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阿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660|回复: 18

茅盾文学奖首轮投票引质疑:8名作协领导进前10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8-10 15:56: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2011-08-10 12:50:50 来源: 新民网 

     第8届茅盾文学奖评奖委员会日前公布了第一轮投票结果,81部作品进入下一轮评选。方方的《水在时间之下》排名第一,得票前10名作者中,省级的作协主席、副主席占到了8位。

     文坛大腕纷纷入围

     虽然没有公布具体得票数,但中国作协公布的这81部作品名单是按得票多少排序的,前三名分别是方方的《水在时间之下》、毕飞宇的《推拿》和刘震云的《一句顶一万句》。第四到第十名获得者分别是刘庆邦、阿来、关仁山、红柯、刘醒龙、莫言、凌力。10人中有8人是省级作协的主席或副主席,有的还是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甚至中国作协副主席。苏童、韩东、叶兆言等文坛大腕也都纷纷入围。与此同时,严格意义上的网络文学作品仅有1部《遍地狼烟》入围,在名单中标注的首先是作者的本名李晓敏,其网络名“菜刀姓李”被备注在括号中。另外,郑彦英的《从呼吸到呻吟》和顾坚的《青果》虽然是由网站推荐的,但并非纯粹的由网络文学作者创作的网络文学作品,只是曾在网站连载。

     网友质疑评选标准

     对于这份“大腕云集”的入围名单,一些网友表示质疑,认为茅盾文学奖仍然是老牌作家的天下,评奖者的文学喜好太过传统。有网友甚至提出,单从读者阅读量论,这些作品没有一部比得上《盗墓笔记》,“把故事讲好才是检验小说好看与否的首要标准。”《盗墓笔记》因为尚未完本,早在初选阶段就已被淘汰。不过亦有网友表示,网络文学想要异军突起没那么容易,任何一部好作品都离不开人文关怀,单靠情节取胜只是玩弄技巧,过眼云烟而已。

     最终结果仍存变数


     记者昨天采访到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茅盾文学奖评委。他告诉记者,第一轮评选61位评委被分成了6个组阅读、讨论,可能目的就是为了避免意见太集中。第一轮原本要评出80部入围作品,每位评委可以投的赞成票不能超过80部,但因为有两部作品得票数一样,所以最后定为81部。这位评委表示,虽然目前大牌作家们的得票数比较靠前,但目前的排名并不等于最终排名,因为随着一轮轮投票的进行,留下的作品越来越少,进入另一个层面,可能排名会出现很大的变化。另外,该评委认为网络文学写作随意性比较强,大部分作品从文字、语言的精致程度来说还达不到茅盾文学奖的要求。

     据了解,《茅盾文学奖评奖条例》规定,评奖委员会经三轮投票选出不超过20部提名作品;在提名作品中经两轮投票选出不超过5部获奖作品。投票实行实名制,各轮获选作品篇目向社会公布。自第三轮投票起,将同时公布评委实名投票情况。
     
发表于 2011-8-10 16:20:1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盗墓笔记能获奖?太不严肃了。
     
发表于 2011-8-10 16:43:0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南通
文学离开了“人”,“责任”,那是不能成为文学的。“把故事讲好才是检验小说好看与否的首要标准”是好看与否的标准,却不是好小说的标准
     
发表于 2011-8-10 16:43:0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南通
文学离开了“人”,“责任”,那是不能成为文学的。“把故事讲好才是检验小说好看与否的首要标准”是好看与否的标准,却不是好小说的标准
 楼主| 发表于 2011-8-10 16:54:1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茅奖"首轮投票刘亮程《凿空》排名22
http://www.tianshannet.com 天山网   2011年08月10日 10:09:59   
     乌鲁木齐在线讯(记者李卿报道)8月7日,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评奖办公室公布首轮投票结果,产生进入下一轮评选的81部备选作品。其中,新疆作家刘亮程的《凿空》排在第22位,网络文学“冲茅”军团仅余《遍地狼烟》,排名75位。

