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千年的石头在歌唱——丹阳天地石刻园先睹记 发布时间:2011-02-25
两年前的那个夏日,去丹阳采访天地石刻园的时候,那犹如凤凰般的展馆建筑,还只是静静地停留在规划图纸上。如今,这只凤凰骄傲地伸展着它红色的翅翼,就这么真真切切地出现在记者眼前。
正是早春的正午,红日当空,映照得一旁的凤凰湖愈加清澈,凤凰似乎也变得灵动起来,四周零星摆放的石刻,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好美!”只是这么远远的一瞥,让我们的心按捺不住地激动起来,“走近一些,再走近一些。”此时此刻,对于工程还未完全结束的丹阳天地石刻园,让我们先睹为快。
与石刻园的第一次亲密接触
“天地石刻园的规模之大,遍观国内,当属首屈一指,无出其右者。”江苏齐梁文化旅游发展公司董事长陈利慧谈起石刻园,自豪之情溢于言表。“石刻园是2010年镇江市、丹阳市政府重点工程项目,也是江苏文化科技产业园一期工程的核心项目。这里,不仅汇集了8000余件上品石刻,还有沪宁线上档次最高的真人CS区、拓展训练区、青少年体验中心。我们将通过高科技的声光电手段,将园区打造成集文化鉴赏与大众休闲为一体的国家4A级文化旅游风景区。”
“建成后,这里绝不仅仅是一个景区,更将带动整个胡桥乃至丹阳的旅游产业链。”江苏齐梁文化旅游发展公司副董事长任翀表示,这个项目涵盖了吃、住、行、游、购、娱这六大旅游要素,开园后,年接待游客量将达到300万人次。他指着园区的规划图纸说,目前园区内的五星级酒店已经达成了合作意向,年内即将开工;开园后,整个胡桥镇都将为园区进行配套,届时旅游购物、餐饮等元素都将集聚;此外,常泰高速、通港公路、101省道等道路都为园区构建了与外界连通的平台……
据了解,天地石刻园项目总投资2.6亿元,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景观面积40万平方米。整个建筑形态以凤凰为造型,喻义“丹凤朝阳”。项目工程于2009年11月15日奠基,2010年1月正式开工建设。目前,3.7万平方米的室外装饰工程已经完成,8个馆的室内装潢已完成70%,40万平方米的景观绿化工程也已完成70%以上,景区道路、桥梁、管网等项目建设已接近尾声。整个项目工程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中,预计5月份将开园迎宾。
两个多月的时间并不太久,就让我们一起期待吧,期待在那片青山绿水中,与一座座散发着历史气息的石刻,来一次亲密对话。也许我们会听到,千年的石头在歌唱。
期待两个月后凤凰的展翅高飞
天地石刻园展出的石刻共有8000余件,其中室外6000余件,室内2000余件。数量如此之巨的石刻,到底从何而来?时光得追溯到2008年的那个冬天。
在2008年的12月中旬,台湾商人吴杰森向丹阳市人民政府捐赠了首批6000余件石刻,2009年,又捐赠了2000余件。这8000余件石刻从上海运到丹阳,7辆30吨的卡车整整走了35天。这批石刻上至西汉,下至民国,共分陵墓石刻、宗教类石刻、古建筑类石刻、生产生活类石刻四大类。其中陵墓石刻大部分是精品,包括石人像(文官、武官)、石马、石羊、石狮子、墓碑等,尤以霍去病墓前的一只石马最为珍贵,属于国宝级的文物;宗教类石刻有十八罗汉、菩萨等;古建筑类石刻有石础(石鼓)等;生产生活类石刻则主要是拴马桩、上下马石、石盆、石缸、石雕等。
在石刻园区的一块坡地上,就有这么一个已颇具雏形的拴马桩的展示区。580根拴马桩组成了一个拴马桩阵,以群体展示的方式,与周围的茅草、竹林配合在一起,创造出千军万马奔跑的想象空间。
这些拴马桩大多高两米多,在一根根四方长柱体上,立着狮子、猴子,或人与狮、人与其他动物的混合造型。据孙兆福介绍,拴马桩有着奇特的雕塑语言和神秘的历史文化内涵, 比如桩首雕以猴像,寓意封侯,大猴背小猴,表示代代都封侯,而猴又是弼马瘟,是用来管马的。再如石狮首,寓意镇宅祈福。
在天地石刻园所陈列的所有石刻中,碑林石刻整体的文物价值和艺术研究价值相对是比较高的。从展示大厅往里走,由建筑山墙所围合的第一个庭院,便是碑林庭院。在所有石碑中,以一块唐代记事碑最为珍贵。它不仅年代久远,更为独特的地方在于它是一碑两刻——在唐宋两代都有雕刻。正面为唐代所刻,内容记录了大唐年间的一位官员奉皇帝之命重兴风山时的事情。背面为宋代所刻,是宋代的县官在游览了风山的美景,看到了这块唐碑所题碑刻后所记录的感想。碑首部分为螭,螭是古代传说中龙王的九子之一,也是一种没有角的龙。
说起来饶有趣味的石刻,是一件不起眼的井圈。这只井圈本是司徒镇杏村一口老井的井圈,传说是孙权的爷爷使用过的。老井早已废弃,井圈却一直被村委会当作“镇村之宝”保管着。2007年,这个井圈突然失窃了,案件一直没能破,如何找回失窃的井圈也成了杏村人的一块“心病”。无巧不成书,在吴杰森捐赠的最后一批石刻中,居然就有这个井圈。据吴先生说,他是花了6万元买来的。虽然罪犯没有抓住,但不管怎么说,这块井圈还是平安回到了家。
