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詩壇滄浪客 于 2019-7-21 10:32 编辑
《云阳方氏宗谱》跋 “云阳方氏又续新谱了”,一个突如其来的消息,像块石投水,蓦然激起圈圈波纹,慢慢漾开,令人心花大绽,兴奋不已。 当今之世,虽说盛世已临,修志续譜波澜迭起,大有市场,影响兀自不小。但就整个丹阳来说,毕竟只占少数。对于一般村落、大多数宗姓而言,往往视作危途,不敢问津者居多。是何道理呢?原因倒也简单,一方面资金匮乏,二方面旧谱难觅。三方面众心不齐,归根结底一句话:说三道四者多,万众响应者少。 然而,世分南、北两支的云阳方氏在丹阳虽排不上大姓,作为从靖康南迁之后便开派于万顷洋侧大洋庄的宗族,邑中名望更不算低。具有明代贞臣方孝孺献身精神的方氏后人在云阳这片热土上经八百多年的繁衍生息,贤风世继,德望相臻,数百年间,经族人不停的內迁外徙,方氏队伍不断扩张,宗人迁出后杳无音讯、遂致失联的除外,其他则有北支九世予玉公所开常州底田(今丹阳皇塘低地下)支,予贵公所开管巷(今麦溪管巷村)支,予讼公所开璧城支(今云阳迈村方甲支),低田支十一世孙宗德公所开严家庄(现严家塘)支,及其后人派生的导墅支,宗敦公复开皇塘方家村支,镜公所开竹巷支,璧城支十四世孙小廿二所开孝里桥(现晓里桥陈巷村)支,十六世竹巷鑑公支继增所开句容荷塘支,十三世誾公支锡荣公所开宝堰岗下支,这些宗亲纷纷在卜居之地安身立命,开派建庙。至于分布于金沙(即金坛)、江阴、金陵、句容、杭州、安徽宁国、金陵(南支)、太仓、苏州、重庆府巴县、浙江兰溪县、云南楚雄等地者所在皆有、屡见不鲜。而从以上分支另外派生出来的支系,那就不得而知了。这些族人散播四方后,大都另创基业,从不同的区域鼎兴了云阳方氏。虽说由于路途迢遥,交通梗阻,另建的分支与永思堂脱离了关系,不相往来,不过却依然从不同的方面为鼎兴方氏作出了各自的贡献。 孝思堂下多贤孝,方氏门中俱达人。此话诚不我欺,更是一点不假。云阳方氏中一班热衷于忠孝传家、诚信继世的孝子贤孙在此番辑谱统宗中,用实实在在的言之于口,行之于手,言必行,行必果的实际行动演绎出一场言出法随,大事可成的生动活剧,而通过围绕《云阳方氏宗谱》辑谱过程中所发生的拆迁、谈论、彷徨、查访、搜索、巧遇、寻获、读谱、广泛查找宗亲以及发起辑谱工程、直至大功告成这一连串事件,应该说,不乏偶然性,颇具戏剧性。诸如“同名同姓结知音”、“包厢巧遇识宗亲”等细节过程,既是偶然巧合,又在情理之中,更赋有相当的传奇色彩。这在其他众多姓氏中都是闻所未闻、想也别想的稀奇事儿。然而,正是通过这一连串的意外之事的不断发生,更令孝心弥笃的方丹平先生壮志弥坚,敢于担当,从而既费心,又耗神,不避风尘,不辞辛劳,四出联络,八方点火,取得了多处宗亲广泛的支持,而先生自己则不惜工本,千金一掷,矢志攻关,以至“有志者事竟成”,最终得以事遂人愿,大功告成,使族人们早捧宝典,悉怀孝心,陡增宗谊,这对于当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也是相得益彰、兼通互补的。 永思堂下,云阳方氏从开派至今,宗人在丹阳古邑已繁衍了三十一世,八百多年的风雨沧桑,百家姓氏的兴亡盛衰尽皆按天命而顺人道,各循其理。维云阳方氏第九版宗谱之所以能顺利续修成功,璧城支廿六世孙丹平先生居功至伟。“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多年以来,丹平先生长怀慎终追远之心,久抱敬宗睦族之意。为宗谱一事神思梦萦,焦心竭虑,几近食不甘味,寝不安席地步。试想之,如果没有先生这股子千村万巷不觉其苦,千门万户不辞其累,千言万语不厌其烦,千金万贯不吝其贵的崇高精神,此番谱役焉能告成?沿着这条思路,循绪而上,长久以来,丹平先生奋袂投身于公益事业,慨然坦诚地加入丹阳市玉汝于成助学社,倾财捐赀,真心诚意资助贫困学子的侠心义肠,不正为他经常出没于扶贫济困现场,春风夏雨化甘霖,点点滴滴滋润弱势群体的一腔热血作出最最有力的诠释吗?这种舍己为人的匹夫精神,助人为乐的赤子情怀,正是社会之亟需,民生所倚重。先生之人生也藉此而更有意义,备极精彩。云阳方氏也会因饱受先生精神的感召而越发崇高,愈加纯粹,更加团结奋进,永远奋翮向上。 一花独放不成春,万紫千红耀帝宸。沸腾的时代不断地召唤风流人物,编织中国梦绝对离不开足够数量的正能量。如果各大姓氏都能产生这样的时代先锋,只要神州大地到处都充满正能量,那么,一个平等、公允、和谐的社会定将早日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大放其异彩! 展翅翱翔吧,著籍云阳的千姓万族,只要大家团结一心,沿着习总书记指引的方向,攻坚克难,砥砺前行,腾飞的日子就在眼前! 缘于是,区区在下故不避粗陋,谨怀着一颗恭敬加之以惶恐之心自呈拙文于此,权当狗尾续貂,聊附骥尾以行!爰以为跋。
岁在戊戌孟冬下浣之吉榖旦
诗坛沧浪客 余 忠 沐手拜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