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阿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294|回复: 9

南京专家建议将孙权陵与中山陵同等保护--丹阳的“东吴第一陵”武烈帝孙坚高陵咋办?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2-28 22:33: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南京专家建议将孙权陵与中山陵同等保护--丹阳的“东吴第一陵”武烈帝孙坚高陵咋办?



很多南京人都知道,历史上第一个定都南京的皇帝孙权葬于梅花山。可近日网上有人发帖说:浙江的孙权后人想把孙权墓搬迁回故里。记者随后采访各方人士,大家都希望重新包装孙权陵墓,深度开发历史名城的文化旅游资源。
  发帖:浙江富阳孙权后人想迁孙权墓
  “突然获悉在浙江富阳的孙权后人想把孙权墓搬迁回去,感到不可思议,也不能接受!”昨天,网友“新长征人”在西祠讨论版发帖:希望南京人团结起来做足金陵文化,不要让祖先的遗产在自己手上流失。记者采访发现,此事缘于网友“清华园”2月11日的帖子:前不久,我去了浙江富阳孙权故里。那里的孙氏后裔认为南京对孙权墓保护不够重视,想把孙权陵墓迁回故里。(虽然我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但仍想提议:南京历史文化积淀确实深厚,对于一些名人资源,或许有怠慢现象,眼下国内外旅游开发如此红火,南京有必要重视历史名人效应和资源,政府有关部门是时候对孙权墓进行修缮维护了。
  记者联系上网友“清华园”易荷生先生。他告诉记者,去年,他与数十位定居南京的孙氏后人去浙江富阳孙权故里参加祭祖活动。“一位孙氏宗族族长说,南京的孙权陵墓过于简陋,多年没有好好维护,大家很想向南京有关方面提出搬迁申请。”易先生说,近年来人们十分热衷于争抢历史资源,对诸葛亮“三顾茅庐”中的茅庐、曹操墓等都想方设法争抢;而南京对于俯拾皆是的名胜古迹有点“不当回事”,以至于让外地人有想法。
  建议:孙权墓应得到与中山陵同等保护
  南京市楹联家协会主席袁裕陵也听到了这个说法,他说:“孙权是东吴太祖大皇帝,也是六朝第一代帝王,其开国意义不可取代。其时中国北方和中原连年发生战乱,几乎各路文化都汇集到六朝时期的南京,堪称中华华夏的正统文化。”袁先生认为,随着年代更迭,南京有关部门对吴大帝陵的开发和保护应引起重视,应尽快确定孙权陵墓的具体位置,并且应恢复其“吴大帝陵”的叫法。今年春节前,江苏省钟山文化研究会曾开会讨论,市政府和市政协相关负责人都参加,大家也提到要加大孙权墓保护力度,并建议恢复其“吴大帝陵”的称呼,继续寻找判别墓的准确方位,并能像纪念孔子那样纪念孙权,对于孙权参与的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贡献作广泛宣传。
  “孙权陵墓是国宝级的文物,应获得与中山陵同等的保护级别!”南京市政协副主席俞明先生说,作为南京的母亲山,紫金山上孙权、朱元璋和孙中山这3位重要历史人物,他们构成了南京波澜壮阔的“钟山文化”和“古都文化”,孙权、朱元璋和孙中山是中国三个重要历史阶段中,最为重要的代表人物,每一个人都应被南京市民记忆并熟知,它们都是南京作为胜利之城和英雄之城的代表。眼下,孙权陵墓作为南京重要的文化遗存,急需得到大力保护和强势宣传。
  发现:孙权墓穴可能在梅花山西坡
  现在的孙权墓在梅花山,建于公元252年,原名孙陵岗,后人又称“吴王坟”;上世纪40年代,孙陵岗改名为“梅花山”。据传,明初朱元璋建孝陵时,主持建陵工程的中军都督府金事李新曾向朱元璋建议把孙权墓移开。朱元璋说:“孙权也是一条好汉,留着给我看门吧!”于是,在建孝陵时仅将孙权陵前的石麒麟迁往别处,孙陵仍在原地完整保存。
  如今梅花山东麓有一个孙权故事园,建有一个石碑、一座石桥、一个注释牌和一座石像,背后有一条石刻长廊,刻画着孙权当初的丰功伟绩。
  但孙权的陵墓究竟在哪儿?12年前,中山陵园管理局就联手省地震工程研究院,用地震勘测仪器勘察,最终在梅花山西坡发现一个大型的墓穴。专家认为,建于1759年前的土丘很可能就是孙权墓。
 楼主| 发表于 2011-2-28 22:55:3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本帖最后由 溪桥人家 于 2011-2-28 22:59 编辑

