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美好图景铺展在我们面前,在这幅美好图景中,“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是一个重要方面。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不仅是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广大人民群众不仅是社会文明程度提高的主体力量,也是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的共享者、受益者。只有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才能不断增强。当前,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在新发展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展变化呈现新特征新要求,人民改善生活品质的愿望更加强烈,享有更丰富、高品位文化生活的愿望日益高涨,对社会文明程度有着新的更高期待。因此,“十四五”时期需要努力实现“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更好保障人民文化权益,不断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不断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提升,既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社会文明程度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对国家发展具有基础性作用,能够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支撑。回望过往,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始终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培育和发展了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国家发展提供了丰厚滋养和强大精神支撑。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把“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作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之一。精神文明建设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和重要动力。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求我们不仅在物质上强大起来,在精神上也要强大起来。无论是中国发展历程还是世界发展规律都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一个大国的发展,通常既是经济总量、军事力量等硬实力提高的进程,也是价值观念、思想文化等软实力提高的进程。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撑,就会失去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现在,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坚定的信心、统一的意志,更加需要文化的引领、精神的支撑。我们要把文化自信作为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支撑,不断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作者为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