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阿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575|回复: 5

北京故宫系列——城垣 护城河 角楼 城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9-7 13:25: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紫禁城的城垣建成于明朝永乐十八年(1420年),清代虽有重修,但整体城垣的规模和布局依然保持初建时的原貌。: f9 c% X: P. O/ y; d4 z1 N* s( p

 紫禁城城垣呈长方形,南北长961m,东西宽753m,总长为3428m。城墙从地面到顶部高9.90m,断面呈下宽上窄的梯形,底部宽8.62m,顶部宽6.66m,内外两面各收分0.96m,接近城垣高度的10%,看上去很稳重。
V- b6 ^" m. P4 \: ^
  城垣地下基础材料是多层灰土和碎砖,层层夯实非常牢固。墙身下用0.15m衬脚石, 石上内外两侧各砌四进大城砖(约2m厚),城垣通长是一顺一丁砌筑,并用白灰浆和江米汁掺合一起灌缝,墙体中心部位用素黄土砸实填平,直到结顶铺砖。城垣两侧砖的表层用细泥澄浆砖“乾摆”砌筑,因此表面光滑平整,既美观又有防止攀登的作用。
# O* I5 V7 x  J1 f0 S( C
  城垣顶部外侧砌堞墙,上置品字形垛口,通高1.34m,厚0.37m,垛口之间是瞭望口。内侧砌筑宇墙(俗称女儿墙),墙体略低于堞墙,墙顶置檐砖和琉璃披水,上覆扣脊瓦,呈“囤”形墙顶。墙垣顶部地面铺墁城砖,外高内低,略有坡度,便于雨水从宇墙下部沟眼宣泄。

城垣.jpg (48.84 KB)

2004-10-29 19:07 上传







 楼主| 发表于 2010-9-7 13:26:2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护城河
/xx0 X1 V. w/ Z! P

& |8 z; `0 O, N3 N  q1 S0 z      环绕紫禁城外围的护城河,建成于明代永乐十八年(1420年)。河宽52m,条石垒砌驳岸,坚固陡直,亦称筒子河。河水自西北流入,
/ q& B( ^+ V( S0 E  c7 h
$ O, G2 ^! G6 G* z1 `向东南流出至御河。清代河中栽莲藕,岁收供宫中使用,余者卖出,得银存奉宸苑备用。7 G4 U' K8 Y$ S0 H

$ b2 Q5 D2 Z7 e: ]  护城河至今已有580年的历史。1999年,对护城河进行治理工程,驳岸修整一新,河底全部铺砌方砖,河道更加坚固。

护城河.jpg (39.32 KB)

2004-10-29 19:08 上传


下载次数:71




 楼主| 发表于 2010-9-7 13:26:5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紫禁城的角楼
/xx
* a3 z4 t0 Q9 O7 X2 N: E
) N. K( T2 n1 R      紫禁城垣四隅之上的角楼,建成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清代重修。
% [& ~6 [5 ~7 k, I% I8 }4 {; r3 ~/ g* Y+ F, [/ a' r5 C4 Q6 \! E
  角楼是紫禁城城池的一部分,它与城垣、城门楼及护城河同属于皇宫的防卫设施。8 x3 G3 Q# u( a$ A, K8 J

: k% U5 u& X: K3 k* i% H  角楼座落在须弥座之上,周边绕以石栏。中为方亭式,面阔进深各三间,每面8.73m,四面明间各加抱厦一间,靠近城垣外侧两面地势局促,故抱厦进深仅为1.60m,而城垣内侧的两面地势较开阔,抱厦进深加大为3.98m,平面成为中点交叉的十字形,蕴含着曲尺楼的意匠,使得角楼与城垣这两个截然不同的建筑形体,取得了有机的联系。1 y1 r5 V% Y4 n5 i, z- j7 j2 j

