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阿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710|回复: 6

南师大教授:南朝齐梁帝王故里在丹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12 19:52: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南京大学历史系张学锋教授力证
南朝齐梁帝王故里在丹阳

1.jpg
▲萧衍

2.jpg
▲萧道成


名词解释:齐梁故里
  分别建立南朝齐(479-502)、梁(502-557)两朝的萧道成、萧衍都是南渡北人,且属于同一家族,学界称两朝帝王故里为“齐梁故里”。史书记载,渡江南下后,萧氏家族卜居“晋陵武进县之东城里”。有的史书又称萧道成、萧衍为南兰陵郡兰陵人,那是因为萧梁建国后,梁武帝为突出曾经的故乡兰陵郡兰陵县,改南徐州管下的南东海郡为南兰陵郡,改武进县为兰陵县,“晋陵武进县之东城里”在萧梁时期隶属南兰陵郡兰陵县。

    “晋陵武进县之东城里”是南朝齐、梁两朝帝王的故里,这一具体地望位于现在的何处?有的学者认为在镇江丹阳(以下简称“丹阳说”),有的学者主张在常州(以下简称“常州说”)。最近,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学锋撰文《“齐梁故里”研究中的史料学问题——兼论“晋陵武进县之东城里”的地望》(以下简称《齐梁故里》),站在史料学的立场上,本着史料不辨不能遽用的态度,对“齐梁故里”研究所涉及的重要史料进行了批判和分析。在此基础上重点对“晋陵武进县之东城里”即今常州市新北区孟河镇万绥村这一说法的史料源流、来龙去脉进行了梳理,认为“晋陵武进县之东城里”与今常州万绥无关。依据史料学的原则,利用可信度较高文献,张学锋教授对“齐梁故里”的地望进行了推断,认为这个地点位于今丹阳市东北张巷村迤北至胡桥、建山一线以南,即沿六朝金牛山(又称彭山,今水经山)东西分布的萧齐帝陵与沿六朝东城里山(今无名)南北分布的萧梁帝陵区之间。
  张学锋教授对魏晋南北朝隋唐史颇有研究,是江苏省六朝史学会副会长、南京六朝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在《齐梁故里》一文中,张教授根据史料学的一般理解,将“齐梁故里”研究所涉及的众多文献分为五个等级。第一级:《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隋书》、《晋书》、《南史》。其中又可以分成两个层次,一是《宋书》、《南齐书》,这两种基本史料是同时代人编同时代史,在与“齐梁故里”研究有关的籍贯、世系、地理等基本内容上最接近史实。二是《梁书》、《陈书》、《隋书》、《晋书》、《南史》等五种,均编定于唐初,距南朝灭亡仅半个世纪左右,也是探讨“齐梁故里”问题的关键史料。第二级:《元和郡县图志》、《旧唐书》、《新唐书》。这三种文献成书于中唐及五代北宋,保存了丰富的唐代史料,是厘清武则天垂拱二年(686)分晋陵县重置武进县的重要文献。第三级:《太平寰宇记》、《元丰九域志》、《舆地纪胜》、《方舆胜览》、《嘉定镇江志》、《咸淳毗陵志》、《大德毗陵志》、《至顺镇江志》等宋元时期编纂的全国性志书及各地方志。第四级:明清以降全国性地理总志、相关地方志、舆地图、学者著述。第五级:当代编撰物及言论。
  张学锋教授认为,对“齐梁故里”这个研究课题来说,第一、二级文献无疑是最重要的,主要的问题都应该在这两个等级的史料中解决。第三、四级文献虽然也保存了部分“齐梁故里”的相关资料,在保留地方历史文化上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编撰时代较晚,距离六朝时代久远,加之参编人员较杂,穿凿附会的现象比较严重,因此,在谨慎使用的同时要避免据以断事。在经过严密的史料批判后,一些史料可以作为前者的补充和辅证,但很难作为惟一的证据。第五级文献只能用作学术史的整理和回顾,根本就不在史料的范畴之内,引以为据,尤不可取。
  张教授在《齐梁故里》一文中,对镇江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编写的《南朝齐梁帝王故里史料汇集》(以下简称“镇江《故里史料》”),常州市齐梁文化研究课题组编写的《南兰陵桑梓本乡  武进王业所基——齐梁故里考》 (以下简称“常州《故里考》”)、《对镇江〈南朝齐梁帝王故里史料汇集〉的评析》 (以下简称“常州《评析》”),所涉及的史料进行分类发现,镇江《故里史料》的史料分析以第一、二、三级为多,个别使用了第四级,几乎没有涉及第五级。常州《故里考》及《评析》,除分析了第一、二级的基本史料外,精力主要放在第三级文献以下,在第五级文献上用功尤深。常州《故里考》所引用的当代编撰物及言论多达到数十种,从范文澜、郭沫若、翦伯赞等名家的相关著述,到《传说中国皇帝》等通俗读物,从各种工具书到与“齐梁故里”争论关系不大的学术论文,从莅临常州者的题词到与会者的发言,无所不包,只要是在某个场合注明或言称萧氏家族为“今常州人”、“今常州西北人”、“今常州武进人”的,能用上的都用上了,鲜有遗漏。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 19:53:2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丹阳说”的三大信证