      记者从中国作家网了解到,8月6日下午,61名有投票权的评委,对178部参评作品进行投票表决,产生进入下一轮评选的81部备选作品。本月15日将评出20部备选作品,最终获得茅奖的5部作品则有望在本月20日评出。

      中国作家网公布了备选的81部作品,按照得票多少进行排序,方方的《水在时间之下》目前居于首位,紧随其后的是毕飞宇的《推拿》、刘震云的《一句顶一万句》、刘庆邦的《遍地月光》,以及阿来的《空山》。莫言、苏童、韩东、叶兆言等文坛大腕的作品纷纷入围,其中,新疆作家刘亮程的《凿空》则排在22位,成为唯一上榜新疆作家。记者告知刘亮程他的《凿空》入围首轮,他并不惊讶,他说:“茅盾文学奖的评奖过程很复杂,这不过是第一轮。《凿空》是我去年的作品,入围首轮是‘理所当然’。”

       值得一提的是,本届茅盾文学奖首次接受网络文学作品参评,曾被视为一个重要变革。在最早公布进入评选环节的180部作品中,曾有6部网络文学作品申报成功,但经过本轮投票,网络文学仅余《遍地狼烟》一部作品,其余全部折戟。有网民情绪悲壮地表示:“‘菜刀姓李’和他的《遍地狼烟》,是在‘为捍卫网络小说的尊严而孤独应战。’”
稿源: 乌鲁木齐在线
     
发表于 2011-8-10 17:16:0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有中国特色的评奖!
     
发表于 2011-8-10 17:16:0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有中国特色的评奖!
 楼主| 发表于 2011-8-15 11:57:0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茅盾文学奖第三轮入围结果公布 阿来意外被淘汰
     昨晚,第八届茅盾文学奖(以下简称“茅奖”)评奖委员会公布了进入第三轮的30部备选作品。而同样在昨天,针对之前网友对于“茅奖”评选“官僚化”的质疑,“茅奖”评奖办公室主任胡平就此事对外进行了说明。

    此番入围第三轮的作品中,之前在第二轮排名第十、著名作家阿来的《空山》意外被淘汰。这也是淘汰作品里先前排名最高的一个。此外,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天津作家协会主席蒋子龙的作品《农民帝国》却在此番投票中从先前的第九位跃升至榜单首位。毕飞宇的《推拿》、莫言的《蛙》暂时分列二、三位。

     在第二轮结果公布时,曾有读者质疑评选结果,认为当时的前十名中有八名省级作协主席或副主席。“就是官僚之风太浓太重!”有网友在微博上写道。

     昨日,“茅奖”评奖办公室主任胡平就此事对外进行了说明。胡平表示,“结果是比较靠近公正的”、“内行人能看出来”。

     但胡平同时坦言,对于大众对评奖存在一些不信任的情绪是可以理解的。“我只能说,从本届茅奖评委会来讲,的确想把这个奖办好、办公正。大家在尽力,因为都想维护一点神圣的东西。而组织者安排了实名制和大评委制,都是朝这个方向努力。”(记者 赵振宗)
稿源: 法制晚报
     
发表于 2011-8-15 16:09:3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回复 8# 沙漠与水乡遥望


    结果在意料之中!
 楼主| 发表于 2011-8-17 11:59:4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茅盾文学奖评委会回应作协领导作品也参评争议
来源:大洋网-广州日报 2011年08月17日05:15
  
  据新华社电 “这是一个公平的过程,是基于每个评委的责任感和学术水准的评选。我们在裁判作品,社会在裁判我们。”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评委会副主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高洪波16日说。

  16日举行的第八届茅盾文学奖第二次新闻发布会公布了本届茅盾文学奖的20部提名作品。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评委会相关负责人在发布会上回应了近期社会对于评奖工作的质疑。

  作协领导作品占相当席位

  根据新闻发布会公布的信息,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评奖工作启动以来,3月初开始征集参评作品,5月中旬评委开始分散阅读参评作品。从8月1日起,经过三轮实名投票,“赛程”过半的评奖工作遴选出刘醒龙的《天行者》、刘震云的《一句顶一万句》等20部提名作品。