听石头讲述那背后的故事
车子从胡桥集镇开出不到五分钟,路两边10根气宇轩昂的罗马方柱告诉我们,天地石刻园到了。园区的大门门楼还没有完全做好,一些道路还在铺设,绿化也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游园的兴致。紧随江苏齐梁文化旅游发展公司孙兆福副总经理的脚步,我们徜徉其间,一起聆听,石头们的歌唱。
一进大门,分列两侧的200多根石狮柱就给了我们不小的震撼。石狮算是见得比较多的了,但200多根石狮柱列队站在一起,那种气势自有一种威严。“这是石狮迎宾道。”孙兆福笑着说,“这样的迎宾队伍不常见吧。”
走过大约300米的迎宾道,我们终于来到“凤凰”身边,也就是室内展馆的入口。整个展馆建筑以凤凰为原型,与地形高差相结合,形成8条羽翼。每一条羽翼都是一个主题展览馆,以走廊的形式展现,联系成环。
展厅里工人们还在施工,我们只看见高高的脚手架,和透明屋顶上蔚蓝色的天空。“这8个室内展馆,主要展些什么类型的石刻?”我们迫切地想知道,这个以凤凰之姿秀成的室内石刻文化园,到底有些什么样的看点?“我们先到室外转转。”孙兆福对于我们的这个问题,却是笑而不语。
强捺住一颗好奇心,我们走出展馆大门,正对面是一片开阔的土地。“这里,将是一个亲水平台,让游客与自然更亲近。再往前走,是一个水上码头。8个展馆之间,还有一些独立的院落,集中展示一些不同类别的石刻。”顺着孙兆福的指点,一幅石刻园的全景画卷在我们眼前缓缓展开:广袤的农田、幽深的树林、荒芜的野草,还有神秘的沙石空间,将园区划分成宗教石刻展示园、陵墓石刻展示园、建筑石刻展示园、其他石刻展示园以及碑林庭院、石塔庭院等多个展区,盎然的绿,静谧的水,成了千年石刻的最好点缀。
“石刻园采用泛博物馆设计概念,大量室外展览空间使石刻与大地景观相结合,让历史、自然宛若融为一体。当然,最为精华的石刻,我们都放在室内展出。” 孙兆福话锋一转,“至于这8个室内展馆,我们想等到开园那一刻再揭开面纱。”
想一探究竟却未果,实在心有不甘。幸好,我们在齐梁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办公室的墙壁上,发现了一张展馆建筑的效果图。我们记下了上面标注的8个展馆的名称:大厅、石话古今、石梦齐梁、石秀天珍、石祈天福、石磨惊魂、石奏天音、石园天地,就让我们暂且从这8个展馆的名称上,去发挥一些想象吧。
相关链接 关于石刻艺术:
石刻艺术在中国古代旧石器时代便开始萌生,自商周起达到高朝。石刻艺术是造型艺术的一个重要门类,它属于雕塑艺术,是用雕塑技法在石质材料上创造出具有体积的各种艺术品。中国古代石刻种类繁多,古代艺术家和匠师们运用圆雕、浮雕、透雕,减地平雕、线刻等各种技法,创造出了众多风格各异,多姿多彩的石刻艺术品。特别是汉唐石刻在中国古代雕塑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天地石刻园收藏的石刻艺术品,上自汉唐,下至民国,从题材和功能上几乎无所不包。
石刻图案寓意:石刻图案都有一定的寓意,这是我们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辟邪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兽,似狮而带翼,能辟御妖邪。古代织物、军旗、带钩、印纽、钟纽等物,常用辟邪为饰。丹阳市南朝陵墓前均有辟邪石雕。
“鱼”和“余”、富裕的“裕”谐音,象征吉祥富裕、美好。雕“莲”和“鱼”的图案象征着“年年有余”。雕鲤鱼跃于两山之间的流水之中,表示鲤鱼跳龙门,象征着仕途高升。
“狮”和“嗣”“事”谐音, 双狮并行是表示“事事如意”,狮佩绶带表示“好事不断”,雌狮伴幼狮是预祝“子嗣昌盛”,狮子咬住绣球则是将有喜事上门的吉兆。
雕刻女孩撒金钱,戏弄三足蟾的图案,金钱代表富贵,蟾是多产多育的象征,寓意富贵多子。
雕五只蝙蝠的图案。“五福”指的是长寿、富裕、幸福、美德和健康。刻一只蝙蝠在飞翔,下有几个古代铜钱系在蝙蝠上,此图以两物之音义,组成一幅象征“福在眼前”的装饰图案。
雕三只绵羊,表示三阳已生,否极泰来,即情况由坏变好,一切都向好的方向发展。
雕两个柿子,一支“如意”,象征着事事如意。
雕刻一只插有结穗植物(如稻、稗)的花瓶,旁边再雕上一只鹌鹑。“穗”与“岁”、“瓶”与“平”、“鹌”与“安”谐音,表示“年年平安”。
雕一只猴子攀缘在枫树枝上,想摘取挂在枝头的官印,树旁蜜蜂翻飞。利用汉字的谐音,取意“封侯挂印”,象征升迁,官运亨通。
刻有汉钟离的宝扇,吕洞宾的宝剑,张果老大幽鼓,曹国舅的拍板,铁拐李的葫芦,韩湘子的笛子,何仙姑的荷花,蓝采和的花篮这八仙宝物,象征着八仙庆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