《齐梁故里》一文以大量的史料论述了武进(兰陵)县的地理沿革问题、武进(兰陵)县的治所问题、 “东城里”的性质及其地望问题,文中至少述及了“丹阳说”的三大信证。
  理由一

  唐以后沿袭至当代的武进县与南朝时的武进县辖境不同
  《齐梁故里》一文介绍,历史上存在三个武进县,它们的沿革因史料清晰,分辨并不困难。一是“丹徒武进”:三国孙吴将丹徒县改称武进县;二是“曲阿武进”,西晋分丹徒、曲阿二县地新置;三是“晋陵武进”,唐武德三年(620)设置,武德八年(625)被并入晋陵县,垂拱二年(686)再次从晋陵县中分出,此后,武进县作为常州的属县再无变化。
  张学锋教授在《齐梁故里》一文中,通过对大量相关史料的梳理、比较、辨伪,推断出唐武德三年(620)以旧兰陵县地(萧梁建国后,改武进县为兰陵县)设置的武进县,并没有包括旧兰陵县的全部属地,只是辖有旧兰陵县的东部地区,而旧兰陵县的西部地区依然留在曲阿县(即今丹阳市)境内。如果不承认这一点,就很难解释,位于六朝武进(兰陵)县境内的齐梁帝陵,如今怎么会在曲阿(今丹阳)县境内,而不在唐以后的武进县境内呢?
  理由二

  史书记载齐梁帝陵方位与现今遗迹所在地相吻合
  《梁书》卷三《武帝纪》载,建陵(梁武帝父亲萧顺之与其妻张氏的合葬墓)在曲阿县。今丹阳市东三城巷东北的建陵神道柱上“太祖文皇帝之神道”的横额尚存,与史书记载完全吻合,因此地点不容置疑。
  针对有学者无端怀疑丹阳境内齐梁陵墓的真实性和可信性,张学锋教授在《齐梁故里》一文中指出,这是不可取的,也是非常不理智的。据《梁书》记载,建陵、修陵(梁武帝与其妻郗氏的合葬墓)均在萧氏故里武进东城里侧旁的东城里山。今丹阳市东三城巷东北自南往北分别排列着四座陵园,除南起第一座的墓主尚有异议外,南起第二座因神道柱上“太祖文皇帝之神道”横额尚存,是建陵无疑。第三座为修陵,第四座为简文帝庄陵,也没有异议。
  理由三

  史志明载,东城里不可能在常州万绥
  据《梁书》记载,梁武帝前往兰陵参谒建陵,见故乡老小,因感而作《还旧乡》诗。足以证明建陵所在的东城里山附近就是萧氏家族迁居的“晋陵郡武进县之东城里”。
  南宋编纂的《咸淳毗陵志》的记载可以作为旁证,该志卷二七《古迹》中称:“按万岁寺旧有伪吴天祚间石刻,云寺西去萧梁帝祖宅三十里东城村,初名皇基,更曰皇业。寺后百七十五步即其城也。”明确记载萧梁帝祖宅在万岁寺西三十里东城村,万岁寺所在的万岁镇(即今万绥)不是东城里(村),已无需再辨。万绥“西三十里”,毫无疑问是在今丹阳境内。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 19:54:1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不靠谱的“常州说”