  自首轮投票结果公布以来,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评奖工作即引来争议不断,例如首轮备选作品的作者中省一级作协主席、副主席占了相当席位。对此,高洪波表示,作协主席、副主席本身就是因为具备一定实力,才能担任此职务。他们的作品参评文学奖是一个合理的过程。他们被提名是因为具有创作实力,写出了好作品。

  “我们非常渴望做好评选工作,做到公平公正,给社会、文学交一份满意的答卷。”高洪波用“如履薄冰”来形容本届评委会班子的工作状态。他认为,这20部提名作品在4年来出现的8000余部文学作品中很具有代表性。

  不会放弃让网络文学作品参评

  首次接纳网络文学参评是本届茅盾文学奖的一大亮点。但16日公布的20部提名作品中并没有网络文学作品。评奖办公室主任、中国作家协会创作研究部主任胡平表示,评委会了解了近两年出现的优秀网络文学作品,希望这些作品能够参选,但最终只有8部网络文学作品参评。

  在胡平看来,某种程度上,网络文学作品的写作目标和茅盾文学奖评选规定是矛盾的。通常情况下,网络文学作品如果在网上“火”了,一般都要写续集以扩大影响。但是传统文学更多考虑的是在20万至30万字内完成一部经典作品。除非作家有系统的写作计划,作品完成后一般不会写续集。而茅盾文学奖评奖的一个规定就是多卷本作品应以全书参评。

  “我并不认为网络文学都是大众文学、通俗文学。网络文学中也有很严肃的作品,比如《大江东去》。由于有这样一部分网络文学作品存在,茅盾文学奖无论何时都不能放弃让网络文学参评。”胡平建议,针对面向大众、走畅销书路线的文学作品,可考虑单设奖项,例如参照电影界分别设立金鸡奖和百花奖的做法。
     
发表于 2011-8-17 12:40:0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文学评奖如临唱歌:民族唱法、美声唱法、通俗唱法,不是一个档次怎么比。
 楼主| 发表于 2011-8-21 09:27:0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茅盾文学奖揭晓最长小说获奖惹争议 共450万字
来源:重庆晚报 2011年08月21日01:09
  茅盾文学奖揭晓
  写得好不如写得长《你在高原》共39卷,450万字

  最长小说获奖惹争议  

  昨日,第八届茅盾文学奖公布了获奖名单,张炜《你在高原》、刘醒龙《天行者》、毕飞宇《推拿》、莫言《蛙》、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5部作品获奖,重庆作家无一斩获。张炜的《你在高原》共有450万字,相当于6部120回的《红楼梦》,以“长”取胜遭到了广泛的质疑。

  重庆晚报见习记者 陈柯羽

  评论家张颐武:《你在高原》的特点就在不可思议的长度,写得长就是独特性。这可能超出了我们的理解力。

  评委孟繁华:茅奖是在不断改进的,评委规则、方式都在不断改进,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

  评论家雷达:这么大的范围,有些好的作品没选上,也很正常,这次的实名投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人情因素。

  5位获奖者4位来自作协

  第八届茅盾文学奖总共有180部长篇小说入围,最终获奖的5部作品通过5轮投票产生,共有62位评委实名一以贯之地参与投票。从本次获奖的5部作品来看,现实题材成为主导。张炜长篇小说《你在高原》讲述了一段行走的故事、刘醒龙所著的《天行者》则讲述了民办教师艰苦卓绝而充满希望的故事、莫言所著的《蛙》讲述从事妇产科工作的乡村女医生姑姑的人生经历,毕飞宇则通过推拿讲述的是一群盲人推拿师内心深处的黑暗与光明,刘震云则是通过《一句顶一万句》教人如何说得上话,说好话。5位获奖者中,除了刘震云其余四位均为中国作家协会的成员,这让不少人质疑茅奖成了体制内的自我狂欢。

