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阿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35|回复: 2

敬畏历史 敬畏文化 敬畏百姓---江苏推广扬州古城保护经验(丹阳古城还保护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1-26 13:03: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江苏南京
江苏推广扬州古城保护经验:敬畏历史 敬畏文化 敬畏百姓



  扬州秋意正浓时,全球50座城市的市长登上画舫,沿古运河领略扬州古城风貌。操着不同语言、有着不同文化背景的国际友人们,为这座有着2500年辉煌历史的古城再次复兴而连连喝彩。省委书记梁保华最近作出批示,要求推广扬州古城保护经验。在扬州市委书记王燕文看来,扬州古城保护的核心理念在于: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百姓。有了这三个“敬畏”,才不会浮躁地跟其他城市“比规模、比高楼、比洋气”,才会坚守自己的特色、文化和精致。

工艺美术大师沈树华在扬州雕版印刷馆现场表演。 余 萍摄



  只“补牙”“拔牙”“镶牙”,不“换牙”
  “护其貌、美其颜、扬其韵、铸其魂”,这12个字的背后,是扬州历届城市管理者敬畏历史,坚决避免“破坏性建设”、“破坏性保护”的持续努力。反对扒光老城建新城,反对拆“真古董”建“假古董”,从遗址遗迹到古宅名园,从建筑风貌到街巷肌理,从文化遗产到生活方式,全面保护,全城保护,这种理念贯穿扬州古城保护实践。
  无数“流行语”见证扬州人古城保护之谨慎。他们说,整治历史街区,只“补牙”(修缮危房)、“拔牙”(剔除有损古城风貌的建筑)、“镶牙”(完善古城功能设施),不“换牙”(推倒重来);做这些“牙科手术”,宁可慢些不能做错。
  无数细节印证扬州人保护古城之决心。文昌路横贯扬州城,路边不时闪现一株古树、一口古井、一座古塔,“镇守”市中心的则是明朝文昌阁,而让这些古董给车流让路的念头,一次次被否决。很多古城竞相“追高”,不惜破坏古城天际线,扬州则不打折扣地坚持“限高”。瘦西湖周边盖新楼,先把气球放到设计高度,若在景区内望见气球,建筑必须降低高度。而这扬州人熟悉的气球,在扬州上空飘了17年,也因此,为保护古城视觉走廊,包括扬州迎宾馆在内,多座建筑被迫自降“身高”。
  古城保护专家、同济大学教授阮仪三说,扬州控制古城环境卓有成效,古城历史格局得以基本完整存留,这在全国110座历史文化名城中极少见。
  文化古城,不能少了“精气神”
  文化古城,历史是根,文化是魂。扬州人深知,古城“形”“神”难分,只保有形建筑,不保无形文化,古城便少了“精气神”,少了文化滋养,“护貌美颜”也难以持续。
  敬畏前人的文化创造,扬州近年累计投入20多亿元,保护古城文化遗产:68座博物馆陆续开放,向人们讲述“扬州工”名闻天下的奥秘所在;勒石刻碑,解读300多处遗址、园林、街巷、故居,告诉人们那里发生的如烟往事;雕版印刷、玉雕、扬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清单,越拉越长,收获也越来越多。从市级、省级到国家级、世界级,扬州摘得了18项非遗“金字招牌”,数量居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前列。
  游扬州,博物馆不可不去。那里,大师们表演扬州“活的文化”令人惊叹。9月24日,扬州雕版印刷博物馆一处安静的角落,工艺美术大师沈树华神情专注运转刻刀,梨木板上一幅《阿Q正传》的插图惟妙惟肖,引得一对青年男女屏息观看。沈大师身边,站着新收的弟子。退休后,到博物馆表演,培养弟子,成了他的日常生活。扬州鼓励“非遗”大师多带弟子,每带一人,每月资助600元。
  “雕版印刷传承1300年,历史上,扬州不算最好,但今天,全国雕版印刷中心在扬州。去年,是扬州代表中国,把雕版印刷送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行列!”扬州广陵古籍刻印社副社长张永林说,在政府支持下,雕版印刷从单位保护走向社会保护,从师徒传承走向社会传承。于是,张永林每周都要赶到南京,为两所职校百余学生传授雕版印刷,“我们四年培养两三百人,少数从事雕版印刷,其他人则如种子,向更多的人传播扬州文化‘活化石’!”
