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末回老家,路经开发区某路段时,远远看到有一大群人拥堵在马路上,川流不息的车流也迅速舒缓下来,驶过小桥,眼前的影像逐渐清晰,原来是一辆崭新的速腾和一辆电动车相撞,速腾前脸被拉出数道狰狞的括痕,电动车扭曲倒地,一位小伙子倒在路面上,路边上还停了一辆装满杂物的小三轮,边上有几人神情焦虑地在打电话。显然是发生车祸了。与这些场景极不协调的是居然有几个人在起哄看热闹,“好像没死啊”,“撞死了可以省却很多麻烦”,“没死没死,动了”……交通事故自然有交警处理,这是他们的职责所在。驻足停留只会给路面添堵,所以没有围观迅速驶离了现场。
貌似很简单的一起交通事故折射出了这样几方面的社会问题。一是电动车主交通安全意识不强。生活的这座小城除了少数主干道能够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流外,其他路段即使已经装上了隔离栅栏依旧是交通混乱,自行车、电动车、三轮车、摩托车与汽车在马路上争地盘。除了规划不力外,主要还是不同车辆没有各行其道。特别是电动车可以达到时速40多公里,而且消无声息,骑车人的心态是反正我是弱势群体,汽车总得让着我,无疑成为最大的交通安全隐患。二是新手出炉较快手艺不精。随着物质生活的富足,人们对改善出行方式的欲望非常迫切,各大驶校报名人数也是场场爆满。受利益驱动、管理缺位,加上与权力部门间千丝万缕的联系,驶校不是以提高学员驾驶技术为培训宗旨,而是追求效益至上,于是在紧凑的学车时间过后让每位学员交上一定数额的攻关费,想方设法让学员尽快拿到驾照了事。于是每天都有很多马路杀手匆忙地奔波在大路上。三是时过境迁无聊的看客依然大量存在。刚才围观人群的议论声让人心潮起伏,莫名地为这些人感到悲哀。现在距离鲁迅先生生活的年代过去将近一个多世纪了,可同样的看客悲剧为什么还是在重复上演呢?有些疑惑是什么样的环境造就了这些个体的冷酷和麻木呢?
看来在通往和谐社会的道路上,我们真的还有很长的一段艰难跋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