  人气作品落败读者不满意

  在本次获奖的作品中,《你在高原》受到的质疑最大,该书共有39卷,450万字,被称为史上最长小说。不少读者认为,这样的作品要读完就已经非常困难,不清楚评委是依据什么在进行评判。相反,读者呼声非常高的作品却最终铩羽而归,像描写秦朝兴亡生灭过程的长篇历史小说《大秦帝国》在42强时就被淘汰,在茅盾文学奖最终公布之后,不少读者希望评委能去网络上听听大家的声音。

  《大秦帝国》获奖会遭炮轰

  昨日,重庆晚报记者在第一时间采访了此次茅盾文学奖的评委之一、作家麦家。谈到受众多读者喜爱的长篇小说《大秦帝国》为何败北,麦家一针见血,“这部小说的主题思想出了严重问题,他的整个小说都在美化暴秦、贬低儒家,与现在的社会价值体系相悖,它如果最后获奖的话肯定会引起读者的炮轰。”而对于网络小说未能获奖,麦家回应:“网络小说放在文学平台上来看,有一定的局限性。厚度不够,大多数的作品都是在故弄玄虚、谈情说爱,不能让读者产生共鸣,缺乏思想性,这就像一道菜里没放味精,少了点味道。”

  剖析

  重庆作家,文学性差了点

  本次茅盾文学奖,重庆共有4位作家的作品入围,张者创作的《老风口》和歌兑的《坼裂》更是进入了前20强,但最终还是未能如愿。

  失败也是一种鼓舞

  重庆作家协会主席黄济人昨日在接受重庆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重庆的长篇小说创作一直比较弱,这次有两部作品进20强对于重庆作家们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鼓舞,所以可以说我们虽败犹胜。当今的重庆长篇小说在创作上仍然有很多不足需要改进:“首先是文学准备不够充分,其次是创新精神有所欠缺,以及对自身经历的剖析太少。”

  文学性还有所欠缺

  张者创作的《老风口》和歌兑的《坼裂》进入了前20强,这也是重庆文学界冲击茅盾文学奖以来取得的最好的成绩。谈到此次重庆作品的败北,张者称不够文学是最大的致命伤,“茅盾文学奖追求的都是纯文学纯艺术的东西,而这恰恰是重庆作家的软肋。”另一位入围的重庆作家王雨则认为重庆作家名气太小,难引起足够的关注和重视。

  获奖作品销售情况不佳

  昨日,重庆晚报记者从重庆精典书店了解到,此次获得茅盾文学奖的5部作品在重庆的销售情况都不理想。刘震云的《一句顶一万句》从2009年出版以来,一共卖出30几本,这本书也是这5部作品里卖的最好的一部。张炜的长篇小说《你的高原》目前还未到货,但是据书店的工作人员透露,这种纪实文学类的作品销售情况一般都不会太好。重庆书城相关负责人也告诉重庆晚报记者,这几本书在书城的销售情况并不理想,基本上没有什么销量,莫言的《蛙》和毕飞宇《推拿》书城都未引进。
 楼主| 发表于 2011-8-21 09:29:4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茅奖获奖作品揭晓 《你在高原》票数最多惹争议
来源:京华时报 作者:袁洪娟 2011年08月21日04:10










  昨天,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评奖办公室公布了本届5部获奖作品,张炜的《你在高原》、刘醒龙的《天行者》、莫言的《蛙》、毕飞宇的《推拿》、刘震云的《一句顶一万句》获奖。票数最高的《你在高原》引发了最大的争议。

  评奖结果

  获奖作品均超45票

  昨天下午1点20分,本届茅奖评奖办公室发出第8号公告,称评奖委员会昨天上午进行了第五轮投票,产生了5部获奖作品。它们分别是《你在高原》(张炜/58票)《天行者》(刘醒龙/56票)《蛙》(莫言/54票)《推拿》(毕飞宇/48票)《一句顶一万句》(刘震云/45票)。

  从投票结果来看,五部获奖作品与落选作品所得票数差距悬殊。五获奖作品票数都在45票以上。落选作品中,关仁山的《麦河》票数最多,得到15票。其他落选作品皆在10票以下。

