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朝诗人贺知章不仅诗文精佳,且书法品位颇高,并以草书名世。李白在《送贺宾客归越》诗中将其书法喻为王羲之,诗中写道:“镜湖流水漾清波,狂客归舟逸兴多。山阴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
贺知章的书法存世极少,爱好书法者视为珍品,现存尚有绍兴城东南宛委山南坡飞来石上的《龙瑞宫记》石刻和流传到日本的《孝经》草书。现可见的草书作品只有《孝经》,本卷以草书写“今文孝经”本文,无署款。据卷末小楷识语“建隆二年,冬十月重粘裱贺监墨迹”, 卷后有明陈献章题跋,推测为贺知章之作。北宋《宣和书谱》中亦著录有贺知章所书孝经,十七世纪后半期传入日本,明治年间由近卫家进献日本皇室,由宫内厅三之丸尚藏馆收藏。
贺知章的草书,用笔酣畅淋漓,点画激越,粗细相间,虚实相伴;结体左俯右仰,随势而就;章法犹如潺潺流水一贯直下,充分地体现了他那风流倜傥,狂放不羁的浪漫情怀。窦泉在《述书赋》中就赞其草书:“湖山降祉,狂客风流,落笔精绝,芳词寡俦,如春林之绚采,实一望而写忧。”窦蒙注云:“知章每兴酣命笔,忽有好处,与造化相争,非人工所到也”。 窦氏兄弟评论唐代名家书法多讥贬,惟独推崇贺知章,对其厚爱有加,可见非同一般。吕总《续书评》则以“纵笔如飞,奔而不竭”来形容他的书法,由此拉开了盛中唐草书浪漫风气的序幕。
《孝经》字帖字迹匀称,笔势圆劲流丽,结构布局端庄秀美,一种清峻之气流溢于字里行间。但本书最大特点在于用笔速度飞快,速度始终贯穿于整个笔力的运动过程,并发生极其重要的作用,它与其它各种形式因素相互制约、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纵观《孝经》中体现速度的处比比皆是,如“离”、“也”、“其”等字。正如同时代的孙过庭在《书谱》中描述:“一画之间,变起伏于锋杪;一点之内,殊衄挫于毫芒”。
该书的线条之美完全在于驾驭毛笔的能力,在于体现出线条的力度与感情内涵。其根本要素在于笔法。运笔的最佳境地是能触变成态,写出提按顿挫、方圆转折、粗细长短、正斜曲直、轻重疾徐、纵横刚柔、飞转流动、起伏跳宕等线条,使空间线条美中具有运动的时间性,表现出万物的姿致意态和生命的节奏。
温庭筠在贺知章评书中说:“知章草书,笔力遒劲,风尚高远。”此书法中锋行笔,圆浑苍润,尤其是勾挑之笔,顿如山安之后,趯然而起。从结体上看,非常开阔,字形摇曳摆动,机趣横生。这样将点画的厚重、结体的宽博、章法的倾侧综合起来,烂漫奔放与稚拙自然交相辉映,气象旷达而排奡,点曳自信与布白开合,妙合无间,内力腾跃而雄逸,产生了非常强烈的独特风格。
贺知章雍容省闼,高逸豁达,为一代清鉴风流之士。尤喜好在饮酒中乘兴书写诗文,直到纸尽方止。施宿在《嘉泰会稽志》里称:“凡人家厅馆好墙壁及屏障,忽忘机兴发,落笔数行,如虫篆飞走,虽古之张(芝)、索(靖)不如也。好事者供其笺翰,共传宝之”。当时人们还将贺知章的草书与秘书省的落星石、薛稷画的鹤、郎馀令绘的凤,合称为秘书省“四绝”。 |
-
孝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