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商报6月17日报道 昨日上午,记者从山西平遥县古城管理委员会获悉,端午小长假的14、15两日,到该县旅游的12600多名游客中,2000多人没有买门票,多为公务接待。平遥县古城管理委员会一负责人向记者透露,自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后,繁冗的公务旅游接待就开始令平遥县不堪重负。最多的时候,该县一年“公务接待”近10万人次,仅门票一项就少收入1200多万。而近10万人次公务接待的吃、住及礼品开销,更是不好统计的“天文数字”。与此同时,平遥因缺乏保护资金导致城墙坍塌。而为古城开发所需的新城开发及古城搬迁,至少还存在20多亿元的资金缺口。
“纯属赔钱赚吆喝”
“以前管理松懈的时候,但凡有点办法的,都能从县里开出接待卡,并享受免费吃、住待遇”,平遥县古城管理委员会负责人介绍,2003年,平遥县财政收入首度突破2亿元,尽管连年翻番,到去年达到7.3亿,但可支配财力仅有2.9亿元。“前年的门票收入是7500多万,去年达到8800多万,去掉给各个景点30%左右的分红,门票收入给县财政的贡献每年也就几千万元”,平遥县古城管理委员会负责人介绍,公务接待花销,加上国际摄影节等其他开支,平遥县的门票收入还抵不上开支,“纯属赔钱赚吆喝。”
平遥县古城管理委员会介绍,平遥县目前已被列入保护对象的古建筑就达400多处,严重缺乏保护经费,曾因缺乏保护资金导致城墙坍塌。而为古城开发所需的新城开发及古城搬迁,至少还存在20多亿元的资金缺口。
各级部门无奈的对策
从2009年4月17日开始,平遥县新任县长(现任平遥县县委书记)李非忠开始严格限制公务接待规模———接待卡再不能随心所欲毫无限制:一些单位诸如科协、老龄委、工会等的接待卡规模,被限制在30~100人之间;“条管单位”诸如工商、质监等部门,县里不给其开具接待卡;公安等重点单位,接待卡规模限制在全年800人以下;最为重要的“两办”,接待卡规模限制在2000人以下,计委因涉及招商引资跑项目等,接待卡规模可以适当放松……超出部分,原则上要求,各个单位自己向旅游部门买票。受此限制,平遥县去年公务接待人员下降至4万人次。
平遥县古城管理委员会负责人称,仅今年上半年,一些单位已经用光了全年的接待卡,只能买票接待。采访中,平遥县多名官员透露,事实上,“两办”及人大、政协、纪检委、计委等要害部门,其接待卡规模并未受到严格限制,只要跟这些单位的负责人关系好,用光了自己单位的接待卡,可以请这些单位帮忙开些出来———被限制的其实是一些权力较小的清水衙门,没被限制的,即便被限制,自己单位的收入也足够应付接待。
一个干部的苦恼:
来的都是客,一个都惹不起
“平日里去找哪个官员还可能不在,但到节假日,平遥县的官员几乎没有不在岗的”,平遥县政府接待办一工作人员戏称,平遥县的官员是全国最为“敬业”的官员,“一年到头,几乎没有节假日。”
根据平遥县对于公务接待的要求,除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陪同的接待,其他单位接待,要进入景区参观必须持接待卡。有需要安排吃、住的,接待单位要向县接待办主任雷霖甘申请,获批后由接待办工作人员统一安排。县政府接待办有8~9名工作人员,不够使用时,还需要从外单位借调一些人员。吃饭时,接待单位的一把手要去陪同,实在抽不开身子时,也得过去敬一杯酒。平遥县政府接待办一负责人透露,常规状态下,县里给他们接待办每月的预算规模是不能超过20万元。但这个限制,遇“县两办”(指县委办和政府办)直接打招呼时可以突破。“上升到那个层面,就成了县里的接待项目,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这位负责人透露,加上县里开会以及搞活动等,全县一年的接待费用保守估计也在千万元以上。
“平日也倒罢了,最受不了的是大年初一也有人来平遥旅游”,平遥县诸多官员抱怨,“一年到头,连个年都不让人好好过。”尽管内心极端不情愿,但还得对来宾笑脸相迎,“来的都是客,一个都惹不起。”
一个讲解员的苦恼:
一上午接待60多个免费的!
平遥县日升昌票号的一名讲解员告诉记者,仅15日一个上午,她一个人就接待了60多名“公务旅游”人员。在这个平遥县标志性的旅游景点,共有10多名这样的讲解员。
“几乎每个单位,都有对口的公务接待”,平遥县多个部门的官员向记者抱怨———世界文化遗产,在国际上都有一定知名度,交通又很方便,从山西省会太原到平遥不到一个小时的车程,来山西公干的各级官员,只要时间允许,没有不到平遥的,而且,一来就是一堆,“有国家部委的人员或者亲属要来,省里对口单位要派人陪伴,市里要派人,县里也得有人陪着,以此类推。”
“只要上面或者其他兄弟单位来人,不管是不是因为公务来此,都算公务接待”,平遥县多个部局官员告诉记者,他们所接待的客人中,有许多是专门利用五一、国庆、端午以及周末等假日从北京或者太原到平遥旅游。
一个老百姓的苦恼:
苦啊!送礼报不到账
平遥有三宝,“牛肉,推光漆、长山药”。按照平遥人的待客之道,来了客人,不光管吃管住免门票,客人走时,还得给带上点土特产。小郑(化名)是个有点本事的小人物,在山西省会太原某单位就职,深为自己是个平遥人而苦恼。“小郑啊,回去的时候记得给捎点牛肉上来,你们那的牛肉不错。”这样的请托,一年至少两次,八月十五或者过年,每次得买好几百斤。平遥牛肉的价钱,现在是一斤30多元。敢和他开这个口的,一般是单位里有点资历或者有些权力的,开始时对方会客套两句,象征性做个要给他钱的表示,但小郑哪里敢要,久而久之,成了惯例。还有同事或者朋友到平遥旅游,小郑算是有点办法的,总能通过平遥县有关单位开出接待卡来,但客人来了平遥,好歹得给带点东西走吧。一般情况下,一个客人5斤牛肉,花费150多元。这笔钱,小郑毕竟不是平遥县的官员,没有办法公务开支,只能自己掏腰包垫付。小郑曾经粗略算过一笔账,一年下来,仅牛肉上的支出,自己就得花费至少3个月的工资加全部奖金。不光小郑,这样的支出令平遥县许多部门都为之苦恼不已———在一些单位,这样的礼品支出已经超过办公经费的一半以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