  茅奖结果公布后,在网上启动的“在五部获奖作品中,你最喜欢哪一部”投票活动。截至发稿时,有560多人参与投票,刘震云的《一句顶一万句》以360多票遥遥领先,这一结果与茅奖结果相反《一句顶一万句》在五部获奖作品中票数最低。其他四部作品票数比较平均,皆在100票以下。该投票活动将于一周后结束。

  获奖者感言

  刘醒龙感谢孟繁华鼓励

  得知获奖后,张炜在接受采访时称,读者的信任非常重要,来自各方面的真诚鼓励也非常宝贵,但是作家心里要明白:一切都要经过时间的检验,以此,才能走好未来的道路。

  刘醒龙说,《天行者》写出了放在他心里很长时间的东西,从内心上来说是对自己前半生的一个交代。

  《天行者》获得56票,只有5位评委没有给它投票。刘醒龙说,文学评论家孟繁华没有把票投给《天行者》,肯定有他自己的考虑,这不会影响他对孟繁华的敬意。

  刘醒龙说:“上一届茅奖揭晓之夜,正好在济南开会。深夜,孟繁华拉我到外面喝酒,对我讲了一番可称为醍醐灌顶的话,我才下决心写《天行者》的。”

  焦点

  未通读作品

  阅读不一定要字字过目

  获奖结果公布后,票数最高的《你在高原》引发了最大的争议。《收获》杂志执行主编、作家、同济大学兼职教授程永新在获奖结果公布前就发布微博说,“张炜(《你在高原》)要得奖就滑稽了,因为全中国看过这部400多万字书的只一个人:责编。”本届茅奖评委盛子潮回复说:“至少有十几个评委通读过,大多数评委看过四五部(该书共10册),评奖期间我也看了其中的三部。”结果公布后,程永新再度质疑,《你在高原》只有十几个评委通读过,却得到58票(评委共61人),“这是褒奖作家的过往还是在评具体的作品?这是严肃的评奖吗?”

  评委麦家表示,没有读完去投票的确不严肃,但他读完了。“《你在高原》进入前20之前,我看了6册。进了20之后,我觉得把它看完是我的责任,所以咬着牙用一天半的时间把它读完了。”

  评委雷达认为不能机械地理解阅读,国外文学评奖评委把所有作品都一字一字读完也是不可能的。“阅读可以是精读、细读、浏览,不一定非得一字一字阅读。这样大体量的作品把握起来的确有难度,但不是不可以把握。评委们都有丰富的阅读经验,对它的文学艺术价值是可以做出考量的。”雷达同时也表示,张炜扎扎实实创作多年,给大家留下了很好的印象,这也使得他人气很旺。

  评委周大新说,普通读者如果没那么多时间,可以抽读其中几册,“即使只读几册,张炜的文字功夫和写作艺术你也能深刻地体会到。”

  投票方式

  实名制也有可能导致不公

  本届茅奖第一次采取实名制投票。评委周大新和雷达都表示在评选过程中有压力和顾虑。周大新说:“参选的作家、评委大家都认识,但你只能在其中选五部,而且这些作品之间究竟差多少你很难讲,所以选择很困难。”周大新表示,从他个人体验来看,大家还都是秉承着对文学艺术性的理解和良心投票的,最后的结果他比较满意,“都是公认的好作品。”

  雷达认为,采取实名制可能是因为近些年文学评奖公信力较低所致,读者对评委不信任,“评委会希望通过实名制来监督评委,以保证评选的公正。”

  不过,雷达也同时表示,实名制与不记名投票哪个更科学、权威还有待论证。在他看来,实名制也有可能导致评选的不公正,“文坛也不大,大家都认识,人情因素依然会起作用。”雷达说,从这次评选来看,大家都是从公心出发的,维护了文学的艺术性。

