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医改之初,喊得最响的口号就是改变以药养医现象,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一年多过去了,新医改见成效了吗?
实现药品零差价以后,很多基层医院出现了运营困难,绩效工资迟迟没有落实,而上级主管部门却在此时推出了“药占比”考核,一个原本在二、三级医院实行多年,并已被证明是失败的考核手段,因为它不仅不能降低患者看病所承担的药品费用,反而导致了各种检查、治疗的泛滥。
试问:药品零差价以前,基层医院享受着药品利润的时候,没有被要求降低“药占比”,减轻患者的药品费用,却在新医改之后,基层医院失去药品收入出现运营困难时实行该考核,显而易见,就是迫使医院增加检查、治疗等非药品收入解决自身的生存问题,而为此买单的却是患者。
基层医院主要承担的是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没有大型的检查设备,治疗也是以药物为主,但在药占比的考核下,医生被逼着绞尽脑子地去开化验单,以常见的高血压为例,大多数患者只需要在门诊量个血压,予口服降压片治疗,但是为了达到50%的药占比考核标准,往往要求做心电图,血生化等检查,以至于患者经常抱怨:检查做了一大堆,药就开了一盒。再以感冒、咳嗽为例,动不动就被要求做血常规,胸片检查,但这些常见病一般通过询问病史,查体就能做出诊断,可是在严厉的药占比考核下,医生只能违心地去多开化验单,否则月底考核时,一月的辛苦工作换来的可能是负工资。
医疗体制改革了这么多年,为什么每一条改革的道路多走向了死胡同,根本原因就在于那些政策的制定者们从来没有真心实意地要为人民担负起医疗这座大山,却引导老百姓把“看病难、看病贵”归于医院的逐利,医德的缺失,用心之险恶,令人发指。此情此景同样可见于房改,教改。
绩效工资不能落实,上级主管部门不奔走呐喊,却以此种方式陷基层医院、医生于不利,与“逼良为娼”又有何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