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湖北武汉,一场史无前例的大决战已经打响。 “2月19日,全市拉网清底大排查行动最后一天,20日开始推进新增确诊病例当日收治,21日实现存量核酸检测清零,22日开始当日新增当日清零……”武汉实现“应收尽收、应检尽检”,意味着底数摸清、敌情已明,“武汉保卫战”的决战时刻已然到来。 武汉胜则全国胜,武汉安则全国安。截至2月21日,来自全国各地超过3万名医护人员驰援武汉。“千军万马”中,“江苏军团”阵容强大——18支队伍、2449名医护人员,人员规模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中居首。 邱泽森 “在省委、省政府强力支持下,我们‘粮草’充足、兵强马壮,士气正旺!”江苏援湖北医疗队总领队邱泽森说,将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铁军精神”,与武汉人民同舟共济,与各地援军并肩作战,为打赢“武汉保卫战”贡献江苏力量,在“全国一盘棋”中奋力挑起起江苏担当。 决战决胜,鼓鼙阵阵。连日来,从顶级专家到医护人员,从重症医院到方舱医院,“江苏军团”严守阵地、冲锋向前,在“武汉战场”竖起奋力战疫、奋勇争先的“江苏群像”。 会师武汉,江苏军团“兵强马壮” “方舱医院我们来了!”2月21日,第九批江苏援武汉医疗队31名医护人员抵达武汉,增援武汉市江夏大花山方舱医院。此前一天,第八批江苏援武汉医疗队178人抵达武汉,他们将接管武汉市中心医院两个ICU病区,主要负责新冠肺炎危重患者的救治。 报名、集结、出发、会师——目标武汉。这是过去一个多月里,江苏医疗卫生系统最频繁也最激动人心的逆行壮举。 “截至目前,‘省队’加上‘市队’‘院队’在内,共有九批18只队伍在武汉集结完毕,总人数达2449人。主要分布在6个重症医院和2家方舱医院,担当这8个‘江苏阵地’上的‘中坚力量’。”短短几句介绍,邱泽森端出“武汉作战图”。 大决战要有大谋划。根据省统一安排部署,结合“武汉战场”实际,“江苏军团”分为两种“打法”:一种是与当地医院“混编主导”。例如,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原来只有一个呼吸科一个ICU,第二批江苏援武汉医疗队进驻后,人员迅速与当地医院原有医护力量混编,扩充到8个病区,从治疗到查房、护理,都由江苏队员主导;另一种是“整体接管”医院病区。例如,第三批整体接管同济医院中法新城病区的重症病房,第四批等队伍接管武汉体育中心方舱医院2号舱,以及多支省队市队接管武汉光谷医院的5个病区等。 不管是“混编”还是“接管”,江苏军团的任务都是“挑大梁”。记者从江苏援湖北医疗队武汉指挥部了解到,面对面广量大的收治需求,武汉当地医院普遍呼吸科力量薄弱,ICU严重不足。在当地一些综合医院甚至是区级人民医院,“儿科妇科骨科的医生都上了。”武汉市第一医院的一名医生告诉记者,疫情爆发以来,全员吃住都在医院。江苏队的到来就是雪中送炭,终于能让他们“喘口气”。 王谦 “江苏军团”带来的不仅是“生力军”,更有“新武器”。江苏省医疗队支援武汉市江夏区中医院总负责人王谦说,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帮助推动医院建立“三区两通道”。划分清洁区、污染区和半污染区,开通医务人员通道和病人通道,这是防止医护人员感染的重要功能区。如今,“三区两通道”模式已经在武汉全市推广。 江苏省卫健委新冠肺炎救治专家组中医组组长奚肇庆教授介绍,前往驰援的医疗队员已经带去了江苏省中医院特色的荆防败毒散颗粒剂、上感颗粒等中医药药方,前方诊治时以这几个方子为主,再针对病人的具体情况辨证施药。 参与武汉大决战,江苏人拿出了淮海战役的“支前”精神,“战场”缺什么,江苏就给什么。最近,中医特色的武汉大花山方舱医院治疗效果明显,提出要增加上百个床位,医护人员严重不足。信息反馈后,江苏立即调动兵马,火线增援。 “我们的防护服上不写自己名字,都统一写着‘江苏’,患者都亲切喊我们‘江苏大夫’。”来自常州市第四人民医院的重症监护病房主管护师袁涛说。 冲锋陷阵,战疫攻坚“要塞高地” 近视眼镜、护目镜、防护头罩三层隔离下,护目镜上沾满了水珠。透着那一丝丝的光亮,谢剑锋用套了三层手套的手,摸索着气管切开的位置。凭借着丰富的经验,很快找准切口位置,不到五分钟顺利完成整个操作,他这才长舒了一口气——这是2月19日上午10点多,武汉金银潭医院重症监护室里发生的惊险一幕。 谢剑锋博士是国家医疗救援队队员、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助理。当天上午,金银潭医院2例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急需实施气管切手术,他闻讯立即主动请缨。他清楚知道,新冠肺炎主要依靠呼吸道飞沫传播,在进行气管切开操作时必须近距离靠近危重症患者的呼吸道,感染风险极大。“穿上这身防护服,面对重症病人时,满脑子就是救人,没时间想别的。”谢剑锋说。 武汉大决战,对医护人员来说,最艰险最惨烈的“战斗”就是发生在ICU里的重症和危重症治疗。这往往意味着医护人员要和患者一样,争分夺秒,和“死神”掰手腕。 