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运河申遗首批预备名单公布 明年提交预审 2011年04月13日
来自国内的申遗专家学者和大运河沿线8个省35个城市官员12日至13日参加在扬州举行的中国大运河保护和申遗工作会议。会上对外公布了首批大运河申遗预备名单,共有132个遗产点和43段河道列入。
中国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时间较早、规模最大、线路最长、延续时间最久且目前仍在使用的人工运河,她是中华先祖智慧与创造的结晶,也是全人类共同的珍宝。中国大运河申遗是对古老大运河的一次“再发现”,也是对其价值的一次重新发掘,是研究、保护、整治、复兴这座古老运河的机会,中国大运河申遗已成为许多中国人的一个不能释怀的梦想。此次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等专业机构组织大运河保护和申遗专家委员会、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的有关专家,经过多次论证、现场考察和集体评审,形成了专家推荐的大运河申遗预备名单。包括了8个省35个城市的132个遗产点和43段河道。其中,132个遗产点中有65项符合世界遗产标准、能够代表运河突出价值的“立即列入项目”,67项后续列入项目;43段河道包括31项“立即列入河道”,12项后续列入河道。根据会商小组的决定,国家文物局还将会同交通运输部、水利部、国务院南水北调办等有关部委进一步研究和细分部分申遗河段。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在会上指出,目前大运河保护和申遗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遗产保护和环境整治等准备工作进度极不平衡,浙江、江苏、北京等某些河段的遗产点依然被垃圾覆盖,资源调查和档案建设等基础工作尚未展开;运河两岸不断进行的大规模建设活动依然严重威胁着运河遗产本体及其环境景观;有的地方重开发轻保护,违法建设案件屡有发生,甚至为了商业利益肆意破坏运河遗产。
童明康强调,在保护区域内,要严格控制影响大运河遗产本体及其景观风貌的商业开发项目,不宜搞统一设计、人工化、景观化痕迹明显的大规模建设工程;对于不符合规划内容、损害大运河遗产真实性和完整性的违法建设项目,要依法追究,决不允许出现一边保护一边破坏的现象。
据悉,大运河申遗时间表也已确定,2012年9月完成申遗文本提交预审,2013年8月前所有遗产点段完成准备工作并接受国际专家的现场评估,力争2014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