丹阳的三国“东吴第一陵”--武烈帝孙坚高陵

孙坚墓:位于江苏镇江丹阳市司徒镇大坟村北

   走沪宁高速,由丹阳西下,然后一直沿G312向南,在一岔路,按路标指示右转,向司徒镇方向。几百米后,有一小路可以右转向谭巷,不过这路比较窄,建议继续向前。大约一百米后,有一路标,指示右转是徐东路,在这里右转。一直向北,大约1500米后,就是大坟村了。开车进入村内,向北,在一块略微空旷点的地方停车,向前走不远就到了村子北头。可以看见一处树木密布的高地,这就是孙坚墓——高陵。

孙坚墓位置示意图

 楼主| 发表于 2011-2-28 23:00:2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孙坚墓是一圆形土堆,上面有密植很多树木,但是树龄不长,估计十年左右。在墓的南侧有一祠堂,门紧锁。透过窗户向里望去,里面有很多牌位,猜测可能是孙氏后人,否则不应该在这里。用GPS测量墓高约15米,这与文物资料上吻合。从侧面有小路可以爬到墓顶,上面有一测量标志,不知道是什么用途。墓顶有一角铁,下端是水泥块,竖在土中,下面难道是盗洞?从墓顶可以看到有三条小路,我还是沿原路下来。墓周围草丛,可能有蛇出没,农家的狗在一旁乱叫,还好一切平安。

高陵南侧的祠堂


高陵顶部的测量标志

   据《中国文物地图集·江苏分册》载:孙坚墓(司徒镇大坟村北偏东高陵·三国吴·市文物保护单位)孙坚(155-192),字文台,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孙权之父。曾任长沙太手,后与袁术联合参与割据战争。初平三年(192)刘表击孙坚于岘(今湖北襄樊南),交战中孙坚被射死。《三国志·吴孙策传》(应该是《三国志·吴书·孙破虏讨逆传》)载:“坚薨还葬曲阿”。及子权称帝追谥曰武烈皇帝,墓曰“高陵”。清光绪《丹阳县志》有记载,今高陵底径约30米,封土存高约15米,保存基本完好。

   据《嘉庆大清一统志》卷九十一记载:(三国)(吴)高陵,在丹阳县西。《舆地纪胜》:在县吴陵港。土人至尽称为孙坚墓。《府志》:吴陵港,在县西十五里。在孙坚墓东侧有一小河,名为五龙河,或许就是吴陵港的谐音?

   元《至顺镇江志》还有相关记载:“吴高陵,在吴陵港。孙坚征丹徒,为黄祖所杀,还葬曲阿。后孙权称尊号,追谥武烈皇帝,墓曰高陵。土人至今称为孙坟,以其最大异于他坟,故又呼为大坟”。这就是大坟村的来历。

   

文物保护标志

 楼主| 发表于 2011-2-28 23:00:4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树林密布的就是高陵