放眼整个武汉战场,“江苏军团”整建制接管的,大多是重症病区这样的“要塞高地”,阵地多、任务重。全市5家集中收治重症患者的重点医院,江苏主要参与了其中三个。在另外两个集中收治点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和中南医院,同样忙碌着江苏“白衣战士”的身影。 战场千钧一发,兵贵神速。2月13日晚,带着江苏省人民医院重症监护领域的顶尖“家底”,第七批江苏援湖北医疗队省人民医院领队、省人民医院副院长刘云抵达武汉。一下飞机她就直奔武汉市第一医院重症监护病区,“来武汉就是来救人,我们有能力也有责任冲在前面。” 给患者“生”的希望,是江苏医疗团队必须打下的“硬仗”。2月21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光谷院区传出好消息——由南京鼓楼医院带领团队治疗的两名重症患者顺利康复出院。“重症患者精神压力大,我就安慰他们,我们从南京来,就是为了救治你们!来了12天,基本情况已熟悉”。第五批江苏援湖北医疗队成员、南京鼓楼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代静泓说:“这是一个全新的疾病,每天专家团队都根据病人情况来调整治疗方案,分层、分级进行个体化治疗,一定要尽早地捕捉、识别高危因素,有些病人在‘悬崖’边上,拉一拉就有了生的希望。” 果敢一针,省人民医院急诊“女超人”为患者打开生命通道;多学科协作,鼓楼医院专家组成功抢救消化道大出血新冠患者;“全副武装”, 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专家为患者“刺”出了生的希望……在武汉,过去的每一天每一夜,生死转换的故事都在不同的救治点真实发生着。 “重症室里抢救,一有情况往往就找我们(江苏医生)。”邱泽森说。“微信运动”统计显示:在武汉的江苏医护人员,每天走路的平均步数高达17000步!除了驻地到医院的路上,就是在“战场”上不歇“奔跑”。 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江苏军团”英雄群像跃然沙场。他们用铁一般的意志、火一般的信念和手术刀一般的果敢,赤诚践行着“白衣天使”的初心,笃行着党中央和江苏省委要求的“发挥火线上的中流砥柱作用。” 战略协同,能打胜仗“减少伤亡” “迄今为止,江苏援湖北医护人员无一感染。”2月21日,激战正酣的火线上传来最令人欣慰的好消息。 与一般战争不同,武汉保卫战的敌人,是看不见摸不着并且尚没有“灵丹妙药”的新型病毒。可怕之处在于,稍有不慎就会损兵折将,一人感染就有可能“全军覆没”。也正因此,每一批次江苏援湖北医疗队出发,省市**都反复叮嘱领队要“一个不少,安全回家。” “对医护人员来说,防护服和口罩就是战场上的‘盾牌’。” 江苏第二批援湖北医疗队领队、江苏省卫健委妇幼健康处处长顾寿永告诉记者,“战斗”初期,武汉战场口罩防护服奇缺,不少当地医院的医生用的都是标准质量不一的“万国牌”,且只能保障隔离区内使用。但在江苏省委省政府全力支持下,江苏医疗队基本上每人每天两件防护服,再根据实际需求保障供应,N95口罩也足够。这叫“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至于生活上的保障,尽管同样在不断加强,但这不是“兴奋点”,也没有人在意,江苏队的每一名“战士”都说“来了就是打仗的!” 武汉保卫战是一场“多兵种作战”的系统工程,除了2400多名江苏医护人员在最前线上冲锋陷阵,还有更多江苏人在前线奋战。几天前,南京市环境生态局接到武汉方面请求支援函件,商请派遣支援医疗废物处置工作。南京环保人闻令而行,长途奔袭500多公里,2月17日清晨抵达武汉,没有片刻休息就上战场,一口气从当天早晨7点一直干到晚上7点。此外,江苏还派出环境控制专家协同作战,协助武汉方面精准施策,防止二次污染。 “打仗,人多并不等于力量就大。关键是要调度有序,握指成拳,形成合力。”邱泽森说,江苏援武汉医疗队批次多、单位主体多,分散在全市十多个点,驻地宾馆星罗棋布。怎么办?在前线,一个个临时党支部迅速建立起来,推选各院有威望的名医任党支部书记,武汉指挥部方面派专员对接联络。每天晚上十点前,各队将当日信息报送指挥部,同时接收统一指挥调度。而在微信群里,江苏各队各批次各层级的信息从早到晚即时互通。 在专家看来,江苏的稳定大后方是更大的“战略协同”。国家卫健委专家组成员、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副院长邱海波说,江苏疫情防控救治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开展,特别是“零新增、零死亡”病例,得以抽调更多精兵强将驰援武汉,形成了“江苏军团”的战略优势。 大决战要有大担当,大担当才有大作为。 最新战报从前线传来:截至2月21日晚22时,江苏援武汉医疗队累计收治住院患者4392人。其中,抢救危重型病例112人、重型病例832人;累计护理患者人数4437人,累计治愈出院人数758人。 战场热血沸腾,战斗还在继续。 武汉,加油!江苏铁军,加油! 交汇点记者 王世停 王拓 王子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