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振华,男,汉族,中共党员,1936年3月出生,江苏张家港人,曾任张家港市委书记、苏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江苏省政协常委,中共十四大、十五大党代表。 一片丹心、赤子情怀,坚定不移听党话、矢志不渝跟党走——他是改革开放的“奋斗先锋”。秦振华同志常讲,在40年的改革开放大潮中,他幸运地经历了“两次机遇两次搏”:第一次是1978年出任杨舍镇党委书记,时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他一搏就是14年,把一个落后的乡镇搏成了苏州市乡镇“八颗星”典型中的第一块牌子;第二次是1992年出任张家港市委书记,恰逢小平同志南方讲话,他带领全市上下抢抓机遇、奋力拼搏,推动张家港经济社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在大胆解放思想、勇于打破藩篱的干事创业过程中,张家港的发展理念、发展方式、发展举措,一度受到外界议论和质疑,但秦振华同志心底无私、不畏艰难、顶住压力、敢于出手,始终把港城发展的重任扛在肩上、刻在心里、体现在实干中,以日新月异、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有力回应了种种质疑和非议。秦振华同志这种在机遇面前奋斗拼搏的精神、始终咬定目标不骛虚声的坚毅、任由外界喧嚣不为所惑的执着,其本质是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绝对坚定、是对党的改革开放事业的绝对忠诚,反映出他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纯粹的政治品格和无畏的政治担当。 石破天惊、一鸣惊人,带领张家港人“三超一争”成就全国“前三甲”——他是果敢无畏的“奋斗闯将”。秦振华同志常讲,干工作就要争第一,没有争第一的勇气,第二、第三也争不到。他在担任张家港市委书记之后召开的第一次市委常委会上,就鲜明地提出了两句话,一句话是“张家港精神”,另一句话是“三超一争”,即“工业经济超常熟、外贸超吴江、城市建设超昆山,各项工作争第一”。当时《人民日报》一篇报道称这是在苏州放了一把火,苏州一下跃起六只虎。“什么级不级,工作上不去才真正急”“什么吃香不吃香,有了实绩就吃香”,这是秦振华同志经常勉励市委工作班子和干部群众的两句话。他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带领张家港全市上下创下了28个“全国第一”:抢到了全国第一个长江内河港口开发权,建成了全国第一个内河型国家级保税区、开发区,修建了全国县级市第一条高等级公路张杨公路。秦振华始终不忘“铁心为民”的初心,旗帜鲜明地提出 “弘扬创业者,支持改革者,鞭挞空谈者,惩治腐败者,大胆激励开拓者”,团结全市干部群众风清气正奋斗创业,率先实施“集镇城市化,城市现代化,城乡一体化,港口国际化”,“要把农村变城市,农民变市民”,在全国第一个实施了城乡社会保障统筹,建成了全国县级市第一家65万吨自来水厂、498万千瓦发电能力的电厂、“百年一遇”级固若金汤的百里长江江堤等一系列重大民生实事。一时间,张家港市到处迸发出火山熔岩般的巨大能量,发展速度一日千里、建设成就世人瞩目。1995年,中宣部、国务院办公厅在张家港召开全国精神文明建设经验交流会,“张家港速度”“张家港经验”“张家港精神”享誉全国。张家港改革开放之后的快速崛起,被《人民日报》誉为“伟大理论的成功实践”。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把“伟大理论的成功实践”讲遍全中国——他是坚毅执着的“奋斗榜样”。秦振华同志担任市委书记时,已经56岁,但是他满腔热情、壮心不已。在苏州市委总结的“公仆精神、牺牲精神、无畏精神、务实精神、表率精神、进取精神”的“杨舍精神”基础上,他又升华提炼了“团结拼搏、负重奋进、自加压力、敢于争先”的“张家港精神”,如今这16字“张家港精神”已经成为了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的城市之魂、力量之源。秦振华同志常讲,人退志不退,位退心不退。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之后,他把宣传“张家港精神”、推动区域经济协作作为自己的“新战场”,应邀赴全国各地作了400多场报告,每次都是分文不取。为响应中央西部大开发的号召,他曾到新疆、内蒙古、青海、甘肃、陕西等地作报告70多次,他不顾年事已高,坚持在西宁高海拔缺氧地区作报告,在贵州毕节地区和大方县连作两场报告后,还为当地筹集捐款50万元,建办了两所希望小学,与此同时,专门挨家挨户走访困难群众送上慰问金。为落实省委南北挂钩、支持苏北发展的战略部署,他数十次赴宿迁、淮安、盐城、泰州等地区调研,推动张家港骨干企业到苏北地区投资兴业,投资项目达28个、总额70.67亿元。 秦振华同志先后荣获改革先锋、全国优秀县(市)委书记、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20多项国家级荣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