可以爬上顶部的小路

临走时回头再看一眼,和高陵告别

 楼主| 发表于 2011-2-28 23:26:0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其刘繇、笮融
等故乡部曲来降首者,一无所问;乐从军者,一身
行,复除门户;不乐者,勿强也”’。这则文告里孙策
明确称曲阿为自己的故乡。孙策称曲阿为自己的
故乡,不仅仅因为祖父迁居丹阳,更重要的是其
祖、父坟墓埋葬在丹阳司徒之故。前文所说孙坚的
墓高陵在丹阳司徒,已无疑义,至于孙钟坟墓虽是
传说葬在司徒白鹤山下,却也可信。因为中国传统
理念,家族的人(封疆裂土者除外)死后合葬于家
族墓地,从孙坚归葬司徒看,应该是依其父而葬。
孙权家族从其祖至其父埋葬于司徒,已经形成了
孙权家族在镇江的家族墓地。《三国志·通俗演
义》描写孙策临死托孤时对众弟兄们说:“吾死之
后,汝等可听于孙权所使。宗族中有生异心者,众
皆斩之。骨肉为逆,不得人祖坟迁葬。”祖坟就是家
族墓地。据此我们认为,孙权家族在镇江的家族墓
地在今天司徒和其附近一带。
家族葬实行左昭右穆制度,先祖的坟墓在中
间,其子孙后代的坟墓埋葬在先祖坟墓的左右两
边。从现在白鹤山孙钟墓地和孙坚高陵墓地的方
位来看,孙钟墓在司徒镇西南,高陵在司徒镇北,
也就是高陵在孙钟墓地的东北方位,那么孙策兄
弟姐妹死后只能埋在孙钟坟的西南方位,高陵村
的“姑娘墩”恰好处在这一方位,且与孙钟墓地相
距仅有3里许之远,这就是说“姑娘墩”处于孙权
家族墓地的范围,且与葬制中的昭穆制度相吻合。
由此看来,“姑娘墩”是孙权家族在镇江的家族成
员墓葬。墓葬称陵的,一是帝墓,二是王墓。孙坚和
孙策虽然都是孙权称帝后追谥的帝和王,二人墓
葬都应该称陵。从“姑娘墩”叫墩而不称陵,可见并
非是孙策之墓。高陵村民文革中平毁“姑娘墩”时,
上级来人说“姑娘墩”是皇陵,并不是严格意义上
所说的陵,而是皇家成员之墓;该墓被平毁时发现
有青石板封门,亦不是土墩墓。墓名既称姑娘墩,
墓中埋葬的应是一位女子,孙坚只有一女,因此姑
娘墩传说是孙尚香的墓应该是可信的。至于孙策,
死后当葬家族墓地,旧志说在城南,司徒一带地望
正与之合,他的墓应该在司徒至上会附近一带。
孙尚香出嫁刘备为妻,迫于政治联姻的需要,
孙权政治集团从情感上是不乐意的,从《三国志通
俗演义》描写孙权为此桩婚姻进行阻婚即可见一
斑。基于这种情感上的因素,孙尚香虽然是刘备的
夫人— — 刘家人,按理说不可以归葬祖坟,但一则
孙尚香还吴后,一直生活在东吴,二则孙权家族一
直未把她看作外人,仍然还是孙权家族成员,死后
人葬家族墓地也就不足为怪。
吴人习俗,大概对女性比较善待。愧对女儿
时,葬女也比较隆重。《吴越春秋》记载,吴王阖间
女儿死后,鹤舞于市、杀生送死;《搜神记》说:夫差
女儿紫玉气结而亡后,堆坟成大冢;阖闾女儿和夫
差女儿的死,都是因为她们的父亲愧对她们所造
成,也与她们性气刚烈相关。孙尚香也是一位性气
刚烈的女子,孙权为了政治联姻,牺牲了自己的妹
妹,心中一定是满怀愧疚。为了洗刷心灵深处的伤
痛,在孙尚香死后,让她归葬家族墓地,把墓筑成
高大的坟丘,都是对她生前不公的报答。
本文是笔者对高陵村的实地调查和对现存部
分遗迹所作的分析,由于缺乏详实的文献资料和
考古资料,论述中难免有不当之处。孙权家族在镇
江陵墓的真实情况,还有待于今后考古工作的发
掘和证实。
[1]孙彦思墓,1982年5月镇江博物馆发掘,该墓志现藏丹
徒区文体局。
[2]《三国志-吴书一》。
[3]《三国志·吴书一》裴松之注引《吴录》。
[4 J【6]《三国志·蜀书二》。
[5]王骧:《吴国太与乔国老—— 史实与虚构的美妙融会一
例》,《三国演义研究》,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
[7]《三国志·蜀书四》。
 楼主| 发表于 2011-2-28 23:30:5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亩,直径近70米,墩上生长着青翠的杂树。
