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天,我们宿舍10个姐妹各自带着自己的孩子聚会。聊着聊着,便说到了孩子的教育问题。大家七嘴八舌地谈到了一个共性问题:现在的孩子都特别喜欢上网,而且颇有无师自通的感觉。好几个姐妹为此头疼地说:现在为了孩子自己也不上网了;外出的时候电脑设置密码;孩子在楼上做作业,有时自己就像个间谍一样总是去查看……一个字:累!于是,同学聚会便成了一场有关网络与家庭教育的讨论会。
听着她们的谈话,颇有一种谈网色变的感觉。我静静地听着,深深地思考:现在的孩子为什么都喜欢网络;对于网络,作为父母,我们除了横加阻止,是不是还有更好的办法呢?下面我就结合自身实际来谈谈自己的体会。我认为:
一、孩子喜欢网络的原因:
?1、网络是学生快速掌握多方面知识的重要途径。
??新的世纪,网络已经成为一种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全世界各大图书馆的资料大多可以通过网络获取,它不仅快捷方便也省去了大量的额外花销,网上的新闻、资料、经济、娱乐、文学等各种信息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求知天地。在网上,孩子们可以看到最新、最快、最权威的新闻,可以学到书本上没有的知识,了解到更广泛的未知信息,也使他们更多、更快、更早地接近科技前沿,从而更加的热爱科学、祟尚科学。
? 2、网络是孩子接受全面教育的有效方式。
??从思想观念上来看,网络有利于学生现代化思维方式的形成。网络文化,可以使他们接触到多元化多层次的世界文化,接触到开放意识、效率意识、竞争意识、平等意识和全球一体化意识。从思维模式上来看,学生通过阅读大量信息,可以培养他们的现代发散思维方式,从而改变传统单一思维的呆板和狭隘。
??3、网络是孩子加强交流的有益工具。
??熟悉网络的孩子大都进行过聊天室或OICQ等其它的交流网站。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各自谈论着自己喜欢的话题,网友不分年龄,不论职业,只要认为兴趣相投就可以畅所欲言。这对渴求朋友、渴求友谊、渴求倾诉饿而又缺乏交流的新一代青少年来说,的确也是一个绝好的机会。网络中的愉快畅谈,没有了碰面的羞涩与尴尬,也不存在经济的困窘和周边环境的影响,从而能够使孩子们得到心灵上的真正解脱和放松。
当然,凡事有利必有弊,网络虽然是一个巨大的宝库,但同时也是一个巨大的陷阱。网络的副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对传统文化的冲击也是有目共睹。
二、网络“黑色素”,引发孩子心理健康危机。
(一)对孩子思想观念产生的影响:
1、网络泡沫文化的泛滥会造成孩子们的价值观危机,使孩子们的人生观和道德观紊乱,丧失辨别是非的能力。
网络泡沫文化是指那些通过网络联系不断地向受众传递的经过渲染的文化信息,尤其是那些经过包装和夸大的低俗的意识形态、价值理念。这些网络泡沫文化可能会瓦解我们教育主渠道的权威性,毁掉我们构建的真善美的标准,对孩子的人生观、道德观产生巨大的冲击,造成孩子的价值观危机。就如法国总统希拉克所说的:“当今世界正面临着单一文化的威胁,这是一种‘新形式的殖民主义’。尤其是对于落后的发展中国家,他们只能成为被迫接受信息的群体,无奈地面对发达国家的价值观的‘侵略’。”而孩子们由于价值观尚未成熟,因而更容易受到相异思想的冲击。
2、网络黑色文化的攻击会造成孩子的心理危机,使他们的信仰支柱产生动摇,甚至迷失自我,丧失上进的信心和动力。
网络黑色文化是指互联网中刻意创造的社会政治、经济的混乱信息,网络社会提供了一个独特“虚拟”环境——电子空间。一些丧失道德感的人利用互联网大量传播一些“电子炸弹”,孩子们由于是非判断能力较弱,容易信念产生动摇。
(二)对孩子发展的影响:
1、容易引发“网络孤独症”。
在现实生活中,孩子的情感并不能自由地表露,总是受到社会和他人的匡正,而在网络世界里他们就可以少有拘束地放纵自己的情感,高谈阔论,挥洒自如。网络的巨大包容性和虚拟性又促使青年将逐渐丧失现实交往的技能,甚至有意识地逃避社会现实,情感更趋于冷漠。长此以往,他们就很容易脱离现实,产生一种孤独感,这就是所谓的“网络孤独症”。
2、容易产生“网络强迫症”。
由于网络的新鲜性,正好迎合了孩子的好奇心理,因而会对孩子产生巨大持久的吸引力,往往会导致孩子对网络的极度迷恋,产生的网络强迫症欲罢不能,他们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3、容易造成性心理危机。
一方面,网络黄色文化的扩散对于自控能力较差的孩子来说可谓是贻害无穷,另一方面,热衷于“网恋”的孩子经常沉迷与转化性别角色、社会角色、上网交友、谈情,容易产生性别角色心理问题,形成不健康的性观念和扭曲的性心理。
三、家长如何扬长避短,正确面对网络?
