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生于南京,成了梁武帝,在位48年、活到86岁,博学多通、重儒立学,书法、音乐、文学均有造诣。后因侯景叛乱被围台城,饥病而死……
在中国书画史上,帝王对书画的影响、倡导、爱好,并做出成就的莫过于唐太宗李世民和宋徽宗赵佶。但在南朝之前,帝王对书画的介入与影响尚不明显。史书中虽有魏武帝、文帝、吴大帝善书的记载,但对书画推广及书风、画风的形成还未成导向性因素。时至南朝,书画尤其是书法的发展,皇室已成其重要推动力量,那时皇室开始成为书画最大的收藏者和书画教育、书画创作的倡导者和力行者,萧梁皇帝萧衍就是其一。
萧衍(公元464—549年)字叔达,祖籍南兰陵(今丹阳塘头村)人,出生于秣陵(今南京),南朝创建者,史称梁武帝,在位48年,活到86岁。南朝齐时,萧衍曾任雍州刺史,镇守襄阳,官至齐左仆射东将军,封为梁王,建立梁朝,改年号为“天监”。他笃信佛教,素食长斋。据《魏书·萧衍传》记载:萧衍“于建业起同泰寺,又于故宅立光宅寺,于钟山立大爱敬寺,兼营长干二寺,皆穷工极巧,殚竭财力,百姓苦之。”单当时建康城就有寺院500多所,僧尼10余万。太清元年(公元547年),梁武帝招东魏侯景归降,不料侯景叛乱,遭致其被围困在台城(今南京解放门)因饥病而死。
萧衍在政治上是一个“奸雄”,但在我国文化艺术史上有他的功绩。他博学多通、重儒立学,于书法、音乐、文学均有较高造诣,与沈约、谢月兆、任日方等著名文士齐名,曾是金陵王萧子良的“西邸”学士之一。在位期间,萧衍除了主持和亲自编著了许多学术著作和文学作品外,还给当时的文人创造了一个相对宽松的政治环境,对梁代文学艺术发展起了积极作用,同时他在书法创作和倡导上颇有建树。《南史》评萧衍,说其“草隶尺牍”、“莫不称妙”。《述书赋》则云:“梁则高祖叔达,恢弘厥躬。泯规矩,合童蒙。文胜质而辞寡,明察众而理穷。犹巧匠琢玉,心惬雕虫。”由于历史原因,萧衍的书法原迹现今已无从领略,但从明代董其昌《戏鸿堂帖》、清代《三希堂法帖》中所收刻的萧衍《异趣帖》,以及宋《淳化阁帖》中所收的萧衍《脚气帖》来看,应该说在继承前贤的基础上,萧衍亦写出了自己的面貌。从《脚气帖》的“数朝脚气转动不得……”来看,无论其行笔的流畅,游丝的牵带,草字的结构,以及在行气及其章法上,无不体现着灵动、清俊、娴熟的风格笔调,亦验证了唐张怀瓘《书断》中所评的“好草书,状貌亦古”的说法。《书谱》所评的“落笔雄健,挟英勇之气,毅然为一代祖”也可足见其书艺的精妙程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