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连淮扬镇扬州高铁跨江而行 来源:扬 州 日 报 时间2010-07-28
核心提示
今年7月1日,时速350公里的沪宁城际开通,沪宁间一小时到达;2012年,总长1300多公里的京沪高铁也将通车,京沪4小时互抵。然而,由于波涛滚滚的长江阻隔,沪宁、京沪高铁,最终与扬州擦肩而过。
连淮扬镇铁路将圆扬州人的高铁梦!昨天获悉,连淮扬镇铁路两套线形初步设计方案新鲜“出炉”,标志着连淮扬镇铁路建设迈入实质性的新阶段,“高铁时代”已向我们扑面而来。
昨天下午,在有关汇报会上,作为连淮扬镇铁路线形的主要设计方,中铁上海设计院披露了经过大量研究论证的两套线形走向初步设计方案。
连淮扬镇在扬怎么走?
据了解,由于我市境内水网纵横交错,京杭大运河、廖家沟、芒稻河、太平河、金湾河等入江通道贯通南北,城市居民点、工业企业密集,可供选择的线位、站址有限,因此,中铁上海设计院精心论证了两条方案供选择。
据悉,近期两初步方案还将进一步听取专家意见、沿线各地的意见以及群众的意见,集思广益再作优化,以最终形成一套科学的优选方案。
两套方案各有优势
对于两套设计方案,专家们经充分论证认为,西侧站位方案距离扬州市主城区6公里,距离江都市主城区4公里,东侧站位方案距离扬州市主城区8公里,距离江都市主城区2公里。随着城市规划“一体两翼”的形成,扬州市与江都市的联系更为紧密。文昌东路延伸至江都市后,交通条件愈发便利。两方案吸引客流条件总体相差不大,不过杭集西侧站位方案更靠近扬州主城区,该方案吸引客流条件略好。
而从设站条件分析,两方案均具备发展为综合交通枢纽的条件。西侧站位方案新建扬州站为落地站,工程相对容易实施;东侧站位方案中扬州站为高架车站,工程复杂,技术难度较大,若采用落地方案,需改建宁通高速公路,施工过度复杂,实施难度较大,因此,西侧站位实施方案稍好。
总体上看,杭集东和杭集西方案不存在重大技术差别。从与城市道路衔接、土地开发的角度来看,杭集西方案略优;从铁路线型条件,便于城市与西方向交通疏散的角度来看,杭集东方案稍佳。
细 释
方案一 杭集镇东侧站位
【线形走向】该方案在扬州石化公司东侧跨越宁启线后,跨越芒稻河,穿过江都西后,跨金湾河至邗江杭集镇,在杭集镇东侧折向东南方向,经李典新坝,跨越夹江接入五峰山长江特大桥。
该方案在金湾河与宁通高速公路之间设扬州东站,站位选址的具体地址为杭集镇王集村。因为金湾河和宁通高速公路相距仅2.4公里,受高程控制,扬州东站的设计为高架车站。
【专家点评】 该方案的站位选址位于宁通路与文昌路之间,利于东西交通疏通,铁路线较直,利于铁路建设和通行。
方案二 杭集镇西侧站位
【线形走向】该方案选择从扬溧高速公路和省道S237互通立交桥东侧,跨越扬溧高速公路,在扬州石化公司东侧跨越宁启线后向西,先后跨芒稻河、金湾河后向南,再跨宁通高速公路沿廖家沟东岸向南,绕避杭集镇工业区和居民区,然后跨越夹江,穿过扬州市船舶工业园区西侧,接入五峰山长江特大桥。
该方案在杭集镇西侧设立扬州东站,站位具体地址在广陵区湾头镇夏桥村。
【专家点评】 与城市交通衔接较好,利于土地开发,与未来城市CBD联系略优秀。
背景
从“淮扬镇”到“连淮扬镇”
从1995年我市完成《淮扬铁路可研报告》,到2008年正式纳入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直至目前连淮扬镇铁路纳入国家项目,明年即将开工,这一等,扬州等了15年!
1995年我市即委托中铁第四勘测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简称铁四院),编制了《淮扬铁路可研报告》,后因种种原因未能对该报告进行审查。
2003年一份《关于将铁路淮扬线列入国家“十五”规划建设项目的请示》报至省政府。当年12月,铁四院完成了《新建铁路淮安至扬州线预可行性研究》。
2005年 扬州、淮安两市发改委委托铁四院编制淮扬镇铁路的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当年7月份报告完成。
2006年淮扬铁路被列入了铁道部《铁路“十一五”规划》。省发改委、省铁办召开“十一五”铁路建设规划论证会,省发改委同意将淮扬镇铁路列入省“十一五”建设规划,至此,淮扬镇铁路终于得到了正式通过。
2008年 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淮扬镇铁路纳入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
2009年随着江苏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为使连盐铁路发挥出更加有效的作用,经过省交通厅、铁道办和铁道部的磋商和论证,对连盐铁路的设计方案进行了相应调整。原先的连淮铁路项目并入淮扬镇铁路建设项目,淮扬镇铁路“变身”成为连淮扬镇铁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