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阿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783|回复: 0

《金子》一文的新解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4 10:26: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金子》一文的新解读
——学生的质疑引出的思考
行宫中心小学  毛兆康
三年级上册教材中有三篇是描写国外的内容,《金子》是其中之一。这是一篇一直保留的传统篇目。为何?我想,原因有二:其一,这篇文章有意味深长的内容,尤其是最后一小节,是引导学生初步学习体会含义深刻句子的好教材;其二,主人翁彼得是普通人物,拥有良好的精神品质,具有可学习性和可复制性。
教学时,我按照教参要求,突出了“勤劳”这一重点进行教学,通过想象彼得春、夏、秋、冬的劳作情景,引出“想获得财富(或成功),就必须付出辛勤的劳动”这一中心,教育学生,启发学生。然后让学生谈梦想,谈勤劳。一节课结束,自我感觉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可是,下课后一个学生来到我身边,疑惑的问道:“老师,彼得前面埋头苦干了六个月,怎么一点财富也没有啊?”我愣了一下,然后告诉学生:彼得听到的消息是真的吗?他们只是听说而已!
回到办公室,我思考着学生的问题:财富(或成功)是用勤劳的换来的,这毫无疑问。但学生以为,勤劳就一定能获得财富(或成功)!?这说明勤劳与财富(或成功)之间还有值得思索的地方啊!于是我拿出教材,认真阅读,努力从文本中思考与财富(或成功)相关的的因素。
通过细细的阅读,我若有所悟:是我忽视了教材中一些内容。教材中3、4、5三小节的内容其实都与财富(或成功)有关系。
第三小节的重点词是“发现”——看。彼得发现了“绿茸茸的小草”,正是这一独特的发现,促使他停留,促使他思考。没有这发现,就没有成功的彼得。所以,独特的发现,也是财富(或成功)的一个条件啊!
第四小节的重点词是“若有所悟”——想。悟出了什么?原来是我太粗枝大叶了,只是让学生认真读课文中的句子,没有感受到句子之间具有很强的逻辑思维。彼得的思考是:“小草”如何飞跃到“财富”?于是,我根据内容列出了下列填空形式的句子:
因为土地上长出了绿茸茸的小草,所以(土地是肥沃的)。
因为土地是肥沃的,所以(可以用来种花)。
因为(花儿是美丽娇艳的),所以人们一定会买些花来装扮自己的客厅。
如果人们买花来装扮自己的客厅,我就(可以种花买花赚钱)。
如果用几年的时间种花买花赚,我就(可以积少成多,获得财富)。
至此,“小草”变成了“财富”!彼得的这个思维,具有创新的意味和特点,正是这个创新思维让彼得看到梦想离自己近了,致富虽然很遥远,但是有希望!
第五小节关键词“全部精力”——做。彼得有了希望,有了筹划,所以坚定的留了下来,克服一切困难,用辛勤的劳动,实现了梦想。
综上所述,教材中暗藏的:看——独特的发现,想——创新的思维,做——辛勤的劳动,都与财富(或成功)密切相关。其实,这三步,也具有普遍意义:牛顿的苹果落地,发现了万有引力;马云的初级电脑,创造阿里巴巴神话;蒙牛、小米的发展壮大,似乎都与这三步相近。
于是,我又给学生补上了一节课,重点突出从教材中提炼出的的三点:看——独特的发现,想——创新的思维,做——辛勤的劳动,我努力让学生明白:实现梦想或取得成功,勤奋不可或缺,也需要其他因素相伴相衬,比如独特的发现,比如创新的思维等等。这样做,我想让学生所得能丰富些,努力播下一颗“创新”的种子。因为我感觉用单一的答案,线性的思维对学生进行灌输,对学生的成长是不利的,尤其在今天这样一个飞速发展的新时代,孩子也需要有新思维,以后才能有大作为。
以上我以为的新解读有不当之处恳求各位同仁求同存异,多多包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丹阳新闻网(https://www.dy001.cn) ( 苏ICP备05003163号 )

GMT+8, 2024-9-27 10:09 , Processed in 0.074874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Template By 【未来科技】【 www.wekei.cn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