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0-8-27 19:13: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原高明区明城镇党委书记伍志强因违纪被查处,权威人士透露,当日纪委工作人员曾约伍志强到高明明苑宾馆喝茶,他突然提出上厕所,纪委工作人员紧跟其后。出厕所后,伍突然拔腿狂奔,纪委工作人员大呼“抓小偷”,宾馆的3名保安追上后将其按在地上痛打。后纪委查出其严重违纪。(8月26日《南方都市报》)
真是让人感觉啼笑皆非的一幕,比段子更精彩,比电影更刺激,比编剧更有想像力。如果不是纪委亲口透露,不是严肃纸媒的报道,肯定会以为这是编的。被纪委约喝茶,喝茶时借上厕所时逃逸,逃逸后纪委喊“抓小偷”,被保安逮住痛打,情节跌宕起伏,每一个情节都值得仔细玩味认真琢磨,这幕让人啼笑皆非的官场现形记,能琢磨出许多意味深长的东西来。
首先是“被纪委约喝茶时逃逸”,这说明如今“被纪委约喝茶”在官场是一件多么敏感的事,一些官员对“被纪委约喝茶”是多么紧张,这些人又是多么的心虚。这位伍兄还不算夸张,前段时间《时代周报》曝光的中移动高管李向东的经历就夸张了。国家审计署小组找李向东谈话,本想是给李向东升职,哪知这位屁股上很不干净的仁兄早成了惊弓之鸟,以为审计署要办他,赶紧携巨款出逃。这出国企高管携款潜逃的荒诞剧,只因一次升职谈话。
因为一些官员身上不干净,所以他们对“被谈话”充满警惕和紧张。记得一次与一位已成地方副处领导的同学联系,用座机打的,想跟他开个玩笑,一本正经地说:我是纪委的,找你谈谈了解一些情况——这兄弟吓得结结巴巴说:纪、纪、纪委同志好,请问聊什么。后来听出我声音,差点就跟我绝交了,警告我说以后这玩笑开不得,会开出人命的。
再来看“借上厕所时逃逸”。这个贪官是够笨的,笨得丢了所有贪官的脸。如果心虚想跑的话,当初就不该来喝茶了。喝了一半想跑了,借上厕所之机想跑,往哪里跑啊。相比之下,有些贪官就不是一般的聪明了。还是那个中移动的李向东,媒体曝光说,第一次纪委找聊天,要留身份证,李称回家去取。出门后,立即安排机票自港到加拿大;同时,将手机给一街头棒棒军,称要出差,外地漫游太贵,3000元酬金,让其帮忙保管,并嘱其不关机也不接听。棒棒军满城跑,监控者以为李尚在城中,三天后才知上当。晚矣。
这个纪委工作人员也挺机智的,看到伍某想逃,立即大喊“抓小偷”。看来在长期与贪官的斗智斗勇中,纪委工作人员已经掌握了一套不同情况下对付不同贪官的手段,这招用得太好了。其一,这“抓小偷”用得恰如其分,贪官贪污公款,把纳税人的钱往自家腰包中装,其实与小偷无异,就是借用公权身份公然地偷盗民财,只不过因为是官,这种“偷”就被伪装上许多冠冕堂皇的借口,并无须像小偷那样偷偷摸摸地进行,而是体面地往自己腰包中装。
更有意思的是,这声“抓小偷”更能动员起街头民众。如果这种情况下喊“抓贪官”,估计十有八九广大人民群众不会有反应的。有朋友说,很简单,人们对贪官的憎恨是停留在嘴上的,很多时候是“也想贪而不能”的酸痛。而对小偷的憎恨是行动上的,是一种切肤之痛。这种解释有道理,如果是喊“抓贪官啊,别让贪官跑了”,估计保安根本不会有反应。并非不恨贪官,也不是太憎恨小偷,因为“抓贪官”的剧情,不符合他们看香港电影的想像,不符合他们的生活经验,不符合他们对英雄主义和自身角色的理解。
不同的语境中,需要不同的口号才能唤起民众的反应。我就遇到过类似情况,两个月前在武昌火车站,看到路人与一车主发生冲突,这个路人朝其他人路人大叫:开宝马的打人了。结果人都涌上来了。我注意到,那车根本不是宝马,而是别克。当时就想,这家伙真是深谙舆情且会利用。还有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能听到的、能激起群愤的“城管打人了”、“干部打人了”、“警察打人了”。喊什么,还真能反映出社会深层次中的不少问题。
绕来绕去说了这么多,只能怪这个段子太经典了,让许多官场现实现形,也折射出不少有意思的世象。(作者:曹林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