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阿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29|回复: 1

作为江苏文化体制改革重点产业园,丹阳江苏科技文化产业园列入提速发展范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8-17 15:44: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江苏
2009年,文化体制改革在中华大地风起云涌。根据中央部署,各省市区纷纷下达“任务书”、制定“路线图”、明确“时间表”。

  岁末年初,我们选择一些省市和部委,对照各自的改革“时间表”,看看任务完成得怎样,目标实现得如何,“快”与“慢”的原因在哪里,来年会有什么措施……以此勾勒且记录这场文化领域的大变革。

  江苏“时间表”

  ■2009年底,完成全省出版社、电影制片发行放映单位的改制任务。

  ■2009年底,完成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制度改革。

  ■2009年,全省广电系统全部实现局台分开、广播电台和电视台合并。

  (来源:2009年7月6日—7日的江苏全省文化建设工作会议内容)

  进入隆冬,江苏文化产业却“满园春色关不住”:投资50亿元的江苏未来影视文化创意产业园一期工程开工;江苏有线电视实现全省“一张网”; 江苏演艺院线首家旗舰剧院揭牌……

  “这得益于全省文化体制改革的全面提速”,江苏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梁勇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今年,江苏省推出“一揽子”文化体制改革方案:设立省级20亿元的文化产业投资初始基金;制定文化改革发展的“时间表”、“路线图”和“任务书”;明确了文化产业发展重点。

  “到今年年底,省辖市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基本实现‘三局合一’,成立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目前,大部分人员已经到位上班了”。梁勇告诉记者:全省出版、影视制作、发行放映单位改制进展顺利,省里出台了出版体制改革指导意见,高校出版社改制基本完成,地方出版社有望年底完成;文艺院团改革正在积极推进,到年底,基本完成省辖市院团转企改制。

  在江苏,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联合重组势头强劲。12月14日,江苏省广电网络公司与赣榆、泗洪、邗江、如皋、靖江等5个县(市、区)正式签订合作协议,标志着江苏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广电网络整合任务全面完成,在全国率先实现了省市县三级广电网络互联互通、全程全网。新近组建中国江苏网股份有限公司;凤凰出版传媒集团与江苏省广电集团联手建设“书城+影城”的综合性、连锁化文化消费载体。

  江苏省级初始规模为20亿元的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的筹备工作基本完成,该基金采用股权投资和项目投资方式,重点投资演艺娱乐、动漫游戏、影视制作和发行放映、出版发行、文化会展、网络信息传媒等传统和现代文化领域。

  一批文化产业园区在江苏大地快速崛起,南京江苏未来影视文化产业园、丹阳江苏科技文化产业园、淮安清河文化产业园,扬州智谷、昆山(周庄)文化创意产业园等重点文化产业园逐步建成投产。

  全国首家整体转制的江苏省演艺集团探索建立“苏演院线”迈出实质性步伐,以控股、参股、加盟等方式整合市县剧场资源,院线首家旗舰剧院淮安市长荣大剧院揭牌。“苏演院线”是以开拓基层演出市场、推动文化惠民为目标的全国首创,也是演艺集团文化产业链延伸的第一步。据了解,“苏演院线”2009年的首期规模,预计为30家剧场,以县城为重点;2010年达到50家;2011年达到100家,并辐射到相邻省份。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0-8-17 16:12:0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
文化体制改革,安徽又一次成了关注的焦点
安徽;是农村改革的发源地,率先拉开了改革的大幕。今天,敢为人先的安徽人,再次拉开了文化体制改革的序幕,传出了文化体制改革全面深入推进的捷报。在省、市、县三个层面,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出版发行体制改革、国有文艺演出院团改革、广电网络整合、电影公司与电影院转企改制、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实现了全面覆盖,安徽再次走在全国第一方阵,又一次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安徽文化体制的改革,概括起来,也就是三个字“早、真、实”。早——用安徽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叶文成的话来说,就是“早动手、抓先机,一直贯穿安徽文化体制改革进程始终。”文化体制改革,已时机成熟势在必行,只不过是早晚的事,迟改也是改,早改也是改,而且早改还能抢占先机。“早改早主动”,这是安徽省委、省政府及全省上下对于推进改革的共识。而最先尝到甜头的是安徽的出版业,农村改革使安徽人体会到,梆在一块跑不动,捆在一起反正是个死,不如放开各自找出路、奔前程。因而,省委、省政府决定全面启动文化体制改革探索,致力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安徽出版业过去并不发达,但安徽出版集团通过转企改制、战略重组,成为全国出版领域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主业整体上市企业。而改制前业绩平平的安徽新华发行集团,通过及时引入战略投资,在全国同行中率先完成股份制改造,组建的新华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全国发行业主板首发上市第一股,一跃成为全国公司市值第二的文化企业。真正是“不改不得活,改革全盘皆活”。

