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日下午,由《文史参考》杂志社主办的“朝鲜战争六十年暨半岛形势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日前,《文史参考》杂志重磅推出“六十年前血与火――朝鲜战争”专刊,在读者中引起巨大反响。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这场战争改变了东亚乃至整个世界的军事政治格局,其影响至今仍未消除。
在史学界,随着档案资料的开放,国内外学者对朝鲜战争的研究和认识也越来越深入。围绕着“朝鲜战争的高层决策和幕后较量”与“战争影响评估及半岛形势分析”,与会学者作了精彩的发言,并展开讨论。
1951年,中国错失结束战争的良机?
毛泽东为何在1951年不停战?这是与会学者都关心的一个问题。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沈志华说,1951年中国有结束战争的机会,但由于误判而错失了。中国出兵的战略目标最初只是把美军赶回三八线,这一目标在 1951年1月已经实现。如果中国当时接受了联合国的停战议案,则在政治、外交和军事上都会取得主动权。
北京大学历史系杨奎松认为,毛泽东没有在三八线前停下来,是一个政治考虑,不完全是军事考虑。朝鲜战争最重要的背景与意识形态的冲突对立以及这种冲突对立所带来的判断失误有关系。斯大林当时对美国政府政策误判,以为美国不会干涉朝鲜问题。
军事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曲爱国补充到,解读战争需要把握三点,也就是决策者的战争条件、决策者的战争思维和决策者的战争资本。不能按照战争的结果来解读战争,尤其是战争中的决策,因为决策者不可能准确预测到战争结果。
朝鲜战争对中国及其他各方有何影响?
谈及朝鲜战争对中国及其他各方的影响,国防大学徐焰少将首先强调,“朝鲜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他说,抗美援朝战争对中国而言,是靠自己的力量打的战争。美国没有取得胜利,经济发展受到朝鲜战争的影响。苏联史学家认为,苏联是输家,朝鲜战争加剧冷战,让苏联失去二战时获得的道义制高点。台湾是受益的,朝鲜战争改变美国的对台政策,由“弃蒋”改为“援蒋”。日本完成了战后的经济复兴。最大的受害者是朝鲜半岛的南北两方。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牛军说,朝鲜战争对东亚冷战的影响三点:一是朝鲜战争导致冷战大规模向东亚扩散,部分阻碍东亚地方的发展进程。二是朝鲜战争让朝鲜半岛具有冷战的典型特征,而且持续时间相当长。三是冷战在朝鲜半岛还没有结束,结束的标志应该是没有三八线。
牛军说,朝鲜战争不单是军事问题,对参与者以及参与国文化都有很大的影响。朝鲜战争是美国第一次黑人、白人混编在一个队伍里,战争促进了美国的种族融合。在朝鲜战争中,有了美国黑人雷锋的故事,讲美国黑人如何救白人。如果摆脱冷战思维,对这场战争的内容会有更丰富的认识。
研究朝鲜战争的问题有哪些?
关于朝鲜战争的研究状况,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牛军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苏联支持金日成发动战争的原因是什么?斯大林在东亚地区有没有成熟的战略考虑?美国援助韩国的动机是什么?为何美国在朝鲜半岛打得坚决且长期?
与会学者都关心“档案问题”,但也有学者表示,朝鲜战争有档案解决不了的问题,对于高层决策只能揣测,档案的开放只能帮助认识战争的过程。
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研究员杨天石说,不能正确了解历史,就不能正确制定今天和明天的政策。要把朝鲜战争研究清楚,必须进一步开放档案。
来源:朝鲜战争:1951年中国错失结束战争的良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