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云曲简丹 于 2010-9-1 13:47 编辑
开学了,幼儿园赞助费投诉接二连三,“园方狮子大开口,我们怎么办?”日前,快报刊登了幼儿园赞助费的相关报道后,不少家长纠结之中拨打快报96060热线,都是反映幼儿园索要赞助费的问题。遗憾的是,当记者请这些家长提供赞助费凭据时,能拿出来的只有“马甲”——××公司给幼儿园提供的“捐资助学款”收据,有的甚至连收据都没有!说起这个,家长们很无奈:“明知道这笔钱实际上就是我们掏的,就是没人能查得了!”
当真查不了,还是没人查,抑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愿查?快报记者昨日进一步追踪南京幼儿园赞助费的“来龙去脉”,发现在现行幼教投入严重不足的情况下,赞助费实际上为财政资金发挥了“补亏”效应。
那边年年喊
赞助费与入学挂钩,严禁!
记者从南京市物价局、教育局、财政局了解到,近几年来该市关于赞助费的规定基本没变,而且每调整一次幼儿园收费,就会重申一遍赞助费规定。
2006年6月9日,上述三部门联合发出《关于南京市幼儿园收费管理实施意见的通知》,调整公办园收费标准,同时要求:“所有幼儿园均不得擅自立项、自定标准,不得收取与幼儿入园挂钩的赞助费、支教费等其他费用,也不得在规定的幼儿在园时间内(周一至周五7:30-17:30),以开办兴趣班、特色班、实验班为由另外收取费用。”
2010年8月17日,上述三部门联合发出《关于调整南京市幼儿园收费标准的通知》,提高公办幼儿园保育费标准,同时重申有关赞助费的规定:全市幼儿园不得擅自立项,自定标准,严禁收取与幼儿入园挂钩的赞助费等其他费用;也不得在规定的幼儿在园时间内(周一至周五7:30—17:00),以开办兴趣班、特色班、实验班为由另外收取费用。”
很显然,关于幼儿园赞助费有一个总体原则,即禁止赞助费与入园挂钩。
这边叹苦经
幼儿园要交赞助费,买空调
市民蔡先生反映的是一家颇有名气的公办园,“幼儿园以转账支票的形式收取赞助费,托班收8000元,小班收6000元,而且交完钱以后没有任何凭证、没有收据。幼儿园说,要用这个钱来买设备和空调。”但是不提供任何凭证。总之,你家孩子在园里,交不交你看着办!
市民高女士(化姓)前段时间也在为孩子上幼儿园的事烦神,“幼儿园通知我们必须要交8000元赞助费,我们住的这个小区附近只有这一个幼儿园,我们夫妻工资也不高,我真不知道要怎么办了。”高女士说,她问过身边的朋友,前几年这家幼儿园都是免收赞助费的,“怎么现在也收了?”很懊恼自己的孩子“生不逢时”。纠结了半天后,还是交了,“送到别的幼儿园太不方便了。”
家长们也都表示,正如快报报道的那样,现在幼儿园收赞助费,都不敢光明正大地收,而是给赞助费“穿上马甲”,以某个单位或企业的名义,用转账支票的方式汇过去。至于收费标准,高的上万,少的也要好几千。
公办园赞助费流转流程
1 单位或企业赞助费(捐资助学名义、实为家长所掏)
2 所在区的财政专项账户(应开具有财政监制章的正式票据)
3 学校向所在区教育主管部门提出使用申请
4 区教育主管部门向同级财政部门打报告
5 同级财政部门核准并下拨款项
6 所在区教育局会计结算中心(未成立结算中心的直接下拨至学校)
记者调查
赞助费变身后如何流转?
又想要钱,又不能跟入园挂钩,怎么办呢?各家幼儿园都不缺“方法”与“灵感”——在发给家长写有账号的小条子时,都会有一个提醒,找一家单位或企业、用转账支票汇过来。于是,家长所交的赞助费,也就悄然变成了单位或企业的捐资助学款;家长与幼儿园的“入园”关系,也就变成了单位或企业与幼儿园的“捐资助学”关系。
赞助费交上来,又是如何流通运转的呢?记者采访教育、财政部门获悉,根据幼儿园的不同性质,这笔费用的管理和使用也不同。
其中,各区教育局下属的公办幼儿园(全市共70多家),基本是如上流程。
其次,全市还有370多所民办幼儿园,以及集体、行业主办的幼儿园,这部分幼儿园收取的赞助费,无须进入财政专项账户,相较于公办园的“收支两条线”,基本是“自收自支”。
融入财政后又如何分配?
之所以存在上述区别,与现行财政投入体制有关,而这也是幼儿园赞助费屡禁不绝的关键原因。
各种类型的幼儿园,主要收入都来自向每位学生家长收取的保育费,但是公办幼儿园同时还享有一定的财政补贴。因此,赞助费也必须“融入”财政资金当中,再一并返还。
也就是说,赞助费也好,捐资助学费也好,实际上随着财政资金一并流进了公办园的“体内”。假如每年的财政补贴数额是一定的话,则赞助费高一些,财政拨款就可以少一些;赞助费低一些,财政拨款就得高一些。
另外,返还给幼儿园的比例基本控制在70%-80%,区里往往还会留下20%左右的“统筹”。
南京市教育局有关人士称,每年全市公办园的财政投入总额大约4亿元,其中赞助费的比例没有做过统计,但是占比并不高,大多数还是财政拨款。至于为什么没有统计,该人士坦言,市级教育主管部门目前在全市没有一家幼儿园,都分在各个区,市教育局也曾尝试过对“捐资助学款”进行统计,但是只能依赖各个区进行上报,结果报上来的数据明显偏低,在各项收入中的占比非常少。鉴于数据的真实性难以保证,这项尝试也就不了了之。
正因为上述原因,也使得幼儿园赞助费成了“皇帝的新装”,在某种程度上,大多数区县也乐得有此费用,正好“贴补贴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