村民辛介宝是高陵村里有文化的高龄老人,
今年84岁,小时候读过私塾,16岁辍学,思维敏
捷,身体健康,他诉说起高陵村的历史是娓娓道
来、绘声绘色,言词中充满着自豪和对先人的景
仰。
高陵村历史久远,村中最古老的遗迹当数“柏
子墩”,先有“柏子墩”,后有高陵村。“柏子墩”筑成
于什么时代,已不清楚。今天村民们已把“柏子墩”
看作是村中的风水宝墩,墩上的栗树是神树。对这
棵树,村民们四时祭拜,并把儿女过继给该树,祈
盼神树护祜村落和子孙后代。
前村的庙叫“泊公庙”(图二),是奉祀东吴皇
帝孙权的地方。现在的庙已不是原来的建筑,原来
的庙三进三间,供奉孙权;庙旁建文武宫,也是三
进三间,供奉东吴的文武官员。为什么称“泊公
庙”,没有人清楚。该庙是上会及周围地区规模最
大、朝拜人最多的地方,这片地区每年的庙会先从
该庙开始,其时人众之多,为其它庙会所不及。
“姑娘墩”是吴主孙权的妹妹、蜀主刘备夫人
孙尚香的陵墓(图三),与高陵村关系最为密切。土
墩所处地势甚高,封土高近20米,与延陵季子墩
相媲美,站在墩顶,能够看见茅山。高陵村因“姑娘
墩”既高且大而得名。高陵村民历经三姓,先姓邓、
后姓王,皆灭绝,现在姓辛,是“姑娘墩”孙尚香陵
墓的看护人。文革中,高陵村民响应平山整田的号
召,把“姑娘墩”及周围的山削平。在平整“姑娘墩”
中,发现了砖砌墓室通道及通道的封门石(图四),
封门石被撬开后,发现通道很长,中间还有封门
石,正在这时,上级来人说“姑娘墩”是皇陵,不准
继续发掘,因此整个墓葬无人敢动,幸免于难,完
好地保存了下来。后来村民把露出地表部分的墓
表“孙庙”或者“吴帝庙”比较
恰当。“孙庙”被表述为“泊公庙”,说明“泊公”其人
影响超过孙氏家族任何成员,“泊公”应是一重要
人物。出土于我市蒋乔镇唐中期孙彦思墓志铭载:
“公其姬姓也,与周同祖,是吴主权十九代孙。”⋯
说明孙权家族与周天子同祖同宗;《三国志·吴
书》云:“孙坚字文台,吴郡富春人,盖孙武之后
也”,《吴书》又载:“坚世仕吴”,表明孙权一脉从孙
武迁居吴国后,为官作将一直未离开故吴国的地
域范围。故吴国是指西周春秋时的吴国,东汉时称
吴郡,今天的丹徒、丹阳隶属其中。吴国姬姓,与周
天子是一家,孙彦思墓志铭记载孙权家族与周天
子存在血缘关系,证明孙权家族与吴国统治者也
是同宗共祖。吴国始祖太伯,《史记》记载是周太王
古公宜父的长子,因父亲想传位给三弟季历,他与
二弟仲雍“乃奔荆蛮,文身断发,示不可用,以避季
历⋯ ⋯ 太伯之奔荆蛮,自号-'m吴。荆蛮从而归之千
余家,立为吴太伯。”太伯为避王位,从陕西来到江
南,不但创立了吴国,也把江南地区从野蛮时代带
图三// 姑娘墩全景
进了文明的门槛,为后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江南
人民为感激太伯的功德,一直把太伯当成自己的
始祖,太伯在江南的影响以及人民对他的崇敬,是
任何一个他人都无法与之比拟的。“泊”与“伯”字,
字异音同,“泊”应该是“伯”的讹写,楹联所谓古今
废兴的泊公基业应该是太伯的基业,“泊公”当是
太伯。
孙权家族既与吴国统治者同宗共祖,广义地
说,孙权家族也可以是太伯的后代,既是太伯的后
代,承继太伯创立的基业是合情合理的。“泊公庙”
的形成,可能在孙吴发迹之前就已经存在,是为了
纪念太伯而修建的,孙吴发迹之后,高陵村民变成
了孙氏王室成员孙尚香陵墓的看护人,孙权是东
吴的开国君主,太伯离当世又太遥远,“泊公庙”把
奉祀太伯改成孙氏家族陵墓前的享殿是可能的,
但由于村民们习惯于叫着“泊公庙”,形成了今天
实际的孙氏享殿仍叫“泊公庙”的称号一直延续了
下来。
理清了“泊公庙”的由来,“柏子墩”的涵义也
就迎刃而解,“柏”与“泊”一样,也是“伯”的讹写,
“柏子墩”之意是太伯子孙的葬所,这里的太伯子
孙,是指吴国时期的太伯后人。吴自立国至东吴,
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高陵村民口碑所传先有
“柏子墩”,后有高陵村,应是在姑娘墩形成之前,
已有“柏子墩”。以此墩较高陵村古老推测,是一座
