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争当基本现代化先行区 时间2010-12-21
刚刚闭幕的市委五届十次全会描绘了扬州“十二五”宏伟蓝图。县域强,则全市强。连日来,各县(市、区)围绕市委全会精神,积极思考“十二五”怎么干、如何实现明年良好开局,一股比勇气、比智慧、比信心的浓郁氛围,奋发有为、争先进位的发展热潮正在形成。今起,媒体推出“贯彻落实市委全会精神·县(市、区)委书记访谈”,敬请读者关注。
“在创新实力、产业基础和科学发展能力的支撑下,可以这么说,五年后,江都有信心争当扬州乃至苏中地区迈向基本现代化的先行区。”江都市委书记倪士俊在接受媒体专访时表示。
江都市是扬州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县(市、区)之一,在今年省统计局公布的全省县域科学发展排行榜上,“可持续发展能力”位居第九位。
在刚刚闭幕的市委五届十次全会上,市委书记王燕文寄语江都市继续“当好排头兵、打好主动仗”。
记 者:无论是产业集聚、科技创新还是富民强市,江都发展水平,从某种意义上讲,代表了扬州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如果用苏南水平作标尺衡量自己,那么五年后江都发展将达到什么样的水平?
倪士俊:在“十一五”期间,江都学习苏南丹阳市,有人不解,江都为什么把目标放得不那么高?其实学丹阳,是最务实的。丹阳经济总量处于苏南中下游水平,但人均水平较高、百姓富庶度也比较高。而学习昆山、张家港,它们的发展经验不可复制。从目前的产业积累和创新能力看,苏南的昆山、张家港、江阴、吴江、常熟、太仓、宜兴这7个县市,想超越不太现实。
我们做过分析,对比苏南14个县(市),江都大概居于10位左右,其中GDP居于第11位,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在十三四位左右,可持续发展水平居第9位,总体上达到苏南水平了。如果真的要设计一个奋斗目标,那么,“十二五”期间江都将努力晋升两至三位,也就在8位至10位,基本达到苏南中等发展水平,其中创新指标、生态指标、民生指标可望再往前进一些。
记 者:最近市党政代表团赴杭州、宁波、无锡考察学习,普遍感觉他们在产业转型升级方面比较成功。在这样的形势下,江都要想在“十二五”期间再进位,那么在一些经济指标上有哪些新的高点定位?
倪士俊:面对县域经济竞争发展的压力,我们在制定“十二五”规划时宁愿把转型发展指标放高一点,就像赛车一样,人家以100公里/小时的速度发展,我们必须以120公里/小时甚至更快的速度追赶。否则,跟发达地区差距会越拉越大。
基于这种想法,我们制定了“十二五”江都发展的“三个高于”,即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高于周边同类县市、高于扬州市水平、高于省均水平。比方说,GDP年均增长13%以上,财政收入、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分别增长26%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年均增长30%以上,到“十二五”期末,百亿企业及上市企业达10家,纳税千万元以上企业突破100家;实际到账外资突破10亿美元,私营企业注册资本突破300亿元;推动特钢生产加工、车船制造及配套件、机械电子三大支柱产业向产业链高端、向价值链高端攀升,三大产业规模分别跃上千亿级平台。
记 者:市委书记王燕文在这次全会上谈到了“机遇观”,她说要赢得有利于发展的时间和空间,唯有敏锐识别机遇、抢抓机遇、用足机遇,请问江都今后五年发展机遇在哪?
倪士俊:如果说“十一五”期间,江都从“运河时代”走向了“长江时代”,那么,“十二五”及今后将是江都从“长江时代”走向“空港时代”的重要机遇期。未来五年,苏中江都机场正式通航,以及淮扬镇铁路及过江通道、长江北岸高速铁路等重大基础设施在江都实施,将会扩大江都的开放空间,激发江都人更加开放的发展理念,我们“构建扬州乃至苏中地区高新产业发展高地”、“建成全省领先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打造苏中乃至长三角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型城市”、“争当扬州乃至苏中地区迈向基本现代化先行区”信心倍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