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阿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312|回复: 8

《明隆庆丹阳县志校注》出版发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8-19 14:54: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明隆庆丹阳县志校注》出版  时间: 2010-08-19
      近日,由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和市史志办组织编纂的《明隆庆丹阳县志校注》由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原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镇江市委常委、我市市委书记李 茂 川为该书作序。
      《明隆庆丹阳县志校注》共53万余字,它以441年前的十二卷本《明隆庆丹阳县志》为底本,经编审人员对其进行补缺、附加注释、校对论证、图照收集、会审及出版社审稿而完成。
      《明隆庆丹阳县志校注》维持了明代丹阳县志的原味,并在此基础上添加注释,附有我市明代及以前的遗址、遗存的图照116张,它集资政、存史、教化、育人于一体,翔实地展示了明代丹阳县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情况,具有较强的文史研究和服务当代经济、社会发展的独特作用。昨日,市史志办已将部分《明隆庆丹阳县志校注》送至丹阳市新华书店,市民可一睹为快
     
 楼主| 发表于 2010-8-19 14:55:0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本帖最后由 齐梁君子 于 2010-8-20 16:13 编辑

明隆庆《丹阳县志》序
    明•马豸
  宰天下之大者,志一统;试邑里者,必随邑之所有而志之。邑非天下比,奚为急于志也?百里之内,川谷异制,民生异俗。因地为政,当顺其习而利导之,则邑之志不容已也。润丹阳有志旧矣,经始宋蔡逢,历国初张刚、王庸,迨正德己卯永康朱氏为令,始克成编。自予戊辰署邑,其去朱永康成志之日,仅五十一年,田赋政令已代异而岁不同矣。今弗取志新之,愈远愈淆,嗣为令尹者,何以识张弛之宜,而善丹阳之政于无穷乎?则邑之新志不容已也。乃于簿书之暇,辟馆洁楮,敦延乡达吴川令华阳丁君,民部郎云洲荆君,偕博士谢子廷试、金子璲、王子继鸣,简诸生才者五人,耆民谙者二人,相与准《禹贡》、周《职方》制,采旧志,搜群籍,大书以提其纲,分注以详其目。乱者纠而贞之,繁者删而核之,逸者增而详之。始事今年己巳春正月。新令孙君?以首夏至,毕力赞厥。终事迄闰夏六月。新志成,厘为十有二卷,支分三十五类。予取而读之,则见因革纪而制度可循也,利弊周而政教可法也,取舍详而褒贬可定也。不俟询于耆逸,而民风之淑慝有所证矣;不必听于闾阎,而民务之缓急无遁情矣;不必足蹑丘陵,身履原隰,而山川疆域之盘错,道里 井邑之往来,有以参晰而经制之矣。鸿纤洞朗,流风彪蔚。执斯志以往,所以告新令尹而善丹阳之政者,殆无穷也。非我尹民者一大慰哉?孙令请寿梓以传,且谓志之新,予意也,愿一言题其端。予因新志有感焉:志非观美具也,无论宰天下者,一统有志,即喻之富姓然,运千金之产,未有不悉其家之所有,与所宜行者,登之籍也。至邑之志,则有漠然不加意者。呜呼!家之有籍,以治生也;邑之有志,以经世也。家无 籍,财勿稽矣,无以调剂盈缩而养其生;邑无志,政莫考矣,何以量度机宜而善其治?古人爱国如家,保民如子。殷于治家,忽于治邑,非吾所敢知也。然则邑志新而政体昭矣,政体昭而治邑者将益有所据矣。予求为宜民之政,而忠于新令尹者,或在是乎?虽然,今日所新之旧志,昔未令新志也,至予已再新之矣。后之视今,犹今视昔,千百世而下,讵无可因可革者乎?变通以趋时,神化以宜民,初不病其为异已也,要之同底于道焉尔,允若兹,丹阳之志,虽万古常新也,又在后贤令尹加之意尔。
     
