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阿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593|回复: 0

难忘知青岁月——原县中老知青50年后再聚首追忆激情燃烧的年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9-7 15:58: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50年前,知青们怀揣着理想和热情,用青春和热血在农村大地上谱写出一段如歌的岁月,把最好的青春年华都奉献在了那里。时光荏苒,他们跨越了半个世纪,昔日风华正茂的热血青年和芳华少女,如今已是饱经岁月磨炼、年近七旬的老人。

8月28日上午,在老年大学教室内,原县中(吕叔湘中学)61名老三届知青踏进教室,出现了一幅幅久别重逢的场景:他们一一握手,互相拥抱。他们互相问候:“还能认出我来吗?”“这么多年不见了,还好么?身体怎么样?”“哈,原来是你,这么多年,差点没认出你来……”回忆起那段青春岁月时,知青们手拉手,有讲不完的话、叙不完的情,泪水与微笑交织,心中感慨万千……


  陈建伟提供



忆往昔知青岁月

据丹阳县志资料,1968年秋,大批知识青年下乡插队劳动。至年底,下乡插队的知识青年有1252人,其中女知青580人,占46.3%。同时,南京、常州、镇江等地的知识青年也纷纷来丹阳插队劳动。作为当年下放新桥原县中的知青们,还曾在九曲河高桥码头合影留念。今年69岁的葛凤丽就是其中之一。在教室内她告诉记者,当年她们66、67、68届初中毕业生,基本上都安排在新桥、后巷、埤城、界牌公社插队,谈起当时的感受,她说出的只有一个字,“苦”。“我当时19岁,在新桥公社红江大队第七生产队,我们是刚初中毕业的学生,从未下过田劳作。”她说,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冬天开河,那时候天没亮,我们一早起来就去开河了。开河要拓宽,需要挖土挑土,她与同学分工挑土,可是挑土非易事,嫩嫩的肩膀从来没经受过扁担的重压,而且还要沿着泥泞的河滩往上爬坡,挑担时摇摇晃晃,没几个来回就气喘吁吁。每天的挑担,使葛凤丽的肩膀由红肿到磨出了老茧。天气寒冷,手冻裂了,脸也冻肿了,双脚还生了冻疮。但是性格倔强的她再苦再累也咬紧牙关,强撑着干活。由于表现突出,葛凤丽一组在队里还受到生产队长的表扬。她感慨,那时候我们年轻,非常有激情。

1971年,21岁的葛凤丽被安排回城,到化肥厂工作。她说,现在这么多年过去了,她与村民还有着很深的感情,现在聊起当年的事,还记忆犹新。



无悔的青春奉献

和葛凤丽不同的是,今年68岁的薛菊仙先后在新桥和访仙插队劳动。“我先在新桥插队劳动了一年,之后就调到了访仙公社独山大队薛甲村。”七年中,薛菊仙除了在生产队出工劳动外,还担任业余文艺宣传队员,做过计工员、广播员、幼教代课老师、给农村普及文化知识开展扫盲等。在农村插队劳动,锄地、播种、插秧、施肥、除草、杀虫等等,没有一件事是轻松的。“虽说劳累,但对我们知识青年待遇还是很高的,吃饭还是吃得饱。那时候能吃上大米饭,还是幸福的。”薛菊仙说,村上农民们对知识青年也很关怀,把她们当作亲人来照顾,逢年过节送粽子、包子等给她们吃,让她们感到有家庭的温暖。

为了活跃知识青年和农村群众的文化生活,当时大队里要组建“文艺宣传队”,需要从知青中选拔一批有文艺专长的知青做宣传队员。生产队选中了本身就喜欢文艺的薛菊仙。宣传队成立后,她和队员们在附近几个村唱红歌、跳舞。由于节目编排得好,不仅吸引了本大队农民前来观看,方圆几十里的人都赶来观看。在文化生活极其贫乏的年代,能看到演出,无疑是一顿丰盛的精神大餐。

1975年,当时25岁的她调回城里,在丹棉厂工作,直至退休。回想起那时候的岁月,她很觉得年轻的时候虽然艰苦,但很值得回味。“这次聚会她觉得大家现在年纪大了,能见一面是一面,这样的聚会以后要多搞。”


                        

        王锁根 提供                                   丹阳县首届知青代表大会的新桥代表 (马新生 提供)     


                       

    陈建伟   提供                                       葛凤丽      提供





让我们再相会

“来,来,来,大家看镜头,笑一笑,再来一张。”在吕叔湘中学正德楼门前,知青们相聚合影。“咔嚓!”相机的快门将这群当年的知青们定格在了这里。合影结束后,有些知青还分组相约一起拍照留念,同一个班级的,插队在一个公社、一个大队、一个生产队的,他们互相拍照留念。为了参加这次聚会,有些人特意从南京、镇江、苏州等地赶来。69岁的徐双顶原本买了27日的车票去上海女儿家,听到老同学说有聚会,特意改签时间,等到聚会结束再动身出发。他们中有人感慨:“五十年啦,大家能聚在一起不容易,有些人由于身体不好,也有的在外地没能赶来有些遗憾。不过能凑齐这么多人真的很好了。”其实,他们中有些人一直都在联络着,为了这次50周年聚会,组织者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通过各种关系找寻曾经失联的同学。为了联络方便,他们还建立了微信群,在群里打听同学的消息。

合影结束后,知青们来到酒店围坐在一起用餐,开怀畅饮,追忆当年的青春故事,场面激动人心。他们中有人说:“当年我们同甘共苦,如今再聚在一起,内心感慨万千。这次联谊会承载着大家50年的牵挂和思念,现在我们应该好好享受生活,度过浪漫夕阳红。希望大家常联系、常相约、常相聚、愿同学情天长地久。”



             吴苏南 摄

时代的缩影

知青,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也是他们这一代人的集体名片。近年来,关于知青的影视剧如《老三届》《血色浪漫》《甜蜜蜜》《我们的知青年代》等作品不仅让曾经的老知青们深受感动引发共鸣,也让当代年轻人深入了解知青们当年的精神风貌与生活情感,感悟知青之间的互爱与真诚。


图片来源于网络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今天,“上山下乡插队”已成为了历史,对于那些“上山下乡”的知青来说,他们背井离乡,把大好青春都倾注给了曾经的土地,那段刻骨铭心的记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是他们一生都无法忘却的记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丹阳新闻网(https://www.dy001.cn) ( 苏ICP备05003163号 )

GMT+8, 2025-1-23 03:15 , Processed in 0.056869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Template By 【未来科技】【 www.wekei.cn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