安徽省文化体制改革迈出的第二步,就是“真”——真抓实干才能全面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决不允许搞换个名称、翻块牌子的假改革。”省委宣传部文改办主任周玉这样说。在安徽文化体制改革中,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有着严格的验收标准,就是“五个必须”,必须注销事业法人,必须核销事业编制,必须完成企业工商注册,必须同职工签定劳动合同,必须按企业办法参加社会保险。“有一项做不到,都不能算作完成任务。”这一回,安徽省较了真。

之所以这次如此较真,源自安徽人在长期改革实践中总结的经验教训—    “真改真受益,假改害自己”。“真”——真抓实干,不光体现在文化体制改革中,也体现在政治、经济、民主建设等各个方面。安徽这几年的经济发展,在去年经济滑坡的情况下,还能跃入万亿俱乐部,恐怕与这个“真”字不无联系。曾记得有位伟人说过:共产党人最怕“认真”两字。只要我们能够真抓实干,把工作做到实处,我以为,是没有做不好的事的。安徽省的两次大的改革,充分证实了这条不变的规律,既然我们在实践中摸索出了这条规律,我相信,正在畜势待发的安徽,会充分利用自己总结出来的规律,把安徽的事办的更好,做的更扎实。

文化体制改革,也不光是一个方面的改革,文化建设事关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布局,事关实现安徽加速崛起大业,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实现。因而,安徽省从战略高度深刻认识文化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勇于破解文化发展的难题,转变文化发展方式,从“就文化抓文化”、“文化建设是软任务”的思维模式中解脱出来,以更深刻的认识、更开阔的思路、更有效的政策、更得力的措施,把奋斗目标变为具体行动、化为实际成果。

目前,改革已到了攻坚的关键时刻,只要我们进一步增强改革、创新和发展的意识,善于用改革的精神和创新的思路去谋划文化发展,不断解放思想,努力开拓进取,就一定能够克服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困难,就一定能够走出一条坚持正确方向、体现时代要求、具有安徽特色的文化建设之路,就一定能够在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中,迈出新步伐、跨上新台阶、开拓新局面。也一定能够促进安徽的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安徽省的文化体制改革取得了成功,与教育、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安徽省应从中认真总结,挖掘出成功的因素,积累改革的经验,并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大其它方面改革的力度,把改革进行到底,进一步推动安徽各方面的发展。我以为,此次改革,一条非常重要的经验就是改革彻底,不留后遗症;但也并不是简单的走市场化的道路,把文化推向市场一推了之,让其自生自灭,政府该承担的责任,政府决不推卸,而是“扶上马、送一程”,使其生产力得到充分的解放和发展,增强文化产业活力,提升文化创新能力,加快文化产业振兴。使其成了一项朝阳产业,成为安徽经济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丹阳新闻网(https://www.dy001.cn) ( 苏ICP备05003163号 )

GMT+8, 2024-6-18 19:13 , Processed in 0.079490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Template By 【未来科技】【 www.wekei.cn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