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阿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893|回复: 11

中央媒体来丹采访剧团经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4-10 19:12: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中央媒体来丹采访剧团经验 2011-04-10
       4月10日消息:今天上午,文化部办公厅有关负责人带领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经 济 日 报、光 明 日 报、中国文 化 报等媒体来丹,对我市戏剧总团改革情况进行专访。
       文化体制改革是我国当前文化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剧团体制改革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首要目标是将“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以此促进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这方面,我市戏剧总团走在全国的前列。2005年。市委、市政府决定将剧团纳入第一批事业单位改革之列,由事业向企业改制,重塑市场主体。改制打破了铁饭碗,更打破了与市场之间的隔阂。剧团面向市场,广辟财路,牢固确立了遵循演出市场规律经营剧团的理念,按照群众和市场需求生产健康向上、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产品,增加演出场次,把市场定位调整到了乡村和社区,把送戏到农民家门口作为剧团开拓市场的突破口,走出了一条“通俗产品和精品生产并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的路子。
     
 楼主| 发表于 2011-4-10 19:35:3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周末戏苑》在百姓剧场正式开演 2011-04-10     4月10日消息:昨天晚上,由文化城会演厅改名而成的--“百姓剧场”600多个位置座无虚席,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新局、云阳镇联合主办的《周末戏苑》正式开演,市领导沈岳方、张红娣出席当晚的启动仪式,并观看了首场演出。
     “周末戏苑”是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新局“十一五”期间“建设新农村·文化村村行”活动的延续。旨在开辟新的惠民平台,培育更多的戏曲观众,进一步活跃城乡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 。”周末戏苑”以“百姓剧场”为依托、市戏剧总团为演出主体,将邀请省内外专业剧团、社会文艺团体及戏曲票友加盟,使广大戏曲爱好者不仅能欣赏到优秀剧目,也能圆舞台演出的梦想。“周末戏苑 ”将以戏曲为主、综艺为辅,每月利用三个周末作开放型演出,全年计划演出36场,以“低价位、高品质”经营服务理念为广大老百姓特别是中老年人提供看戏的好场所。昨晚首场演出的节目是新编大型传奇丹剧《岳贡缘》。
     
发表于 2011-4-10 20:38:2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1_186:}
发表于 2011-4-10 22:37:0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1_237:}
发表于 2011-4-11 07:52:0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南京
{:4_436:}
     
 楼主| 发表于 2011-4-11 11:02:3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中央媒体来丹采访剧团经验 2011-04-10
       4月10日消息:今天上午,文化部办公厅有关负责人带领新华社、 ...
齐梁君子 发表于 2011-4-10 19:12

中央级媒体来丹采访市戏剧总团  时间: 2011-04-11      
      我市戏剧总团在面临停办的困境下转企改制,以市场主体身份,扎根基层,搏击市场,闯出一条县级剧团逆境发展之路,这引起国内文化界的广泛关注。昨天上午,新华社、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国文化报、中央电视台等中央级媒体在文化部、省文化厅有关负责人的陪同下来丹,就我市文化体制改革的一些成经验和做法以及改革中遇到的难点等问题进行集中采访。
      市戏剧总团由原市锡剧团和丹剧团合并而成,以丹剧为主体,曾凭借《野塘婚礼》、《大哥,你好》、《称婆婆》等一批优秀丹剧剧目,唱红大江南北,在江苏乃至全国大赛中屡获大奖,曾被文化部授予“天下第一团”称号。1992年以后,受市场经济大潮冲击,剧团演出市场一直处于低迷状态,甚至面临倒闭困境。
      2005年,我市将剧团作为第一批事业单位改革之列,并积极稳妥地实施改制工作,重塑市场主体。据了解,近年来,市剧团瞄准市场找出路,经济效益逐年递增。2006年起,剧团积极参与全市“建设新农村、文化村村行”活动,承担起每年送戏下乡不少于100场的演出任务,并通过“团企挂钩”、演出冠名、随场广告等方式,走进集镇、乡村、社区、企业、学校。5年来,累计演出650场,观众达70多万人次。到2008年,剧团实现演出经营收入50多万,较2005年翻了两倍多。2010年实现演出经营收入近70万元。同时,剧团努力承担社会服务职能,社会效益显著提高。5年来,剧团精心编排了10余台面向农村、贴近生活、适应本地百姓口味的综艺节目和大型古装戏,每年连续转战100余个行政村,出现了多年未见的万人空巷齐看戏的盛况。此外,通过不断创新管理办法,坚持抓激励机制、人才引进、艺术生产等,剧团的发展活力明显增强。2010年,剧团编撰出版《丹剧音乐》一书,对丹剧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传承。今年年初,为进一步活跃城乡群众的文化生活,拓展服务空间,剧团积极举办百姓剧场“周末戏苑”活动。目前,我市正计划投入200万元,招收20名学员,并与专业院校联合培养,为传承发展丹剧事业打牢人才基础
发表于 2011-4-11 12:04:5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北廊坊
丹剧没有什么名气{:1_510:}
发表于 2011-4-12 17:24:1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LAN
{:4_437:}
发表于 2011-4-12 22:23:1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1_511:}继续加油哈,支持家乡出品~
发表于 2011-4-13 22:13:2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作为一名丹阳人,我骄傲~
发表于 2011-4-14 14:37:1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1_467:}
     
 楼主| 发表于 2011-4-14 16:40:2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丹剧没有什么名气
解放海南岛 发表于 2011-4-11 12:04

好酒也怕巷子深
名气就是宣扬出来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丹阳新闻网(https://www.dy001.cn) ( 苏ICP备05003163号 )

GMT+8, 2025-7-19 03:45 , Processed in 0.057855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Template By 【未来科技】【 www.wekei.cn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