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园雅藻冠三吴 ——消逝的江南名园七峰山房 云阳北乡,严庄村边,九曲河边,滨江临水之处,原本矗立着一座风光旖旎、嬝娜多姿的七峰山,在逶迤起伏的山体之上,分别坐落着弘治、万历、大山(马鞍山)、磨盘(长山)、西山、陈家山、朝东山七座山峰,此地北濒新桥,南枕访仙,西挨名刹龙庆寺。山上峰回路转,林木葱茏,奇石嶙峋,鸟语花香,组成了一幅盛名远播的山水胜迹图。而其众峰峭立,互为争雄,各舒芳姿,不是丹青,胜似丹青,给古老的丹阳平添出无限的神韵。 作为一座古老的江南历史文化名城,悠悠岁月中,诞生了许多各具时代风格的建筑群。多姿多彩、秀色可餐的七峰山房便是其中极具代表性的古建筑,更是盛极一时、名满九州、令人神往的人间佳境。依山傍水的七峰山房约建于明代正德(1506~1621)年间。这是一座设计精巧、格调华美的古代园林。园林北临扬子江,西邻九曲河,与倪山隔河相望,背倚巨石擎天的七峰石壁,独擅胜势。 七峰山房是当地首富——高桥脚下严庄村孙育的私家花园。孙育(1487~1530年)字思和,号七峰山人。此人少负才名,文笔出众,书艺雅绝,誉重一时,被朝廷举为文华殿中书舍人。其兄孙方,字思行,进士出身,官至监察御史,为云阳孙氏敦伦堂第15世传人。 孙育心境淡泊,不恋仕途,诚笃为人,侠义其行,高洁其操,情钟于山水之间,意适于诗酒席上。而其贤名远播,交游广达,朝野名宿均乐与之交。 为营造一个浓郁的诗画氛围,俾使远近骚人墨客得以徜徉于青山绿水之间,孙育借助家境殷实,财力雄厚之利,于高、险、奇、峻的七峰山下,人杰地灵的九曲河畔大兴土木,建造出一座名震三吴的人间胜景。 建成后的七峰山房内设偕老堂、晚逸堂、思荣堂、埀裕堂、惠吉堂、乐志堂、重善堂、荣寿堂、贞白堂、金桂堂、敬义堂、崇德堂、具庆堂、延庆堂、槐荫唐、玉兰堂等十六堂;拱辰楼、摘星楼、印月楼、望云楼、冰霄楼、丽南楼、逸想楼、燕喜楼、宁远楼、宾峰楼、阅山楼、元览楼、临春楼、万花楼、万竹楼等十五楼;青霞馆、抚景馆、集虚馆、清修馆、藻丝馆、绝尘馆、清芬馆、蕴玉馆等八馆;西爽阁、漱石阁、江霞阁、自怡阁、寄傲阁等五阁;容膝斋、潜豹斋、行素斋、履素斋、真率斋、味荼斋、自白斋、占闲斋、剩闲斋、逸思斋、适适斋、雪舫斋、我贵斋等十三斋;息宾轩、梅月轩、绿筠轩、澄怀轩、一榴轩、碧梧轩等六轩;枕流亭、碧云亭、浴鹭亭、洗耳亭、渡杯亭、醉仙亭、濯缨亭、水月亭等八亭;熙春台、玉露台、步月台、环翠台等四台;披云室、藏春室、日新室、齐眉室等四室;瓜畦世裔、簪缨世家、尚义门、居仁门等四门;聚秀园、长春园、抱瓮园、多景园等四园;清白世家坊、凤池染翰坊、进士坊、兴贤坊等四坊;还有七峰山房、白云山房、採秀山房、叠翠山房及壶天小隐、白云庵、水云舫、鹤窝独得处、思补处等小筑,其名目之繁、购制之精、装饰之豪、陈设之华,实属罕见。此外,园中还辟土围池,时享观鱼之乐;垒石成山,深得鸣鸟之趣。隙地之上;缀以四时花木,姹紫嫣红,应景生艳,更使翡翠般的七峰山房锦上添花,倍显妩媚。 山光招远客,水色迷鲛人。七峰山房的雄奇壮美,加上主人孙育一家坦诚好客及其炽烈的诗兴墨魂,倾倒了当时朝野上下众多的学士文人和风流名宿。许多学贯古今、各怀绝艺的文苑精英纷至沓来,雅集挥毫,吟诗作赋,题咏唱和,珠玑连绵,七峰峭壁镌上了许多千古不朽的诗文,其中,风流才子唐伯虎所吟《石壁题名》写道: 七峰山上多石壁,虎踞龙蟠兼卧立。 有时斜叠波涛文,藓锁苔封半干湿。 主人乘兴恣登临,不速长擕三五客。 台阁山林半相杂,一时谑浪皆文墨。 梯高躡险不肯辞,淋漓每洒如椽笔。 深镌浅刻动锥凿,从此长年费功力。 我也从旁记姓名,太岁庚辰①年正德。 虽然汗漫一时事,百年转眼成旧迹。 试听夜声风雨中,应有鬼神惊且泣。 孙园建成后的鼎盛时期,朝野名流竞相造访者络绎不绝,贵为相国的李文正,国子博士文彭,翰林院庶吉士陈沂,尚书黄卿、湛若水,大学士杨一清、贾咏,大司寇顾璘,大司马王廷相,大司空杨守随、刘麟、徐问,太子少保周伦,翰林院编修吴中行、戴洵,殿(状)元杨慎、钱福,榜眼黄谦、曹大章,探花杨守益,太守谢纯,会元唐顺之及吴中四大才子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徐桢卿等大有人在。其他举人、进士、茂才贤达留连于此者更是不胜枚举。 遗憾的是好景不长,这份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财富并没能流传下来,而统统毁之于明嘉靖三十五(1556)年倭寇的魔掌,祝融氏一炬冲天,大观园荡然无存。也就是说,竣工后的七峰山房仅存世四、五十年而已。令天下文人雅士激情泉涌时所吟哦题留的诗画文集,更随同整座园林一道葬身火腹。到后来,连七峰山石壁上的摩崖石刻也未能幸免,被当地立足于开山捞金的採石大军炸个精光,留下来的,仅仅是破碎的记忆和无尽的伤痛。 胜迹千秋烙梦中 ——丹阳北乡七峰山吟 山袅白云环七峰,鸟鸣紫阁噪华宫。 波滢九曲天光淡,日丽三吴水泽通。 黼黻当年文韵久,簪缨奕世望闻隆。 倭奴一炬璇玑碎,胜迹千秋烙梦中。 注:①正德庚辰年为1520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