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阿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401|回复: 2

北京游记之 雍和宫-地坛-孔庙-国子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2-28 13:09: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前些天的行程,断断续续,而且期间事情较多,没有整理游记,所以一直散乱的放着。

先是和朋友去了雍和宫,陪她还愿。就为了这个,还在网上大补了一下关于佛学许愿还愿的知识,总不能白去。话说命理风水其实主要还是道教的东西,和佛教不沾边,不过现在大部分人还偏偏给搞混了,问着问着,就问到佛教范围里去了,你也不能说一点不懂,那会让人家很失望的。

在网上充好电,觉得没啥问题了,先是学了些背景知识,然后就是各种不同的规矩,礼节,还有禁忌,但看到最后,发现最重要的还是心诚。只要诚心实意,其他一些礼节上的东西都是小事。

那是个很冷的早晨,两个人在地铁站碰头,然后就是请香,购票。还好不是初一十五,也不是周末,人比较少,否则据说得被人拥着走了。即便如此,雍和宫的香火还是很旺的。从进殿开始,一路讲解还愿和烧香的注意事项,都快成了导游了,不过深入的知识,我就不敢说了,毕竟对佛学研究的甚少,尤其是西藏密宗。一路走,一路上香,每次上三根,走完一轮,还剩下一半的香没有用完,最后干脆就一次性全部敬献给佛了。

雍和宫附近好多佛具店,不过佛具店里除了香火和佛经法器,还尽卖一些八卦镜什么的,让行家看了暗笑。但好在大家去买东西方便了,不管佛的道的,只要听说请回去有用,就往家搬,实在是有些无知了。以前还见过一个和尚给别人看风水,说是得道高僧,可以看风水,算命,给别人催官旺财。我就纳闷了,和尚是道教出身么?和尚既然讲究让人们淡泊名利,那么帮人家催财旺官又是为何?

回来的路上,好多店家老板喊着:“朋友,来给你算一卦吧”。我心里暗笑,不知他们算的和我算的能差多少呢?我和朋友甚至心发邪念:如果我们两个装作情侣,假装问问姻缘,他们会怎么说呢?估计能看出真相的高手不多。还好没有真正实行这个计划,否则估计会有人追着打我们了。


两天后,我再次来到雍和宫,这次是周末,陪着岳母和老婆一起,终于发现,请一把香,一个人用绰绰有余,但两个个人用是不够的。我一路上没有上香,直到最后发现剩下的香如果两个人用,就不够了,所以只好让我代表,把剩下的香挨个上了一遍,算了一下,刚刚好够用。

从雍和宫出来,一路向北,来到地坛。如今的地坛,其实主要是办书展的地方,满满的都是卖书的店家,就像杂货市场一样。转到后来,就越来越像杂货市场,手工艺品,药材,茶叶,小吃,玩具,花草鱼虫,家居用品……包罗万象。

值得一提的是,地坛公园到处宣扬着中医养生文化。整个公园区分成了五个区域,分属五行,对应人体五脏六腑,以及各个经络,每个区域各有主体,讲解中医养生理论。中医文化博大精深,每每思之,都惊叹不已,在此,立足于这种文化氛围中,便有种莫名的被折服的感觉。


再两天后,我一个人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旅途,先是来到了北新桥。之所以探访北新桥,是因为这里一直有个传说,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网上搜搜,关于北京海眼,古井,刘伯温和江猪的故事,故事有太多版本,朋友自己搜寻,自己体味吧。个人感觉,如果这个传说有一定的真实性,那么当初刘伯温老先生一定是放了一个风水镇物放到了井底,而不是什么真正的神怪。这个风水镇物起着镇地气,保平安的作用,类似于店铺门口摆放的石狮子。只是这个作用力很强,而且作用十分关键罢了。另外关于“火烧潭柘寺,水淹北京城”的传说,也似乎和这个有关。

地铁在北新桥有一站,据说当时地铁这线路在北新桥附近拐了个弯,官方解释说是为了保护一口古井,但是老百姓很多人都不知道这里原来还有口古井的。于是又引发了新一轮的探索和猜测。听说前段时间那里附近施工,曾挖出一个古井,但经爱好者考证,并不是传说中的那个。我从地铁站出来,沿东南西北都走了一段,明知道不会有任何发现,但只想感受一下这附近的气息,毕竟是个有着神秘色彩的地方。

