资料  链接
  扬州申报第三批国家级“非遗”名录项目:傩舞(跳娘娘)、江都漆画、苏绣(扬州写意绣)、扬州通草花制作技艺、扬州毛笔制作技艺、扬州炒饭制作技艺、扬州园林营造技艺(建筑)、扬州园林营造技艺(叠石)、宝应捶藕和鹅毛雪片制作技艺、界首茶干制作技艺、隋炀帝传说、露筋娘娘传说、谜语(竹西谜语)、扬州道情、扬州民歌(邵伯秧号子、胥浦农歌)。
     
 楼主| 发表于 2010-5-29 22:22:5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丹阳“董永传说”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遗名录 发布时间:2010-05-29  
文化部公示第三批国家级非遗名录
      日前,文化部在网上公示了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在全国各地推荐并入选的349个项目中,丹阳市申报的“董永传说”名列其中。
   “董永传说”故事是中国民间四大传奇故事之一,在丹阳延陵地区广泛流传,留有望仙桥、董永墓、董永庙、董碑、董甲村等多处遗迹和风俗。元、明、清地方志书都记载了“董永传说”在丹阳地区的流传情况。丹阳地方戏曲也一直在演出“天仙配”的故事
    近年来,丹阳市围绕“董永传说”举办了很多文化活动:2002年,国家邮政局发行特种邮票,丹阳市申请将“董永传说”纪念邮票首发设在丹阳举行;2004年,在故事发生地兴建了董永与七仙女大型雕塑;2007年,在延陵镇修建小望仙桥,举办以“董永传说”为主的《文化遗产摄影展》;2009年,举办“董永传说”故事征文大赛,征集到相关故事资料近百篇,编印了《董永故事集》……
      丹阳市文化部门将围绕“董永传说”开发文化产业项目,打造“董永传说”文化品牌,开发“董永传说”历史文化旅游纪念品,开辟“董永传说”旅游专线,举办董永七仙女旅游文化节
     
 楼主| 发表于 2011-2-28 14:38:4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丹阳董永传说以扩展形式列入国家级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发表于 2011-2-28 14:41:0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1_192:}{:1_318:}
     
发表于 2011-2-28 20:08:4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LAN
可喜可贺!
发表于 2011-3-1 16:33:4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喜事一件,愿丹阳有更多的物质和非物质遗产得到国家认可{:1_479:}
     
发表于 2011-3-1 17:10:5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LAN
丹阳的荣誉啊,多一个是一个
发表于 2011-3-2 09:22:0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1_186:}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丹阳新闻网(https://www.dy001.cn) ( 苏ICP备05003163号 )

GMT+8, 2025-7-6 15:20 , Processed in 0.103660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Template By 【未来科技】【 www.wekei.cn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