吴国土墩墓。目前保存下来的吴国土墩墓,三五成
群不成片或者比较独立和形制较大的,都有称谓,
居住在土墩附近的村民中,历代流传着关于土墩
的种种神异传说,虽不可信,实是表现吴地后人对
祖先的尊崇。“柏子墩”也不例外,由于村民们对墩
上栗树的崇信,致使该村人民四时祭拜,过儿继
女,把该墩、该树当作神墩、神树进行朝拜,通过这
种方式表达对祖先的尊敬。这种表达对祖先崇敬
图四// 姑娘墩封门石
图五// 孙坚高陵墓全景
的方式,大概是吴地古老风俗的遗风。
三镇江孙权家族基地和姑娘墩的辨析
这里讨论的孙权家族墓地是指孙氏家族与镇
江有关系的人物,其余人不在讨论范围之内。孙权
本人死后葬于蒋陵— — 今天南京城东的梅花山,
亦不在讨论范围之内。
孙权一家,与镇江有关系的人物,追溯到其祖
父孙钟。孙钟是浙江富春人,因遭荒年,迁居到曲
阿(镇江丹阳),《光绪丹阳县志》载:“在县西十五
里有白鹤山,山有三仙庙,庙前有井,相传为孙钟
灌瓜J~-。”白鹤山在今天丹阳司徒界内,据说孙钟
死后埋葬于此,至今该处尚有钟坟的地名。
孙权的父亲孙坚,在初平三年(192年)西征荆
州途中战死,归葬丹阳。《三国志·吴书》:“坚甍,还
葬曲阿。”孙权称帝后,“谥坚日武烈皇帝”【2J,“尊坚
庙日始祖,墓日高陵。” 《至顺镇江志》云:“吴高
陵,在吴陵港。武烈皇帝所葬。孙坚征丹徒,为吴祖
所杀,还葬曲阿。后权称尊号,追谥武烈皇帝,墓日
高陵。土人自今称为孙坟,以其最大异于他坟,帮
又呼为大坟。”高陵在今天丹阳司徒大坟村(图
五)。
孙权的兄弟姐妹,《三国志·吴书·妃嫔传》
说:“孙破虏吴夫人,吴主权母也⋯ ⋯ 生四男一女。”
长兄孙策、大弟孙翊、二弟孙匡,妹妹未记名,民间
称孙尚香,《三国志》记载嫁给刘备后称孙夫人。
孙策是东吴霸业的创业者,建安五年(200
年),孙策在镇江城东的汝山狩猎时,被故吴郡太
守许贡家客所伤,不久病逝,死后葬在镇江城南,
旧志说在丹徒,但不知道确切地点。
孙翊于建安八年(2o3年)以偏将军领丹阳太
守,当时20岁,22岁时被部下边鸿所杀,死于丹
阳太守任上,不知道葬地。孙匡未做官便早卒,死
时20余岁,亦不知道葬地。
建安十三年(2o8年)赤壁之战后,刘备借得荆
州,势力逐步稳固,为了进一步巩固联刘抗曹的政
治同盟,孙权于建安十四年(2o9年)“进妹固好”_4】,
远嫁孙尚香为刘备夫人。建安十五年(21o年)刘备
偕新夫人一道归宁回门 ,“先主至京(京口,三国
时镇江称谓)见权,绸缪恩记。”[61建安十九年(214
年),“先主既定益州,而孙夫人还吴。” l至此,孙尚
香一直生活在东吴,再未与刘备见面,直至终年。
死后葬地亦不清楚。
上述梳理中可以看出,孙权家族祖孙三代明
确跟镇江有关系的有4人(孙权除外),其祖孙钟、
其父孙坚、其兄孙策、其妹孙尚香。其祖孙钟为孙
权家族迁居镇江丹阳的第一代始祖,孙钟举家迁
居丹阳后,丹阳就成了孙权家族的故乡。上文提到
的孙坚战死后还葬曲阿(秦汉三国时丹阳的称
谓),即是叶落归根,回乡归葬。《江表传》记载:孙
策攻下曲阿后,劳赐将士,派遣将领陈宝到阜陵迎
接母亲和弟弟,“发恩布令,告诸县:‘其刘繇、笮融
等故乡部曲来降首者,一无所问;乐从军者,一身
行,复除门户;不乐者,勿强也”’。这则文告里孙策
明确称曲阿为自己的故乡。孙策称曲阿为自己的
故乡,不仅仅因为祖父迁居丹阳,更重要的是其
祖、父坟墓埋葬在丹阳司徒之故。前文所说孙坚的
墓高陵在丹阳司徒,已无疑义,至于孙钟坟墓虽是
传说葬在司徒白鹤山下,却也可信。因为中国传统
理念,家族的人(封疆裂土者除外)死后合葬于家
族墓地,从孙坚归葬司徒看,应该是依其父而葬。
孙权家族从其祖至其父埋葬于司徒,已经形成了
孙权家族在镇江的家族墓地。《三国志·通俗演
义》描写孙策临死托孤时对众弟兄们说:“吾死之
后,汝等可听于孙权所使。宗族中有生异心者,众
皆斩之。骨肉为逆,不得人祖坟迁葬。”祖坟就是家
族墓地。据此我们认为,孙权家族在镇江的家族墓
地在今天司徒和其附近一带。
家族葬实行左昭右穆制度,先祖的坟墓在中
间,其子孙后代的坟墓埋葬在先祖坟墓的左右两
边。从现在白鹤山孙钟墓地和孙坚高陵墓地的方
