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的约定 丹阳市云阳学校 徐丽霞 学期快结束时,我正在办公室忙碌,杨欢气喘吁吁地跑进来,满怀期待又略带忐忑地问:“徐老师,那本书可以还给我了吗?”我一下愣住了,盯了他半晌。哦,想起来了。正要开口,他等不及了:“就是我寄放在您这儿的那本……”原来,学期中间一节英语课上,这个小军事迷偷看从同学那里借来的《中国孩子最想知道的1001个军事之谜》,竟然连叫他回答问题他都没听见。我没收了书,并与他约定:书寄放在我这里,期末英语成绩不低于95分,书就还给他。这么久,我早忘了,他居然还这么在意。于是,我问他:“考了多少分?”“96分!”他有点儿得意。“违反纪律不好,可说话倒还算数,下不为例啊。”说完,我把书递给了他。他捧着书,如获至宝地边跑边答应:“好。” 放假前一天,我特地提醒杨欢:暑假时间很长,作业不多,可要好好完成啊。他使劲儿点点头,这也让我对他信心倍增。 新学期开学,看完他的作业,我气坏了,一如既往,错误百出。我反思:看来,我把问题简单化了,以为一个口头约定就能解决许久以来一直令我头疼的难题。改变他的不良习惯,提高作业质量,谈何容易!何况,他还是孩子,虽然守信,但口头承诺和实际行动仍有差距。因材施教没错,但我忽视的是教育对象面临问题的复杂性,遗忘的是教育对象的年龄特点和心智水平,缺少的是抓住契机后必须同步进行的科学指导与耐心帮助。 看来,我要先跟教育艺术、智慧引领来一次约定,让口头约定变成美好的约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