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阿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81|回复: 0

闲话“新农村建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7-30 09:48: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LAN
前些天,魏先生因故去乡下某个自然村逗留了半天,回来后大发感慨。他想不到那个村子这么落后这么脏乱,大热天,下了大雨,全村积水如潭,道路泥泞,满地鸡屎猪粪,空气浑浊,吃饭时毫无胃口,满桌的菜下不了筷……待返回自己家里,“山珍海味”般喝了一大碗大麦粥后,心情才舒畅些起来,由此,他也发自肺腑地说:“新农村建设非搞不可!”我深以为然,这应该就叫作“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吧。
    也许有人说,你是外来人,偶而去一下,当然不习惯。村里人在那儿呆惯了,照样吃得香、睡得甜,与世无争,自得其乐。这话只能算说对了一半。
    在那样的环境里,虽然可以吃饱喝足,但是却无法获得某种心灵的愉悦和陶冶性情的美感,人的精神世界被剥夺了本 应该有的体验和享受,久而久之,精神面貌,生活状态必然是残缺的,黯淡的,甚至于,人的“生物性”往往还会不由自主地掩盖起人的“社会性”。这是与人类追求文明社会生活方式的 愿望不相符的。
    我们中国曾经存在过绵延千年的令人神往的“乡绅文化”,那种东方式的、温情脉脉的、诗礼传家的、秩序井然的耕读文明,我们经常去的周庄、同 里、西递、洪村……那些“最适宜人类居住”的村镇正是当年“乡绅文化”的“孵化器”,它们如今相继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散发着无穷的魅力和永久的文明的光彩。现在,我们具备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强大得多的物质力量,可以建设比周庄、同里、西递、洪村……多得多的“新农村”,这将是中国人民创造的又一个历史壮举,利在当代,功在千秋。但与此同时,我又不禁有些担心,如今,我们真的还能建出堪与“周庄、同里、西递、洪村”媲美的“新农村”吗?打一个不恰当的比方,如果把一个刚从道路泥泞、鸡屎满地的环境里的人迁出来,他可能最向往的是满世界的柏油马路、水泥广场和“鸽子笼”式的三居室生活——不过从低级的物质到高级一点的物质而已。而这种状态,我们很多人都或多或少地经历过,或正在经历着,无论是规划者、建设者,还是居住者……让我们都来热烈地拥抱“新农村建设”吧!但是,新农村建设一定也任重而道远。      (刀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丹阳新闻网(https://www.dy001.cn) ( 苏ICP备05003163号 )

GMT+8, 2025-7-15 02:25 , Processed in 0.093167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Template By 【未来科技】【 www.wekei.cn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