张学锋教授认为,在“齐梁故里”研究中,需要辨析的史料和解决的问题很多,但关键问题应该是这么一些:武进(兰陵)县的地理沿革问题、武进(兰陵)县的治所问题、“东城里”的性质问题、“千秋乡万岁镇”的来历问题、“圆丘方泽”的传说问题。这些问题,因为“丹阳说”、“常州说”支持者对史料的释读各自不同,从而成为聚讼之府。他从史料学的视角对这些问题进行考察,指出“常州说”的支持者至少存在三大认识误区。
  误区一

  将东城里当作武进(兰陵)县治所
  “常州说”的一大论点就是,西晋末年萧整带领萧氏家族成员渡江南下后的始居地“晋陵武进县之东城里”,是后来的南兰陵郡的治所,同时也是兰陵县的治所。张学锋教授认为,里是秦汉以来的基层单位,城邑和乡鄙的基层单位都称里,“东城里”与“东城”不完全是同一个概念,单凭“晋陵武进县之东城里”一句,无法判断东城里是在武进县的城里还是在乡野。张学锋教授引用大量史料,比如初唐人李延寿称东城里为“东城村”,说明 “晋陵武进县之东城里”处在乡野,而不是武进县的东城。
  张学锋教授进一步推断,既非豪门望族,又无徒附部曲的“布衣素族”萧氏,过江以后只能在乡野的空闲之地从事农业生产。同样的事例还见于宋武帝刘裕。刘裕的曾祖父刘混“始过江,居晋陵郡丹徒县之京口里” ,京口里同样地处乡野,同样是布衣素族的刘氏也只能在这样的乡野闲地从事农耕,维持着最基本的生存。
  误区二

  将万岁镇当作萧道成、萧衍的出生地
  “常州说”另一重要依据就是把万岁镇即今常州市新北区孟河镇万绥村当作萧道成、萧衍出生地,这一说法见诸《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名词典》、《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等权威性工具书。张学锋教授旁证博引,指出“千秋”和“万岁”在古代往往是连用的,“千秋万岁”的基本词义是生命永续无疆,俗称千秋万代,长生不死,万寿无疆,是一个寓意非常吉祥的词语,使用非常普遍,可以用作人名,可以用作楼馆津桥的名称,用作地名则更加常见,万绥镇在宋代属“千秋乡万岁镇”,与萧道成、萧衍的建邦立国,与“齐梁故里”之间毫无关系,除了附会、臆断之外什么都不是。
  误区三

  将“圆丘方泽”的传说当作史实
  除因地名“万岁镇”的误解所产生的不良影响外,还有一个“旧传”也成了“常州说”的佐证,这就是今常州新北区青城村附近的所谓“圆丘方泽”,即传说中的齐梁祭祀天帝神、土地神的场所,这一“旧传”源自南宋晚期的常州地方志《咸淳毗陵志》。张学锋教授在《齐梁故里》一文中,引用了《南齐书》、《梁书》、《陏书》有关郊祀的史料说明,青城村所谓“圆丘”及其西部的“方泽”,无论是从国家设置南北郊坛的目的、地点、方位来看,还是从形制规模上来看,都与史书所载的南北郊坛的规制相距甚远。更何况南郊、北郊通常每隔一年祭祀一次,而据史书记载,萧齐皇帝只有在送葬和谒陵时才回一趟故里,梁武帝更是事隔五十年才回了一趟故里,显然不可能在此祭天祀地。
  张学锋教授认为,其实《咸淳毗陵志》的编纂者还是保持着比较严谨的态度,仅仅是将之作为“旧传”处理,但到了后世学者包括顾祖禹,却将之当作史实,这样的现象,在史料的传承过程中并不鲜见。今天的“常州说”支持者,不加考证地将之作为“齐梁故里”在常州万绥的重要证据,这正是研究中缺乏史料批判所造成的结果。编辑整理  邱隆洪
发表于 2011-1-13 07:48:1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顶{:4_435:}
发表于 2011-1-13 08:29:1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支持教授论证
     
发表于 2011-1-13 09:39:5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南京
说得在理!丹阳理直气壮,常州理屈词穷!
发表于 2011-1-13 20:01:2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这位教授说的靠谱。尤其是把史书分为5级考证这一段,经典。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丹阳新闻网(https://www.dy001.cn) ( 苏ICP备05003163号 )

GMT+8, 2024-6-28 13:57 , Processed in 0.069789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Template By 【未来科技】【 www.wekei.cn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