  拂去传统文化的蒙尘,用心培植,传承光大,扬州为城市铸造灵魂、张扬神韵,城市品牌形象不断放大。说不尽的扬州,就在东关街老字号卖剪纸卖“扬州三把刀”的吆喝声中,就在富春茶楼食客们等着翻台吃早点的期待中;说不尽的扬州,就在“扬州工”16次担当国礼馈赠四海的骄傲记录中……这一个个“说不尽”,散发出扬州独特的城市魅力。
  把现代精致生活引入古城
  “古城保护应该得到居民的参与和支持”,对《华盛顿宪章》倡导的这条原则,扬州人把“应该”一词换成了“必须”。
  保护古城,根本是传承文脉和改善民生。老百姓住在古城,热爱古城。正视他们改善生活的诉求,古城保护才能赢得支持;敬畏这民间力量的制衡,才能遏制破坏古城的乱决策、乱作为。
  古城保护保文脉,也要保人脉。见城不见人,将原住民统统赶走,腾出空间搞旅游,就违背古城保护的原则。原住民的生活方式是古城风貌的重要标识。对明清古城10万居民,扬州做“减法”,规划疏散一半人口,减轻古城负荷;又做“加法”,在保持古城风貌的前提下,改善生活设施,让留下的人过上现代生活。
  坐在铺了光绪年间青砖的小院里,扬州“双东”街区老街坊吴德祥很开心,因为今年用上了抽水马桶。“按规划修了化粪池,资金由政府出三成,我掏七成,再也不用倒马桶了!”扬州与德国技术公司合作,对12个历史街区规划保护的每幢民居,拿出方案逐一修缮。目前,已有上千户古城民居完成了修缮,政府为之投入近10亿元。
  “园林多是宅”,曾是老扬州精致生活的历史镜像。木香园主人徐鹏志,劝说私家园林开门迎客,让更多人于闹市怡情山水。“这几年,老城冒出30多座私家园林。园主以中老年为主,他们多为工薪族,花十几万元,在自家院子修小园林,虽仅几十平方米,也是享受精致扬州,传承精致扬州。”他说,设施便利,环境精致,老城照样能吸引年轻人,“园主中就有30多岁的。”
  “一座城市美不美,不仅在第一眼的感觉,更在内心感受。”秋天下扬州的美国人梅尔瑞斯,发出这样的感慨。在扬州古城,内心快乐的居民很多。快乐,理由各不同,但都与对精致扬州的文化认同分不开。在东关街开店谋生的尚君义说,不后悔十几年前没把12幅清代瓷板画卖掉。“我刚搬进逸圃,就发现了这些画,文物贩子上门,开价一幅一万元,当时我工资不过300多元!前年,我搬走前把画捐给了政府。”
  “古城保护绝不能急功近利,绝不能为GDP牺牲古城,绝不把古城当印钞机,开发利用只是保护的副产品!”王燕文直言,“我们今天所取得的成就,都不足以比肩扬州的历史。城市领导任期有限,事情做不完,不能光盯着惊天动地的事。看不见、摸不着但对老百姓有利、对历史负责的事,更要做!”她特意把接受采访的地点选在宋夹城遗址公园,“下面是宋城,再往下是唐城……我们脚下有多少看不见的历史需要保护?市里明确,18平方公里的扬州城大遗址内不准盖别墅,要建成普通人怀古休闲的文化公园。”
     
发表于 2010-11-26 15:19:1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敬畏历史 敬畏文化 敬畏百姓,好!扬州的东部和西部是两种风格,为保留古城原貌,扬州西边楼房都会限高,规划很合理。政府重视了,百姓重视了,整个氛围就上去了~~
发表于 2010-11-26 19:19:0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敬畏历史 敬畏文化 敬畏百姓。执政者能做到这样,什么城市搞不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丹阳新闻网(https://www.dy001.cn) ( 苏ICP备05003163号 )

GMT+8, 2024-6-16 19:23 , Processed in 0.048189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Template By 【未来科技】【 www.wekei.cn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