  莫言获奖

  这个奖他早就该得了

  麦家认为,莫言获奖是本届最大亮点。“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莫言就在引领中国文学的进程,作品在国内外引起巨大反响。他的多部作品入围过茅奖,但都擦肩而过。”麦家认为,莫言和中国作协的关系一直很正常,“不是特别甜蜜也不是有什么猫腻,却一直没得奖,我觉得这是中国文学的一个损失。茅奖欠莫言一个奖,他早就该得了。”麦家说,尽管《蛙》不是莫言最优秀的作品,但是与其他作品相比,是实至名归。他说:“茅奖终于向莫言还了这个债,我个人觉得很欣慰。当然,这也显示了茅奖的风度。”

  评委释疑

  我为什么没投它一票

  麦家

  在最后一轮投票时,麦家没有把票投给毕飞宇的《推拿》,而是投给了关仁山的《麦河》。

  麦家解释说,依照他的经验,每届茅奖都会有一部主旋律作品。“《麦河》是一部优秀的主旋律作品,是讲新农村建设的,非常贴近社会现实。所以,我把票投给了它。”麦家说,《推拿》也是他喜欢的作品,“但它不是我的‘第五喜欢’,而是‘第六喜欢’。在只能选5部的情况下,我与它失之交臂。”

  周大新

  周大新没有给毕飞宇的《推拿》投票,而是投给了邓一光的《我是我的神》。“《推拿》也是我非常喜欢的作品,但名额有限。《我是我的神》是描写军人的一部作品,非常优秀。它对当下军人生活、军人价值进行了重新描写和挖掘。我们这些军人作家没有完成的责任,邓一光完成了。”

  雷达

  雷达最后没有给刘醒龙的《天行者》投票,而是投给了蒋子龙的《农民帝国》。雷达解释说:“《农民帝国》既表达了蒋子龙对农民性的思索,也表达了对国民性的思索,非常不错。我把票投给它,是在表达我对这部作品和这位优秀作家的肯定和尊敬。”

  本报记者 袁洪娟
     
发表于 2011-8-21 12:36:3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继续关注!
 楼主| 发表于 2011-8-26 16:33:1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买者少 《推拿》基本没销量
    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获奖名单已于8月20日揭晓,张炜、刘醒龙、莫言、毕飞宇和刘震云五名作家的作品获奖。记者昨日去了市新华购书中心,实地了解这几部获奖作品的销售情况。

    记者从新华购书中心相关负责人处了解到,此次获得茅盾文学奖的5部作品在沈阳的销售情况并不理想,刘震云的《一句顶一万句》算是卖得最好的,因为作品延续了刘震云独特的“刘氏幽默”,以故乡延津为背景,表达了人类亘古的孤独。张炜的《你在高原》中《家族》《我的田园》这两个单元购买人数相对较多,而刘醒龙的《天行者》、莫言的《蛙》、毕飞宇的《推拿》基本没什么销量,书店上货也不多,获奖后才开始有所好转。

    据新华购书中心店员介绍,自茅盾文学奖结果公布后,来询问和购买获奖作品的读者不少,而记者在现场就碰到几位,其中一位68岁的张佩纶老先生原是沈阳二中校长,5部获奖作品他都买了,“茅盾文学奖一到七届所有获奖作品我都有购买,这次也不例外。”有些读者则表示,他们要等到此次获奖作品再版成茅盾文学奖丛书后再来购买以便收藏。

    茅盾文学奖

    以我国著名作家茅盾先生的名字设立的长篇小说文学奖,由著名作家茅盾将自己的25万元稿费捐献出来设立的,是为鼓励优秀长篇小说的创作。从1982年开始,每四年评选一次,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

    胡世宗:茅盾文学奖公正权威

    本届茅盾文学奖得奖结果一公布,就在学界和读者界惹来颇多争议,但胡世宗认为,茅盾文学奖始终公正权威。在众多争议中呼声最高的是张炜的《你在高原》长达450万字,而不少评委在未仔细看的情况下就评定为获奖,显得太过草率。对此胡世宗表示:“一部作品在入围茅盾文学奖之前,肯定已经为文学界、评论界所关注。”他同时表示,一部作品的社会价值和文学价值不能完全用销量衡量。对于辽宁省再次与茅盾文学奖失之交臂,胡世宗有些遗憾:“孙惠芬的作品是很不错的,我们当然希望辽宁能有人获奖,但这是可遇不可求的,茅盾文学奖不是慈善分配,是要评出最优秀的作品,我们辽宁作家应坦然面对,努力写好自己的作品。”

