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穷排场”与“富寒碜”
某日回农村老家与一长辈拉呱。该长辈盛赞北京奥运会如何如何“史无前例”,言语间颇为洋洋自得,好像中国早已经是“世界第一”,而他也因此沾光不少。我则不以为然,反诘说,其实中国属于“国富民穷”,平均下来,排到世界100多位,离“富裕国家”还相差甚远,动辄倾一国之力,将排场做到“史无前例”,是否理智之举,大可商榷;况且哪一届奥运会不都是史无前例?长辈不解,又说我国得了多少金牌,拿了多少第一。而我则问:你知道人家办了几届奥运会,我国都曾无一人参加吗?又问你知道外国运动员大多“业余身份”,平时训练科目、聘请教练、吃用开 销等均须自掏腰包而非国家供养,而我国运动员、教练员几乎个个成为“公务员”吗?长者无言,但仍对我忿忿不解!
近日看报,有一篇《省钱的开幕式》,说的是韩国、北欧,包括法国举办冬奥会和世界杯,竟然没有一点“气氛”,连宣传标语、彩旗、气球都不打。国人讥笑为过于寒碜。而人家则说财力有限,钱要花在刀刃上。更有甚者,他们搭的看台,开幕式之前,就已经被下届承办城市整套买去了,为的也是节约。你再看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建校150周年庆典,那就更“寒碜”了,既无大场面也无大排场,连主持人和介绍来宾的程序都省了,完全以教师 和学生为主体,体现了学校尊师重教的核心价值观和真正的人文意识。
又想到若干年前苏北一些县市办这节那节,不但场面隆重而且还全城大游行,以示气派。而上海办一些节则简单到开幕式在室外某一个不大的空间里,十几分钟就解决问题,其简洁、大气、自信与效率,自不待言。
这可能就是穷排场与富寒碜的辩证关系吧。一如过去小人物或金榜题名或功成名就,必敲锣打鼓,衣锦还乡,以示张扬。想当年,毛泽东同志回韶山,就轻车简从,低调的很。时任湖南省委书记的王任重为此曾赋诗一首:“韶山风光依旧,人世几经沧 桑。壮志已成大业,何须衣锦还乡。”是啊,毛泽东都当了一国之主、人民领袖了,还需衣锦还乡,生怕人家不知道吗?!穷人家办事,常因怕人看不起,嫌寒碜,而煞费苦心,大动干戈,甚至打肿脸充胖子。而富人家办事,常因事情办得多,见识多,反而不事张扬。试想,欧洲那些被国人讥笑为寒碜的国家,哪个不富得冒油?人家讲究的是节俭、文明、实在,注重的是内容而不是形式。我们却常常反过来了,这恐怕正是许多“史无前例”背后潜藏的“穷人心态”的表现吧。由此可见,我们的改革与发展、文明与进步的道路还有得要走呢。
刊登于2011年6月17日《丹阳日报》http://www.danyangnet.com/qasp/2011/06/17/113315.shtm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