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ffgg 于 2011-6-7 21:36 编辑
坚强母爱重燃儿子生命之火
来源:丹阳日报 时间: 2011-05-31 胡玉芬 李傲辰
即将大学毕业的王亦恺
[接受采访的同时,贡晓晖还在帮儿子进行康复训练。
| 王亦恺自强不息的事迹打动了一位河北姑娘的芳心,收获了爱情。 |
对于“王亦恺”这个名字,也许有人会觉得有些陌生,可是提起2005年7月新世纪花园门口的那场车祸,许多人至今仍会发出一声声惋惜的叹息:可惜了,那么优秀的孩子!”其实,在这场车祸中受重伤的孩子就是从省丹中毕业、刚拿到东南大学录取通知书的王亦恺。6年过去了,在生死边缘徘徊了一回的王亦恺现在怎么样了呢 ?敲开王亦恺的家门,温馨的套房内,王亦恺正和父母亲在一起吃晚饭,明朗的谈吐,秀气的举止,坐在那里的他让人怎么也看不出那场车祸的痕迹 。王亦恺说,不再灵活的左脚和左手还是给他的一生留下了抹不去的印迹。
回忆起2005年7月,那从极喜到极悲的一段日子,王亦恺母亲贡晓晖脸上的笑容就渐渐地隐去。
一直都极优秀的儿子从上学起就没让她操过多少心 。回忆起车祸前的王亦恺,贡晓晖眼中有着淡淡的骄傲:王亦恺从小便对数字有着过人的敏锐反应,上幼儿园的时候他参加镇江市举办的智力竞赛,获得了二等奖 ;上学后他又屡获各种数学竞赛奖,江苏省小数报竞赛一等奖,全国华罗庚金杯赛银牌 、江苏省数学竞赛一等奖 ;随后他被保送进入省丹中就读 。”一连串的辉煌似乎也为王亦恺编织好了未来之路。
王亦恺就在这一帆风顺中成长着,2005年7月11日,王亦恺以632分全班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被东南大学建筑系录取了。喜悦中的父母应允他次日为他买一台电脑。
然而,命运就在此时发生了转折。
2005年7月12日,买电脑回来的路上,一场车祸让王亦恺及家人的人生从此发生了改变。在离家不远的一个弯道口,王亦恺被一辆白色赛欧小轿车撞倒,当即昏死过去。
已到中午12点,父母等他吃饭,左等右等都不来,贡晓晖就打他的手机,却是一个陌生人的声音,说:你家孩子出事了 。”贡晓晖跌跌撞撞跑到小区门口,就看见儿子躺在马路边,她扒开儿子的瞳孔一看,发现瞳孔都散大了。“我儿子没有命了……”她疯了似地联系车子,打电话给医院请求安排紧急抢救 。很快,王亦恺被送上了手术台,他的左右脑都有出血病灶,当天就开了两刀,清除颅内出血。因严重的脑外伤,在重症监护病房抢救了整整十天,血还是无法止住,他又被转到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在脑袋上又开了三刀。
短短一周内王亦恺连续进行了五次开颅手术,父母承受着常人难以承受的痛苦,伴随着一张张病危通知书,贡晓晖的精神几乎崩溃,不吃不喝也不睡,她坚持不肯用安定镇静,生怕上帝会趁着她睡着的间隙将儿子从她的身边掠走。为了防止她精神分裂,医院的同事们不得不给她强行注射安定 。过重的伤势让医生们束手无策,最后一次手术后,主治医生也无奈地摆摆手说:我们已经尽力了,只能死马当活马医了 。”甚至有好心的人劝她“长痛不如短痛”。此时贡晓晖已经彻底倒下了,躺在床上滴水不进,除了眼泪,只有一句话:我儿子是那么优秀的一个孩子,他不会狠心离开我的。”一个月后,王亦恺奇迹般地从死亡线上挣扎出来,贡晓晖带着他到省人民医院康复科进行治疗。由于右半边脑袋几乎全部损坏,他的脑功能评分非常低,只有20分,接近于痴呆,生活不能自理,贡晓晖和丈夫精心伺候着他,不停地给他翻身,换尿布,按摩全身,还时常把他搬到轮椅上坐坐 。十个月后,王亦恺终于醒来,“恺恺,你能认出我来吗 ?我是妈妈啊!”但是王亦恺却连母亲也认不出了,只是一个劲地喊妈妈为“阿姨”,喊爸爸为“叔叔”。
那十个月里,除了去医院,贡晓晖从不出门,更不敢上街,看到人家孩子背着书包上学就会止不住掉眼泪。
为了给王亦恺去上海补颅骨,挂号排队两三个月才轮到他。因为当时王亦恺行动很不方便,去住院要做很多准备,又怕去迟了床位被别人先占,一接到电话通知,贡晓晖立马只身赶到华山医院去办入院手续 。谁知医院要求病人到场才能办理,贡晓晖再三求情不成,急得在医院嚎啕大哭,医生们最后被她打动,破例先把床位留下 。贡晓晖办妥手续,连夜赶回家收拾东西,第二天一早就用救护车载着儿子冒着浓雾赶往上海,一路上不停打电话给上海,告知行程,请求无论如何保留床位。入院后,主治医生让他们权衡利弊:手术风险很大,王亦恺的生命很有可能在手术中就停止 。王亦恺的爸爸害怕了:“我们要不就回去吧,至少还能看到孩子在跟前。”贡晓晖却“狠心”地坚持“宁可做过也不错过”。她说:曾经那么优秀的一个孩子,我不想让 如今,笑容又出现在了一家人的脸上。
