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萍水相逢1974 于 2010-8-9 15:34 编辑
嘉 山 拾 梦 夏日的清晨,微风扬起轻纱的薄帘,纷扬的雨丝宛若曲终回环,轻轻着落。几声清脆的鸟儿鸣叫声将宁静打破,手指依然在轻拂琴弦,直至曲终。脑海中久久凝固的画面,奶奶重拾年轻时尘封的梦,终于可以笑着离去。 在我儿时的梦,嘉山是世界上顶顶高的山了。 嘉山禅寺依山傍水,远近闻名。记得一年三月三,奶奶背着我赶嘉山的庙会,靠近嘉山时,我硬要下来自己爬,明知爬不动,却还要执拗地往上瞪,尽管气喘吁吁,汗流满面,也还是抢先跃上一块巨石,拍着手喊:“奶奶,加油!奶奶,加油!”。
平时,也爱倚在奶奶的怀里,缠着她讲嘉山的故事。其中一则我现在还记忆犹新。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穷人的孩子为富人家放牛,起早摸黑,无论春夏,一边趁牛吃草,一边拿着揣在怀里的书偷偷地念。不料,有一次被富人遇见,追打鞭赶,可怜的小牛郎赤脚拔腿就跑,跑呀跑呀,跑到江边,这是,一个仙女正驾着彩云去江边浣纱经过这里,眼看着富人要追上小牛郎,急中生智,将彩纱作鞭,猛抽正在贪吃青草的牛。那牛冷不防被挨了一鞭,猛的向前奔,奔至丹阳东北境内,卧地成山,挡住了富人,小牛郎得救了······
当时的我,自然被故事中的人物的命运牵动了童心,“后来怎么样”的问题不下几十个,有时,奶奶被问厌烦了,“傻孩子,后来小牛郎就在嘉山上念书了。去!去!去!你也去念书吧!”
后来才知道,奶奶是为了勉励我发奋读书,才编了这么个故事哄我的,但在我的版图里,永远留下了一座神秘而美妙的嘉山的影子。 有人说,儿时的记忆是长久的。时光荏苒,在我工作的十几年中,背我上嘉山的奶奶早已作古,为嘉山添了一杯黄土,而那牛变成的一座嘉山,嘉山上的读书郎,读书郎的救命恩人,······,也终成了一个个飘忽迷离的梦,缠绕着我,陪伴着我走近中年。 今年,我的学生们经不住春的诱惑,向我提出投身大自然怀抱的要求,我不假思索:“行,去嘉山!” 老师:“嘉山上有什么?”学生不时地在问,“嘉山上有个读书郎······”我学着奶奶的口吻,告诉学生,又像告诉自己。 关于嘉山,我知道的不多,县志上记载:“嘉山在县东北四十五里,横卧江边,壁立千仞,境内第一高山也,状如伏牛······”还有一首明代人眭石的诗:“云石淋漓古洞阴,澄潭寒色照空庭。楼台晓雾含光紫,草树斜熏带雨腥。山绕延陵烟漠漠,江浮建邺浪冥冥,宋门樵笛归何暮,万壑长松起楚音。” 风声谈笑间,已到了久违的嘉山北麓了。虽是阴天,学生们心情却晴朗的很,兴致勃勃、三五成群、虎步生风、拾级而上。银铃般的笑声,我童心顿发,扶竹直上,一任汗水浸渍内衣,不一会儿也登上了嘉山的顶峰了。 随着学生们的手指指点点,透过薄雾,虽不能举目千里,却也能白里相望,远处湖泊沟河一如翡翠玉带镶嵌在青春麦秀的绿毯之上,远处一片是梨香雪海,一片是桃花妖妖,一片是菜花泛金,是那样的安详、和谐、生机勃勃,眼前的景象自然是十几年前的荒山秃林,田野斑驳的那副样子远非能比的了。但我的兴趣不仅在这些自然地风景中,我还想,那云雾之中的仙女是否还在探视着嘉山的读书郎······“老师,开饭啦!”正在遐想间,一位同学已经把一盆热气腾腾、香味扑鼻的馄饨送至我的面前。顷刻间,童年的梦,被眼前这群莘莘学子浪漫的笑声和野炊的香味所击碎,和着山野的风,飘落在松竹海间,飘落在嘉山的怀抱里。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但我还算不上是个“仁者”,因为,在我和审美对象之间,还不可能做到“物我两忘”,因为,我的梦种在了嘉山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