    原野:实名投票有新意

    本届茅盾文学奖首次采用评委实名投票制度,对于这种做法,著名作家鲍尔吉·原野给予了肯定:“实名投票的新制度非常值得鼓励,这大大杜绝了作弊的可能,使得评选结果更具有艺术含量。”原野认为,本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相比于上一届更加贴近时代,能更好地展现出作家的实力水平。对于几位获奖作者,原野坦言非常欣赏,认为他们代表了中国小说作家的最高实力,是可以与国际对话的。 (盖云飞 刘振宇)
稿源: 沈阳晚报
     
发表于 2011-8-26 19:43:2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盖棺定论!
发表于 2011-8-26 20:15:4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回复 7# 山中过客


    这句话有味道!
 楼主| 发表于 2011-8-27 11:08:4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茅盾文学奖获奖作者解答读者疑问:相对公正足矣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2011年08月27日03:04

  评奖是否公正公开?获奖小说是如何创作的?

  茅盾文学奖获奖作者解答读者疑问

  茅盾文学奖是否真正做到公平、公正、公开?获奖小说经过了怎样的创作历程?对网络玄幻、穿越题材作品入选该有什么态度?茅盾文学奖是否更偏爱宏大叙事作品?日前,第八届茅盾文学奖五位获奖作者中的四位张炜(《你在高原》)、莫言(《蛙》)、刘醒龙(《天行者》)、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解答广大读者关心的问题(《推拿》作者毕飞宇因在国外未能及时参加此次发布会)。

  “这次评奖的大评委、实名制等,我个人认为公开、透明是做到了,但要做到完全公正、作者满意、读者满意,这是基本不可能的,只能是相对公正。我觉得,我们首先要向没有获得茅奖的作者表示歉意,这不是假谦虚。”莫言表示,“文学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部作品两个不同的人去读,完全可能得出截然相反的看法。”张炜也表示:“我认为这一届和过去都不同,做到了透明、公开,有这个基础才可以做到最大程度的公正。”而刘震云认为:“这是一次评奖民主的试验,6轮7次投票里没有一次投票是废票,我们五位都是评奖民主的受益者。”

  “这部小说首先是很多东西是感动我自己的,因为小说里面人物的遭遇,我曾对着电脑一边打字一边流眼泪。”刘醒龙说,“我描写的小说人物背后是湖北10万民办教师,我不敢说《天行者》是为这些人树碑立传,但是我的全部身心在这部小说里是献给他们的。我在小说里面,把这样一群人称为没有丰功伟绩的民族英雄。”

  对于网络文学,张炜说:“网络文学、纸质文学的区别主要还是文学性和艺术性,不能因为载体的改变而改变了几千年来形成的文学的标准,它要靠近一个标准,就是优秀。而不因形式的区别而改变了我们的评价标准。幻想题材仍然要以个人的生活经验为基础,这是一个根本的关切和出发点。”

  宏大叙事作品是否更容易获得茅盾文学奖,也是读者和作家关注的问题。对此,莫言认为:“宏大叙事确实是作家偏爱的,但有人说茅奖偏爱宏大叙事,其实是误解。”在阐述自己所选择的创作取向时,他表示:“历史和现实在作家的头脑里没有明显的界限,真实和虚幻也没有明确的界限。作家应该有能力创造出一种高于历史真实的历史,高于生活真实的生活,也就是营造出一个自己的文学的世界。”
     
发表于 2011-8-27 18:48:4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出现这种评比结果很正常!文学跟唱歌一样,还是通俗的比较受欢迎,高雅深奥的,懂的人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丹阳新闻网(https://www.dy001.cn) ( 苏ICP备05003163号 )

GMT+8, 2025-5-28 11:51 , Processed in 0.073655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Template By 【未来科技】【 www.wekei.cn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