十字路口的西南角,有个小公园,那里面象征性的搭建了一个汉白玉的小桥,名叫“北新桥”,大概是为了传承传说中的故事吧。附近很多算命风水的店铺,有些叫做信息咨询中心。看来北京的易学文化集中地,算是这里了。

一路往北,走到国子监大街。走上了历史上很多文人曾出入的大路,迈进了文人们学习的最高学府——“国子监”。国子监和孔庙,其实只隔了一道门,既然有孔庙,当然是先摆放孔圣人了,于是我选择了从孔庙的大门进入(后来发现,从经济上看,这是个错误的决定)。走进孔庙大门,正前方便是孔子诲人不倦的姿态,汉白玉的雕像经历的风风雨雨,依然和蔼谦恭。有时候想想,什么是仁政,看看孔子像就能体会个差不多了。

左右两排,都是石碑,上面刻着历代科甲成名的学子们的名字。刘墉,纪昀,郑板桥等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字,基本都能在上面找到。当初的时代,能将自己的名字刻在孔庙的碑上,那真是莫大的荣耀啊。

继续往里走,看到了传说中的触奸柏,相传能够识别忠奸。据有关专家考证,这棵柏树是元代许衡亲手所植。野史称,明代奸相严嵩曾代表嘉靖皇帝前往祭孔,行至这棵柏树下,突然乌云密布,狂风骤起,吹断的柏枝打掉了他的乌纱帽,严嵩仓皇逃离。人们说此树能辨忠奸,“严惩奸佞,欲意除之”,因此又称其为“除奸柏”。七百多年过去了,老树依然枝繁叶茂,主干上生出了不少树瘤。其中有一个大的树瘤,貌似一张横向的人脸,面貌丑陋,相传为奸人之相。

再往里就是孔圣人的排位,包括历代大弟子的排位,整齐,肃静。两旁的配殿,讲解孔圣人的一生,一个人能把几千年的中国文化发扬的淋漓尽致,真可谓圣人也!

往回走,向西,通过了持敬门,这便是国子监与孔庙互通的门,意思是皇帝大臣或者学子们要从国子监去拜访孔圣人,必须放下架子,心持敬意。

国子监是中国古代隋朝以后的中央官学,为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踏在这文学气息浓厚,才气渊博的土地上,不禁在想,如果我出生在那个年代,有没有机会跨入这个高等学府呢?

漫步在园林般的学府,总是感觉被一种强大的文化力量所吸引,不忍离去。配殿里讲解了古代学子们考取功名的全部过程,一级一级的考试,虽然科目只有一门,但是知识所涉猎之广泛,要求之苛刻,远非现在人所能理解。更让我惊奇的是考场的搜身,为了防止考生夹带作弊,有时候监官要仔细到脱掉考生的衣服。尽管如此,还是有人能想尽各种办法将资料带进考场。展厅展出的一张绢布,宽不足一尺,长约三尺,上面大概写了几万余字,比现在我们用圆珠笔写出来的字都小,真不知道当时的考生是用多小的毛笔,多么小心翼翼的写上去的。更让人惊叹的是,他居然还能在这么小的布条上,在万余蝇头小字中寻找到自己所需的资料,除了视力好,还得有足够的耐心,真是叹服啊。看来我们现在考生作弊,比之先辈,真是望尘莫及了。

另外注意到了考生的准考证,那应该是最古老的准考证了吧,一尺见方的纸,朱红的大印,上面详细描述了考生的姓名,出生地,年龄,还有面部特征,比如“面白,无须,小眼,鼻左有乌痣”等。在没有照片的年带,能做到如此,已经无可挑剔了。

从国子监出来,看到大门口并没有售票的,也没有人查票,才觉得当时应该先从国子监进来,然后从持敬门进入孔庙,应该就可以免去30元的门票啦。朋友们如果以后有想去的,不妨一试。

这几天的游记,就暂且告一段落。如果有新的行程,会继续更新。好期待一场雪。
发表于 2011-2-28 13:27:5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我要分享一下,下次,也去。
 楼主| 发表于 2011-3-2 09:04:1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1_191:}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丹阳新闻网(https://www.dy001.cn) ( 苏ICP备05003163号 )

GMT+8, 2024-6-26 17:16 , Processed in 0.078741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Template By 【未来科技】【 www.wekei.cn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