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报网互动,我们一起找“爱心妈妈”
自4月15日丹阳日报报刊发了《废桥上的一段“蜗居情”》一文,至今已逾半个多月。然而,源自四方的爱心却依旧不断,如同汹涌的潮水涌向陈国忠、陈圆圆这对患难父女,原本冷清的小屋也因此充满了浓浓的人情味……在又一个“母亲节”到来之际,《丹阳日报》连同《丹阳新闻网》向社会发出“爱的倡议”,征集“爱心妈妈”,呼唤有爱心、有意愿、有能力的社会爱心人士伸出友爱之手,奉献自己的爱心,为圆圆带去母爱的温暖!
爱心传递绵延不断
一手拿着《丹阳日报》,一手拎着购物袋,这几乎成了前来小屋问候陈国忠父女的热心市民的同一“装备”。“这么些天来,送东西来的好心人太多了,大多数人还都不愿意留下姓名,表示只是略尽自己的一份心意,希望我和圆圆能好好地过下去!”除了发自肺腑的几声“谢谢”,腼腆、憨厚的陈国忠一时间找不出足以表达感激的言语。
几天前,两位各自带着孩子的妈妈,手拿着报纸在小屋前远观、比对了半天,未待陈国忠上前询问 ,一行四人却又离开了。然而未过多时,埋首修车工作的陈国忠一抬头,便发现两位妈妈领着孩子又回来了,各自手上都拎着大袋的零食和整箱的牛奶。而当陈国忠询问两位妈妈的姓名时,她们却不愿多说,只是告诉陈国忠他们就住在附近的杜巷村,以后有空还会带着孩子来看看圆圆。
除了附近村中常有人依迹寻至小屋外,丹阳城区也不断有热心市民按照报纸上所描述的地理位置摸索着找来。“他们特意坐了丹阳到大泊的公交车,下车后再一路问一路走过来。家里现在常有人来走动,有了欢声笑语,圆圆也开朗了许多!”陈国忠的声音中难掩深深的感动。
殷殷鼓励涓涓涌来
“这么多人送来这么多的东西,真的让我感激万分,我真不知道该如何表达自己的感谢。而且除了在物质上的给予,他们也都在精神上给了我很大的鼓舞。尤其是一位名叫施小平的先生,更是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鼓励我,叫我努力地丰富自己,以后能有自己的新事业、新生活!”陈国忠告诉记者,今年42岁的施小平与他一样,也是由流动修车开始做起的,但如今已经在我市开泰路经营了一家车辆配件商行,并做得很出色。
从本报报道中获悉了父女俩的情况,父女俩“蜗居”废桥演绎大爱情深的故事深深打动了施小平。连日来,施小平先后打了多通电话给陈国忠,不仅将自己白手起家的艰辛创业历程悉数相告,而且凭自己的经验为陈国忠做了规划、指了方向。几天后,施小平更是驱车前往小屋,实地与陈国忠深入交流。临走前,施小平再三叮嘱陈国忠一定要和自己保持联系,并承诺无论是货源提供、还是技术支持,只要陈国忠有需求,他一定会尽己之所能倾心相助。
在小屋唯一一张半米来高的小方桌上,摆放着陈国忠这几天正在看的一本有关“电动车修理”的书。“施先生说电动车修理肯定是越来越被需要的,而我现在只会修自行车,所以要多学点东西,以后的工作、生活才能更有保障!”正是有了施小平及众多市民的言语激励、精神鼓励,如今的陈国忠信心满满,他坚信自己一定能在不久的将来为圆圆创造更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爱心妈妈”进行时
得到来自社会各界的关注,不断有家长领着孩子来看望圆圆、陪圆圆玩耍,陈国忠看到女儿越发灿烂的笑脸,十分欣慰,然而一丝隐隐的担忧也渐渐占据了他的心头。“很多孩子都是妈妈领着来的,都是一般大的孩子,看到人家依偎在妈妈身边撒娇亲昵,看得出圆圆非常羡慕。有时候,孩子也会说想要个妈妈,让我心里很不是滋味。” 陈国忠无奈地告诉记者,因为自己各方面的原因,给圆圆找个新妈妈似乎已不太可能。尽管他会尽最大的努力给予圆圆最多的爱护,可母爱是无法代替的。
为了使圆圆能有一个没有角色缺失的成长环境,《丹阳日报》连同《丹阳新闻网》将为圆圆寻找“爱心妈妈”,以便今后在学习、生活中为她提供妈妈般的呵护和关爱。
圆圆所在幼儿园——大泊幼儿园在得知倡议后,当即决定由他们率先担当起“爱心妈妈”的角色。园长付味表示,在《废桥上的一段“蜗居情”》一文刊发前,园方并不十分了解圆圆的家境,只是清楚她没有妈妈这个情况,也适当地给予了圆圆较之其他孩子更多的关心。然而对于其家境困难等方面,一直以来陈国忠都未曾向幼儿园方提出过帮助需求。因此在报道刊出后,园方才真正了解到圆圆及爸爸的实际生活困境,园方便立即展开了行动,提供了各项帮助。
此外,其他班级的小朋友、家长们也自发地给圆圆送来了衣服、玩具等。作为圆圆的班主任,虞腊仙老师告诉记者,圆圆在学习上认真、努力,在生活中懂事而独立,比同龄的孩子更为乖巧。“但相比与其他孩子,我们也发现圆圆的性格有些内向,在陌生人多的场合便比较拘谨,不爱说话!”圆圆的老师们都坚定地表示:“我们以后就是圆圆的妈妈!”
在这亲情融融的五月,我们又一次迎来“母亲节”。人人都有母亲,可遗憾的是,不是每一个人都能享受到母爱,渴求母爱对于所有的孩子来说都应该是天经地义的。如果您想给予圆圆母亲般的关爱,如果您想成为“爱心妈妈”,请拨打爱心热线:86983119、13952836645。您的一次真情拥抱或是一句轻声问候,都将滋润一棵渴望爱的幼苗,让她感到分外温暖!请您倾听孩子的这声呼唤:“阿姨,我能叫您一声妈妈吗?”请您回应这个心愿:“孩子,我愿意做你的妈妈!”(张钰婷 尹媛 蒋跃军)
新闻回顾:http://www.danyangnet.com/yaowen/2011/04/15/108811.shtml
http://www.danyangnet.com/yaowen/2011/04/22/109257.shtm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