" L" U$ L- K+ i/ F  角楼由墩台下地面至角楼宝顶高27.50m,由多个歇山式组成复合式屋顶,覆黄琉璃瓦。上层檐为纵横相交四面显山的歇山顶,正脊交叉处置铜鎏金宝顶。檐下施单翘重昂七踩斗栱。二层檐四面各加一歇山式抱厦,四角各出一条垂脊,多角搭接相互勾连,檐下单翘单昂五踩斗栱。下层檐四面采用半坡腰檐,四角出垂脊,用围脊连贯,檐下重昂五踩斗栱。下层檐和二层檐实际上四面各是一座重檐歇山顶加垂脊集合在一起的屋顶形式。角楼梁枋饰以龙锦方心墨线大点金旋纹彩画,三交六椀菱花隔扇门和槛窗极为精致。6 V) k. ]3 y# T0 X6 P
7 u' ?- ]$ S$ ?0 R+ u
  角楼采用减柱造做法,室内减去四根立柱扩大了利用空间面积。在房屋构架上采用扒梁式做法,檐下梁头不外露,使外观上更加突出装饰效果。$ @. @. u0 f/ N* |
8 }. i6 |6 U+ Z
  紫禁城的四座角楼,继承了我国古代木构建筑灵活多变的传统作法,使用功能和装饰效果得以巧妙地结合,展现出我国古代匠师们的高超技艺和卓越才能。

角楼.jpg (32.6 KB)

2004-10-29 19:10 上传


下载次数:73




 楼主| 发表于 2010-9-7 13:27:3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乾清门
/xx" A" e  p( {: b! r9 T' r$ [8 r

  }8 w4 l; ^2 [# \. M; ]      乾清门为紫禁城内廷的正宫门。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重修。; {9 `8 L( n4 W
* ]$ r  c8 {/ @) u
  乾清门面阔5间,进深3间,高约16m,单檐歇山屋顶,座落在高1.5m的汉白玉石须弥座上,周围环以雕石栏杆。门前三出三阶,中为御路石,两侧列铜鎏金狮子一对。中开三门,门扉安设在后檐部位,门厅敞亮。两梢间为青砖槛墙,方格窗。檐下施单昂三踩斗栱,绘金龙和玺彩画。门两侧为八字形琉璃影壁,高8m,长9.7m,壁心及岔角以琉璃花装饰,花形自然逼真,色彩绚美艳丽,在阳光的照射下流光溢彩,将乾清门映衬得华贵富丽。门内有高台甬路连接乾清宫月台。
7 k& z% @5 E* }: f% r$ f4 {: j- P: V; @
  乾清门东为内左门及九卿值房,西边内右门及军机处。门前广场东西两端为景运门、隆宗门。乾清门是连接内廷与外朝往来的重要通道,在清代又兼为处理政务的场所,清代的“御门听政”、斋戒、请宝接宝等典礼仪式都在乾清门举行。

乾清门.jpg (28.79 KB)

2004-10-29 19:13 上传


下载次数:86




 楼主| 发表于 2010-9-7 13:28:0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午门
/xx  q$ V7 R& l: A- x' r0 J* y* ~% k

/ _2 |/ n. g8 Z5 v! v0 O; o7 Z9 m      午门是紫禁城的正门,位于紫禁城南北轴线。其前有端门、天安门(皇城正门,明代称承天门)、大清门(明代称大明门),其后有太和门(明代称奉天门,后改称皇极门,清代改今名)。各门之内,两侧排列整齐的廊庑。这种以门庑围成广场、层层递进的布局形式是受中国古代“五门三朝”制度的影响,有利于突出皇宫建筑威严肃穆的特点。- t+ P3 |$ k2 ]5 v

