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盱眙旅游好戏“连连看”
旅游产业被誉为朝阳产业、低碳产业。正当全市“开发大旅游”建设如火如荼之际,盱眙旅游产业已处在转型升级的“拐点”上:今年该县接待游客超300万人次,旅游收入超20亿元。
站在“十一五”收官和“十二五”开启的时代节点上,该县旅游转型之路怎么走?围绕“特色休闲之都”,着力打造西帝(明祖陵)、东王(大云山王陵)、南寺(铁山寺)、北庙(甘泉山)、城中(第一山)、水下(泗州城)的旅游新格局,把旅游业培育成县域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回眸:从“单色调”变“三基色”
2002年确定“旅游兴县”战略;2006年建成苏北旅游第一县,开启旅游“4321”工程;2008年成功创建中国旅游强县;2009年提出打造“特色休闲之都”;2010年将旅游产业定位为战略性支柱产业。旅游产业大事记的背后,是盱眙人一幅幅鲜活生动的实干图景。
该县早在2006年就编制重点景区旅游发展规划,实现旅游规划与城市、交通、乡镇规划无缝对接。为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该县集中力量建设一批有特色、有规模、有品位的旅游项目,铁山寺、明祖陵、第一山、黄花塘军部4家景区经过提档升级,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实施精品战略,让我县收获颇丰。经过几年的潜心打造,该县成功推出以铁山寺国家森林公园、明祖陵和黄花塘军部为代表的绿色、皇色、红色“三色”旅游,这也成为盱眙当今旅游主打品牌。
放眼江苏,该县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数量居全省县区之最,已达到了4个。该县同时还拥有四星级饭店1家、三星级饭店3家、旅行社9家、江苏省乡村旅游点1家、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2家。该县接待游客人次、旅游收入年年攀新高,2010年全县接待游客、旅游收入分别是2005年的3倍、5倍。
聚焦:从“执牛耳”变“牵牛鼻”
12月20日,在中国旅游城市品牌建设发展高层论坛上,该县以其独特的旅游资源和发展前景同时荣获“中国最佳生态文化旅游名县”和“中国最佳休闲度假旅游县”两项殊荣。无独有偶,12月25日,江苏省旅游局发布四星级乡村旅游点名单,玉皇山影视基地位列其中。
“金陵饭店集团在盱眙总投资60亿元的金陵·天泉湖商务中心项目,目前已完成投资6亿元,五星级酒店已开始建设,13.5万平方米的天泉小镇、办公楼等已竣工。”该项目负责人进一步介绍道“作为这个项目的配套项目,天泉小镇还剩下绿化等扫尾工程,目前已有70%居民入住”。与此同时,投资20亿元的龙泉湖旅游项目、投资6000万美元的信天休闲旅游项目等重点工程正在有序推进。
发展是“接力赛”,项目是“接力棒”。该县分管副县长朱海波认为,抓住了大项目,就抓住了旅游发展的“牛鼻子”,要突出抓项目引进,持续抓项目推进。
为使项目“准确落地”,该县成立重大旅游项目专项审查小组,重点评估景区景点、特色街区、公园广场等旅游项目,防止建设中走弯路、存败笔、留遗憾。
展望:从“跟随者”变“领跑人”
“盱眙将来能够成为苏北后起之秀,有两个主要的不可替代的新兴产业就是旅游和新能源产业,这也是盱眙大发展、快发展所具备的必要条件。”该县委书记蔡敦成决心让盱眙旅游产业从“跟随者”变成“领跑人”。
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该县规划:到“十二五”末,把铁山寺国家森林公园打造成苏北首家国家5A级景区,建成天泉湖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中澳乐博园等江苏省四星级乡村旅游点3—5个;引进国际知名旅游企业深度开发水下泗州城、大云山汉墓,打造国家4A级旅游景区;星级饭店达到15家,五星级饭店4家以上;引进国内知名旅行社2-3家;全县接待游客达6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0亿元,旅游从业人数占城镇就业人数20%,旅游增加值占GDP12%,旅游税收占财政收入10%。
目前,该县正在筹建大云山汉墓国家级博物馆,把在大云山出土的每一件国宝级文物要全部留在盱眙、藏于馆内。沉睡水下300多年的古泗洲城,可与意大利庞贝古城相媲美,我县已经着手开发该遗址。
盱眙不仅龙虾好吃,山水更有情。该县缘山而生,因水而兴,古韵今辉,境内众多景区景点交相辉映。伴着“开发大旅游”铿锵的步伐,该县还会上演更多好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