他的一生痴痴傻傻地度过 。”医生在王亦恺脑袋里装了引流管以清除脑积液,还用肽合金修补头部两侧手术去掉的颅骨 。手术后第二天,王亦恺终于醒了过来:妈妈我身上疼 。”看到儿子突然清醒过来,被儿子称呼了大半年阿姨叔叔的贡晓晖和丈夫激动得抱头痛哭。
看到希望的贡晓晖不肯就此放手,她要重新找回曾经那个聪慧活泼的孩子。
从那时起,贡晓晖陪着王亦恺走上了漫长而艰辛的康复之路 。对王亦恺实施感觉统合训练,让他体内的感觉器官得到刺激,以便大脑皮层受刺激后,对这些感觉器官进行分析,进行网络的重新建立。在近两年时间里,王亦恺前后12次住进医院康复科针对脑神经网络进行“刺激”训练,治疗师用冰水、针灸、木棍、脑电疗等进行温、痛刺激;通过几何拼图、搭积木培养空间能力 ;背诵英语单词、记电话号码提高记忆力 。大脑皮层对这些感觉器官进行分析,重新建立“网络”系统……医生们欣喜地看到,王亦恺的智力和体能都在飞快提高。为了节约费用,母亲当起了儿子的家庭康复治疗师,帮其按摩推拿、牵伸,家里有好多简易的康复锻炼器械,他每天要练习七小时以上。为矫正腿部肌肉痉挛,他必须靠墙在一个斜板上站半小时,常常痛得汗直淌 。注射肉毒素,一次要打20多个针眼,他一声不吭 。由于刻苦锻炼,他的四肢肌肉一点没有萎缩 。康复一段时间效果变慢了,母子俩就再到医院康复科学习新的方法 。患病两年里,妈妈寸步不离地陪了他一年半。
王亦恺在恢复意识后,母亲就开始通过数字帮助他恢复记忆 。玩扑克牌“24点”游戏,提高心算能力 。医院里招商银行的电话,母亲也会让他背下来,还有家人的身份证号,朋友的手机号等,只要他想记住这些数字,他就不会轻易忘记 。他大脑对数字的敏感常常让人吃惊。
2007年8月25日,在历经了两年多的磨难与生死挣扎,贡晓晖一家终于伴着王亦恺走进了东南大学的校门,虽然从建筑系转至了会计系,王亦恺的大学梦想终于在母亲双手为他插上重生翅膀的同时实现了。办完手续在新生报到处,贡晓晖亲手为儿子戴上东南大学的校徽,母子俩合影留念 。贡晓晖感慨万千,这已经是她第二次站在新生报到处了。2005年王亦恺拿到录取通知书,却因车祸重伤成植物人,上学的事根本想都不想 ;2006年,王亦恺清醒过来了,新生报到时他们一家来到东大申请入学,但当时王亦恺状况还不太好,向学校说明情况后父子俩走了,留下贡晓晖一个人,站在报到处痛哭好久……那天,贡晓晖站在报到处激动地说:那时怎么也不会想到还有今天!今天我开心得不得了,真的,今天的阳光也特别灿烂 。对儿子我并没有特别高的期望,只希望他首先能顺利完成学业,然后能自食其力,做他自己想做的事情,我的使命也就完成了 。”面对人生的再一次重生,王亦恺最感谢的就是做医生的母亲 。在母亲爱心陪伴和支持下,王亦恺又迈入了人生的正常轨道中。
“母亲用撼动天地的爱重新燃起儿子的生命之火。”王亦恺在自己《残疾的完美》博客中,一个字一个字敲出了催人泪下的短文:母亲日日夜夜守在床边,一口一口地把饭菜送进我嘴里,大小便失禁的我床褥却总是干干净净的 。是母亲的坚持让我获得新生,母亲一边精心地照顾着瘫在床上的我,一边咬紧牙支撑着这个被车祸拖到崩溃边缘的家庭,承受着一个女人生命无法承受之重。母亲赐予我两次生命,来世我们续写母子情缘。
为了读完这四年大学,为了不让丢失过的“记忆”影响学业,贡晓晖陪着王亦凯用坚持、用毅力续写着重生的奇迹。王亦恺在用不灵便的双脚迈进大学校门时曾面带微笑信心十足地说:别人用1个小时的时间学习,我会用4个小时的时间去学习,我相信,我会赶上同学的 。我希望,四年后,走出校园的时候比现在更开心 。”四年,对于充满朝气的大学生来说,几乎是弹指一挥间 。可是对于王亦恺来说,却是要经受怎样的考验:东南大学江宁校区4000亩之大,从教室到宿舍,从食堂到图书馆,中间可能有不少路程,还有上下楼梯,每次从公寓到教室他就要走半小时。
贡晓晖眼含热泪激动地告诉记者:恺恺真的做到了。在东南大学就读的四年里,王亦恺没有缺过一节课 。记得有次台风登陆南京,可王亦恺硬是穿着雨披、顶着台风用着不甚利落的双脚坚持走到教室上课 。”也许是经历了太多磨难和感受了很多人间真爱,大学期间,王亦恺爱上了写作,他参加了东南大学文化节征文比赛,获得一等奖 。由于在校期间表现突出,被评为“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
如今,收获了爱情的王亦恺即将大学毕业,虽然因为手脚的不便会让他在找工作时遇到不少困难,可王亦恺仍以乐观积极的心态面对着未来,他说:这点挫折困难不算什么!妈妈给了自己第二次生命,相信这次的生命自己将活得更加精彩。
严重脑外伤后康复效果如此神奇,王亦恺创造了神话!“那段日子是怎么过来的,现在都记不清了,只有那种度日如年的煎熬感还深刻地留在记忆中 。”记者告别时,她感慨地说:还有很多家庭正经历着同样的磨难,我想告诉他们,不要放弃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