& g0 J" }$ q& h  午门建成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清顺治四年(1647年)重修,嘉庆六年(1801年)又修。
( G( X) {6 o' J7 n) g- r) G
; ]8 l0 m. {/ Z" w5 l5 r; ~5 Z. x, M  午门的平面呈“凹”字形,沿袭了唐朝大明宫含元殿以及宋朝宫殿丹凤门的形制,是从汉代的门阙演变而成。午门分上下两部分,下为墩台,高12.00m,正中开三门,两侧各有一座掖门,俗称“明三暗五”。墩台两侧设上下城台的马道。五个门洞各有用途:中门为皇帝专用,此外只有皇帝大婚时,皇后乘坐的喜轿可以从中门进宫,又通过殿试选拔的状元、榜眼、探花,在宣布殿试结果后可从中门出宫。东侧门供文武官员出入。西侧门供宗室王公出入。两掖门只在举行大型活动时开启。墩台上正中门楼一座,面阔9间,60.05m,进深5间,25.00m,重檐庑殿顶。墩台两翼各有廊庑13间,俗称“雁翅楼”。廊庑两端建有重檐攒尖顶的方亭。正楼两侧有钟鼓亭各三间,每遇皇帝亲临天坛、地坛祭祀则钟鼓齐鸣,到太庙祭祀则击鼓,每遇大型活动则钟鼓齐鸣。午门整座建筑高低错落,左右呼应,形若朱雀展翅,故又有“五凤楼”之称。1 Q( y8 f$ A5 b7 j9 G. I4 p
+ K4 m. J; \( o, ?
  午门是颁发皇帝诏书的地方。每年腊月初一,要在午门举行颁布次年历书的“颁朔”典礼。遇有重大战争,大军凯旋归来,要在午门举行向皇帝敬献战俘的“献俘礼”。明代皇帝处罚大臣的“廷杖”也在午门举行。民间传说中所谓“推出午门斩首”亦指此地,但把如此重要的地方作为杀人刑场是不可能的,此说显然不合史实。& e* |/ @/ h2 x, _

! n; [4 r! y; w  每逢重大典礼及重要节日,都要在这里陈设体现皇帝威严的仪仗。

午门.jpg (28.14 KB)

2004-10-29 19:15 上传


下载次数:82




 楼主| 发表于 2010-9-7 13:28:3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神武门是紫禁城的北门,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明称玄武门。清康熙年重修时,因避康熙帝玄烨名讳改称神武门。
* y8 u, \# A' t# D
) A5 g$ x1 |$ r/ S6 ~; N; q  门总高31m,平面矩形。基部为汉白玉石须弥座,城台辟门洞3券,上建城楼。楼建于汉白玉基座上,面阔5间,进深1间,四周围廊,环以汉白玉石栏杆。楼前、后檐明间与左、右次间开门,菱花隔扇门。东西两山设双扇板门,通城墙及左、右马道。四面门前各出踏跺。楼为重檐庑殿顶,下层单翘重昂五踩斗栱,上层单翘重昂七踩斗栱,梁枋间饰墨线大点金旋子彩画。上檐悬蓝底鎏金铜字满汉文“神武门”华带匾。顶覆黄色琉璃瓦。楼内顶部为金莲水草天花,地面铺墁金砖。
8 `4 O! ?6 L1 i, r" L% I( l+ }1 S
" |% ~  E0 h/ M; I5 L  神武门旧设钟、鼓,由銮仪卫负责管理,钦天监指示更点,每日由博士1员轮值。每日黄昏后鸣钟108响,钟后敲鼓起更。其后每更打钟击鼓,启明时复鸣钟报晓。皇帝住宫内时则不鸣钟。
6 {* J- ^( k0 s, n1 i
7 d: S3 o: C  a! U  b  神武门作为皇宫的后门,是宫内日常出入的重要门禁,明清两代皇后、妃、嫔行亲蚕礼即由此门出入。清代每三年一次选秀女,备选者经由此偏门入宫候选。1924年末代皇帝溥仪被逐出宫,即日出宫之时亦由此门离去。

神武门.jpg (38.91 KB)

2004-10-29 19:17 上传


下载次数:82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丹阳新闻网(https://www.dy001.cn) ( 苏ICP备05003163号 )

GMT+8, 2024-6-18 16:28 , Processed in 0.066368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Template By 【未来科技】【 www.wekei.cn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