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的研究人员发现,阿尔茨海默氏症患者在发病前近十年,就已出现脑萎缩的症状。此项成果或许能帮助医疗界及早诊断出病症。 研究组在医学期刊《神经学》发表的研究结果,能让医疗界及早为健康的人作检查,确定哪些人日后有得阿尔茨海默氏症的风险,这或许能让医疗界找到治疗方法。 参与研究的美国芝加哥的拉什大学医学中心研究员托莱多-莫瑞尔说:“核磁共振成像技术(magnetic resonance measurement)所得数据,可能是一个重要的指标,能让医生知道哪些病人可能会得阿尔茨海默氏症。” 托莱多-莫瑞尔说:“若日后医疗界研发出药物或治疗方法,那些未出现症状,但得病风险高的人,将能从中获得最大的好处。” 阿尔茨海默氏症(Alzheimer’s disease,亦称早老性痴呆症)是一种由大脑病变引起的疾病,症状包括语言表达发生问题,丧失时间观念与方向感,记忆、计算、理解、思维等认知功能日渐衰退,反应迟钝,容易遗忘事物,另有一些人还会出现幻觉、妄想,甚至行为混乱等现象。此病至今还没有治愈方法。
研究组是以两组70来岁的健康老人为研究对象。他们让这群老人在拉什大学医学中心和马萨诸塞州综合医院接受脑扫描,他们跟进这群人的状况长达九年。在这段时间里,其中50名老人的神志维持健全,其余15个人则得了阿尔茨海默氏症。研究结果显示,大脑皮质(cerebral cortex)的特定部位萎缩得最严重者,最可能得此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