面对着这么一个巨大的宝库,巨大的陷阱,作为家长,我们该如何扬长避短,“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呢?我认为:
1、与此俱进,更新观念,充分加深对网络时代的认识。
自“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年代开始,人类对信息的传递逐渐穿越了邮驿、报纸、电台、电视等历程,今天,互联网已经成为一种新兴的传播媒体,教育信息网络也正在走向成熟。电脑和网络为中小学创造了一个无边界、无时限的大课堂,引发教学方式和教育管理模式的深刻变革。校园网建立起教育资源的共享平台,开辟了教师备课、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的广阔空间。在电脑普及的今天,学生通过互联网在校内外学到跨时间、跨空间的书本知识,这不仅提高了学习效率,还为日后走向社会,适应信息时代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懂电脑、用电脑是学生的必要技能,那种谈网色变、因噎废食的做法显然只是权宜之计,不利于孩子接受新知识,家长必须切实负起责任来,正确引导,不能一禁了之,等闲视之。
2、家长要多学习、多实践,成为网络行家。
一位先人说:“爱自己的孩子,这是母鸡都会做的事”,但要对孩子真心实意的负责,必须要费一番心血。北京的一位网虫母亲——曲兰,把一位热衷玩网络游戏的退学中专生教育成亚洲最年轻的数据库专家,她把孩子的成功归结为利用互联网学习,发现并挖掘了孩子的创造潜能。她的成功经验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家庭的网络教育成为青少年发展的重头戏。在国内学校教育普遍滞后于网络发展的今天,需要家长在子女教育尤其是网络教育中采取更加积极主动的态度,了解的更多,做的更多,付出的更多。
上网孩子的家长普遍有这样的担心,即孩子迷恋游戏,上网时间过长,影响休息,成绩下降,孩子上网出现叛逆性格,明显不听话……等等,孩子玩的就是家长的心跳。如何教育好下一代是一个重要的社会课题,是众多父母亲的心头大事。从这个角度而言,家长也要认识网络,多学习、多实践,成为网络行家,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在这个信息时代,一个家长如果不懂网络,最多只能接触1%的人类文明。因为不懂网络的家长不敢面对网络,对“网络问题孩子”一筹莫展,他们对网络的排斥、仇恨实际来源于恐惧和缺乏网络知识。人对陌生的东西常常会恐惧,陌生产生恐惧,恐惧造成躲避,躲避又加重恐惧,造成恶性循环。许多家长对网络的评论,在“网童”看来非常可笑。孩子不屑一顾,因为家长说的是外行话!孩子尝到了网络的甜头,家长却一味喊“禁上网吧”、“整顿网吧”,这显然无法沟通。其实网络和枪炮一样,是一种工具,它既可以用来造福,也可以用来作恶,而要想发挥它的正面作用,前提就是不要怕它,排斥它,要走近它,了解它,掌握它。
事实上,孩子们对网络的了解已远远超过家长,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重建亲子关系、师生关系,需要我们家长再次社会化。如果我们不懂网络,我们有什么资格去讨论如何引导孩子?只要两代人互相学习,都成为网络行家,这才是大变迁时代处理好代沟问题的唯一方法。现在需要抢救的不只是孩子,还有家长。家长要面对挑战,适应挑战,接受挑战,努力学习,正确引导,督促孩子健康上网。
3、优秀家长要善用网络,当好孩子的有效导师。
未来总是难以预测和把握的,有的家长下决心改变孩子的未来,却无从改善孩子的现在,来自社会上的声音一般是疏而不堵,不能因噎废食,但具体采取什么措施来疏导引领成了问题,很多作家、学者、媒体、老师、家长都会含糊其辞。优秀家长曲兰告诉人们,家长是可以施加影响和有所作为的。如果现在不行动起来,你所期待的那一刻将永远无法到来。
家有小儿7岁,也喜欢玩网络游戏。有关游戏的网站他一教就会。有段时间,他每天吃完饭就急着上楼去玩游戏,我也有些头疼,准备采用高压政策,杜绝他上网。但后来我发现他在网上闲逛的过程中,自己竟然摸索出怎样在网上画画,并且对拼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我改变了最初的想法。我紧抓机会,因势利导,开始在他上网的过程中有意识地教他拼音。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过多久,儿子就学会了拼音。网上的涂鸦作品也颇令我得意。后来,我给他在“丫丫网”做了个网页,我们共同填充里面的内容。儿子看着属于自己的网页,特别开心。因此,一有得意的作品就将它上传上去。就这样一路坚持下来,不仅儿子的网页内容丰富多彩,更主要的是他养成了坚持的好品质。所以,我觉得在信息时代,如果家长引导得好,将潜力无穷。怎样才能让孩子正确获取互联网的知识和应用技能呢?
(1)家长引导孩子选择有利于他们成长的网络。孩子开始接触网络,就选择国外儿童网络站,因为接触这些网站有三个好处:一是内容健康;二是对孩子英语有好处,比如互联网上有的游戏内容既可开拓孩子的智力,还可以提高英文的阅读能力,这些游戏通常是用英文书写名称和内容提要的,孩子在玩游戏时,随时查阅英文字典,识记新单词,其效果往往比死记硬背好;三是图文并茂,孩子看起来有滋有味,当然网络上阿里巴巴的宝藏和洪水猛兽共存,孩子接触了也未必不好,重要的是家长要及时给予引导,有时要“恩威并重”,多与孩子交流。
(2)适时监督,把握质、量、度。孩子的自制力不足,综合判断能力差,要经常予以正确的引导。家长也要换位思考,只要孩子上网后养成好的习惯,就不必要当专门的监督者,要与孩子一起学习,既当导师,又当伙伴,同声交流。
? 总之,网络是时代进步的产物,是一种获得新知的新途径,当然,网络又是一把双刃剑,关键要看我们怎样去认识它、驾御它,让它为我们提供优质的高层次的服务。我个人认为:决不能够一味地排斥和唾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