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纪念华罗庚诞辰100年 传承科技精神推动创新 2010年11月08日
上月底,《仰望华罗庚》一书正式出版发行。
“1946年第一次见到华罗庚时,我还是个孩子,只是充满了好奇。解放后他3次回乡,我都直接参与接待工作,也就有机会真正走近这位科学巨匠……”3位作者之一、今年80岁的段锁庆,从省华中退休后一直没有离开过校园——编写“走近华老”校本课程、布置华老生平陈列室、为新生作讲座……宣传华罗庚,成了他这20年的主要工作。
流连金坛县城,人们不时可见到以华罗庚命名的地方:华罗庚科技城、华罗庚中学、华罗庚实验学校、华罗庚公园、华罗庚纪念馆、华罗庚图书馆、华罗庚艺术团……
自华罗庚倒在异国讲坛以后的25年间,《数圣》、《华罗庚》、《少年华罗庚》、《华罗庚研究》、《从初中毕业到数学巨匠》、《百年华罗庚》、《走近华罗庚》……一大批出自金坛本土作者之手纪念华老的文学作品、专著、戏剧、电视作品,相继问世并引人注目。其中《华罗庚研究》、《少年华罗庚》双双获江苏省“五个一工程”奖,已演出2000多场的《少年华罗庚》还问鼎文化部最高演出奖“文华奖”。
华老给故乡带来极高声誉,也产生出巨大的名人效应。上世纪90年代初,金坛率先高举“科教兴市”大旗,以“发扬华罗庚精神,建设华罗庚家乡”为响亮口号,6年间举办4届以“科技进步、经济繁荣”为主题的“华罗庚家乡科技成果交易会”,在全球范围内聘请高级科技、经济顾问。4届“华交会”共签订项目或达成合作意向133个,经贸成交额约45亿元,全市工业经济的科技贡献份额,由原先的15%上升至40%以上。
15年前举办的第三届“华交会”,首次携手长三角经贸洽谈会,200多所大专院校到华罗庚科技城推广科技成果,金坛企业抢专家教授、上科研项目蔚然成风。几届“华交会”落户金坛的康泰化工、特辉工具、海翔化工、现代光缆、金坛肠衣、苏南面粉等项目,或进军新型产业,或加快转型升级,或合资做强做大,爆发出了强大的后劲。
与清华大学两轮科技经济对接,同样也被载入金坛发展史册。
尽管清华大学人才济济,但当年王洪祥进入清华读书时,还是因为是华罗庚的小老乡而感到自豪。他2004年上任金坛市科技局局长,当年底便见证了 “金坛—清华科技经济对接洽谈会”。他知道,清华选择金坛,因为金坛是华罗庚的故乡。 首轮5年合作,金坛市30多家企业先后与清华大学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合作开发科技项目12个,有2个项目获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其中,华盛天龙“多晶硅浇铸炉”填补国内空白,打破国外技术垄断,结束了我国太阳能制造设备完全依赖进口的局面,加速了“江苏金坛光伏产业园”的崛起。
2009年12月15日,本着真诚、友好、共赢理念,金坛与清华开始了第二个5年产学研合作。1个月后,金坛市第五次(连续10年)获得“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称号,一大批前沿产业技术在此开花结果。
科技创造进步。金坛市委书记方国强表示,作为华老故乡,金坛市正围绕“三年翻番、跨越发展”目标,坚定不移走科技新长征之路,以科技创新为支撑,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制定实施“金沙英才计划”,引进领军型创新创业人才,重点规划建设华罗庚科技新城、华罗庚科技创新园区,打造长三角知名生态科技原发地。
高举科教兴市大旗阔步前行,不断创造崭新业绩,正是金坛人民在不同时期对华老最好的纪念方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