 楼主| 发表于 2010-8-19 14:56:2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铅飞雪浪汞流液 朵朵金花起紫烟 发布时间:2009-07-31
——黄堂丹井话谌母
□ 习 斌
0015589d18090bdd01db0c.jpg
谌母法授真君  (《铁树记》绣像)
  明隆庆《丹阳县志》记有“丹阳八景”,其中一景曰“黄堂丹井”。黄堂,即丹阳城南郊仙台观,传说是谌母修炼飞升之地。观内东有窖经墩,后有瘗剑函,前有炼丹井、无字碑。这个传说中的谌母,到底何许人也?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四十《旌阳宫铁树镇妖》,讲述的是魏晋时期许真君许逊与孽龙斗法的故事,其中就提到了谌母传说。太上老君认为四百年后江西当出异人,姓许名逊,可为众仙的领袖,又能斩妖除怪,于是派孝悌王下凡,“择世人德行浑全者,传以道法”。孝悌王传兰期,兰期又传谌母:
  却说金陵丹阳郡,地名黄堂,有一女真,字曰婴,潜通至道,忘其甲子,不知几百年岁。乡人累世见之,齿发不衰,皆以谌母呼之。一日,偶过市上,见一小儿伏地悲哭,问其来历,说:“父母避乱而来,弃之于此。”谌母怜其孤苦,遂收归抚育。
  这小儿其实就是已被玉帝封为孝明王的兰期。孝明王长大后,传道于谌母。谌母于是在黄堂建立坛宇,孝明王以“孝悌王所授金丹宝鉴、铜符铁券灵章,及正一斩邪、三五飞步之术,悉传与谌母”,并嘱谌母传道于许逊、吴猛。江南有孽龙,呼风唤雨,为人间大患。许逊降伏不得,于是和吴猛一起,赴镇江府丹阳县谒见谌母。谌母尽将孝明王传授之术传与许逊。其后谌母取香茅一根,望南而掷,其茅随风飘然。谌母谓真君曰:“子于所居之南数十里,看香茅落于何处,其处立吾庙宇,每岁逢秋,一至吾庙足矣。”谌母言罢:
  空中忽有龙车凤辇来迎,谌母即凌空而去。其时吴、许二君望空拜送,即还本部。遂往寻飞茅之迹,行至西山之南四十里,觅得香茅,已丛生茂盛,二君遂于此地建立祠宇,亦以黄堂名之,令匠人塑谌母宝像,严奉香火,期以八月初三日,必往朝谒。即今崇真观是也,朝谒之礼犹在。
  后许逊又传道于吴猛,并最终降伏孽龙,用一棵铁树将其镇住。谌母传道许真君的故事,在明代另一部小说《铁树记》中也有记述。《铁树记》刊刻于明万历年间,早于 《警世通言》,二卷十五回,邓志谟著。书中记述的谌母传道故事,和《警世通言》中的话本基本一致,而且大部分文字雷同。我颇疑心话本系删改因袭《铁树记》一书而来。类似的故事,在清代小说《历代神仙通鉴》中也有,情节也大体和《铁树记》相同。
  小说中关于谌母传道的情节,并非凭空杜撰。宋《太平广记》卷六十二“谌母”条引《墉城集仙录》,就记载了谌母传道许真君的故事。宋《嘉定镇江志》“黄堂道院”条下云:“今为仙台观,在县南二里,是为谌母飞升之地。”该条同时称:江西“新城、丰城二县界有黄堂观,乃真君访飞茅之迹,效丹阳黄堂坛而立祠”。元《至顺镇江志》亦有“谌母”的记述。清《宫闺联名谱》卷三亦据《墉城集仙录》收录了谌母的传闻。这些笔记、方志中的记载,很可能是小说的情节所本。
  谌母历史上是否实有其人?根据手头的资料来看,大抵是子虚乌有的。不仅检索中华书局《二十四史人名索引》未找到“谌母”的点滴材料,而且在其他一些史书中,也未见有任何零星记载。成书于清雍正年间的《古今图书集成》将“谌母”列入了《博物汇编·神异典》第二百三十五卷《神仙部列传》,可见这部大型类书的作者,是将谌母作为传说中的仙界人物看待的。
  尽管丹阳“黄堂丹井”之景早已不存,但在江西却仍能找到黄堂宫。黄堂宫位于江西新建最南端的松湖镇,其前身据说就是当年许逊感念恩师谌母授业之德,“访飞茅之迹,效丹阳黄堂坛”所建的生祠,此后规格日高,终至于“宫”。时至今日,农历每月初一和十五,人们都会到黄堂宫朝奉。显然,谌母信仰已经融入了当地周边百姓的生活。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0-8-19 15:26:5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楼主的帖子很好!使我又学到了新知识,谢谢!{:1_192:}
发表于 2010-8-19 17:34:0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LAN
{:4_436:}
     
 楼主| 发表于 2010-8-20 16:11:4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明隆庆丹阳县志校注》与我市广大读者见面   2010-08-19  
      8月19日消息:《明隆庆丹阳县志校注》日前由江苏凤凰出版社出版发行。昨天下午,这部凝聚着我市史志工作者一年半心血的书籍,摆上了市新华书店最显眼的位置,与我市广大读者见面。
  《明隆庆丹阳县志校注》以441年前的《明隆庆丹阳县志》为底本,共53万多字。中共镇江市委常委、我市市委书记李茂川为该书作序。《明隆庆丹阳县志》是目前我市现存最早的史志。记载了从春秋时期到1569年明代隆庆三年,两千多年间丹阳地区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情况
  为保持明代丹阳县志的原味,同时符合现代读者的习惯,新出版发行的《明隆庆丹阳县志校注》,一方面改繁体字为简化字,另一方面在对原志文字和形式一般不作增删变动的基础上,采取目前常用的标志方式进行断句标点、校勘注释,方便读者阅读和使用。
  《明隆庆丹阳县志校注》是我省第一部由县级史志办组织编纂的书籍。它的面世,将进一步丰富我市地方史志文库,对推动旧志开发利用,传承地方传统文化具有积极意义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7 23:09:0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嘉靖《兴化县志》校注出版发行  2011-10-27
    近日,兴化市史志档案办公室经过三年半的标点、考校、注释工作,嘉靖《兴化县志》已由方志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该书大32开,厚27mm,软精装,简体横排,注释2200条,计27.9万字,书后附影印嘉靖刻本、兴化旧志简介和兴化旧志藏目辑览。嘉靖《兴化县志》前有舆图,后设天文、地理、古迹、建设、祠祀、寺观、户役、田赋、物产、秩官、名宦、选举、人物、列女、词翰、杂志16门。书中有关门目记述之后,往往附以奏疏等历史文献,以示足征。全志记述虽简,但保存了不少明代中期之前宝贵的兴化基本状况资料。嘉靖三十八年《兴化县志》为现存兴化最早的县志,也是泰州地区现存最早的县志。该书原刻本现仅存孤本,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大陆目前仅有缩微胶卷。        (兴化市史志档案办公室)

     
发表于 2011-10-27 23:22:4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LAN
{:4_436:}
     
发表于 2011-10-27 23:25:3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顶一下,支持丹阳文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丹阳新闻网(https://www.dy001.cn) ( 苏ICP备05003163号 )

GMT+8, 2025-7-22 11:07 , Processed in 0.063180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Template By 【未来科技】【 www.wekei.cn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