位来看,孙钟墓在司徒镇西南,高陵在司徒镇北,
也就是高陵在孙钟墓地的东北方位,那么孙策兄
弟姐妹死后只能埋在孙钟坟的西南方位,高陵村
的“姑娘墩”恰好处在这一方位,且与孙钟墓地相
距仅有3里许之远,这就是说“姑娘墩”处于孙权
家族墓地的范围,且与葬制中的昭穆制度相吻合。
由此看来,“姑娘墩”是孙权家族在镇江的家族成
员墓葬。墓葬称陵的,一是帝墓,二是王墓。孙坚和
孙策虽然都是孙权称帝后追谥的帝和王,二人墓
葬都应该称陵。从“姑娘墩”叫墩而不称陵,可见并
非是孙策之墓。高陵村民文革中平毁“姑娘墩”时,
上级来人说“姑娘墩”是皇陵,并不是严格意义上
所说的陵,而是皇家成员之墓;该墓被平毁时发现
有青石板封门,亦不是土墩墓。墓名既称姑娘墩,
墓中埋葬的应是一位女子,孙坚只有一女,因此姑
娘墩传说是孙尚香的墓应该是可信的。至于孙策,
死后当葬家族墓地,旧志说在城南,司徒一带地望
正与之合,他的墓应该在司徒至上会附近一带。
孙尚香出嫁刘备为妻,迫于政治联姻的需要,
孙权政治集团从情感上是不乐意的,从《三国志通
俗演义》描写孙权为此桩婚姻进行阻婚即可见一
斑。基于这种情感上的因素,孙尚香虽然是刘备的
夫人— — 刘家人,按理说不可以归葬祖坟,但一则
孙尚香还吴后,一直生活在东吴,二则孙权家族一
直未把她看作外人,仍然还是孙权家族成员,死后
人葬家族墓地也就不足为怪。
吴人习俗,大概对女性比较善待。愧对女儿
时,葬女也比较隆重。《吴越春秋》记载,吴王阖间
女儿死后,鹤舞于市、杀生送死;《搜神记》说:夫差
女儿紫玉气结而亡后,堆坟成大冢;阖闾女儿和夫
差女儿的死,都是因为她们的父亲愧对她们所造
成,也与她们性气刚烈相关。孙尚香也是一位性气
刚烈的女子,孙权为了政治联姻,牺牲了自己的妹
妹,心中一定是满怀愧疚。为了洗刷心灵深处的伤
痛,在孙尚香死后,让她归葬家族墓地,把墓筑成
高大的坟丘,都是对她生前不公的报答。
本文是笔者对高陵村的实地调查和对现存部
分遗迹所作的分析,由于缺乏详实的文献资料和
考古资料,论述中难免有不当之处。孙权家族在镇
江陵墓的真实情况,还有待于今后考古工作的发
掘和证实。
[1]孙彦思墓,1982年5月镇江博物馆发掘,该墓志现藏丹
徒区文体局。
[2]《三国志-吴书一》。
[3]《三国志·吴书一》裴松之注引《吴录》。
[4 J【6]《三国志·蜀书二》。
[5]王骧:《吴国太与乔国老—— 史实与虚构的美妙融会一
例》,《三国演义研究》,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
[7]《三国志·蜀书四》。
发表于 2011-3-1 06:55:1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
顶,{:1_192:}{:1_318:}
发表于 2011-3-1 07: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
{:4_395:}学习了
发表于 2011-3-1 09:19:2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回复 1# 溪桥人家

没钱嘛
     
发表于 2011-3-2 21:13:4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LAN
呵呵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丹阳新闻网(https://www.dy001.cn) ( 苏ICP备05003163号 )

GMT+8, 2024-12-23 10:58 , Processed in 0.070950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Template By 【未来科技】【 www.wekei.cn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