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安徽省委、省政府22日发布了撤销巢湖市的具体内容:撤销原地级巢湖市居巢区,设立县级巢湖市。新设的县级巢湖市由安徽省直辖,合肥市代管。原地级巢湖市管辖的庐江县划归合肥市管辖;无为县划归芜湖市管辖;和县的沈巷镇划归芜湖市鸠江区管辖;含山县、和县(不含沈巷镇)划归马鞍山市管辖。
对于拆分巢湖,有一种评论认为这是安徽省委、省政府一厢情愿的决策,缺少民意基础,我倒认为不尽然。 抛开安徽的战略考量不说,就说说民意吧。芜湖自古商业发达,是四大米市之一,和芜湖隔江而望的无为县与和县,和芜湖走得一直比巢湖近。我大学有个同学是和县人,言必称芜湖,基本没把自己当巢湖人。虽然这次拆分,把和县划归马鞍山市,但却把和县沈巷镇给了芜湖,要知道沈巷镇是和县最富的镇,与芜湖市隔江相望,是含山、无为二县和芜湖市的结合点,这就是地缘政治的表现吧。 巢湖长期以来就比较尴尬,北是安徽政治文化中心合肥,南是安徽经济商业中心芜湖,夹在中间的日子不好过,也没有什么出头的机会。空守着第五大淡水湖,却没能整出和江苏太湖那样风花雪月的名气。 它下辖的几个县,庐江和合肥走得近,和县、含山和马鞍山走得近,无为和芜湖走得近,基本上是身在巢湖心在“汉”。巢湖顶着地级市的帽子,其实一直以来就是一个县城的体型。
这就是一种由民间交往和“地缘政治”造成的“傍大款”现象。 比如马鞍山,由于和南京地缘接近,民间交往、社会消费等方面和南京非常密切,而合肥倒只像一个名义上的省会。 丹阳想“脱镇入常”,句容想“脱镇入宁”傍南京大腿,也是同样道理。 “傍大款”有经济方面的原因,也有文化影响和“地缘政治”的作用。就像黄飞鸿、李小龙的故乡佛山,也是一个广东一个地级市,在广佛一体化的推动下,广州地铁已经通到佛山了,此时它是不是地级市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它借力发展了,老百姓受益了。 对于拆分,估计是不能接受的是巢湖市区人,毕竟一下子由市里人变成了县里人,但日子还是一直过,说不定市区房价还会降很多,利空利好都难说。 巢湖被拆,既有安徽的统筹考虑,也有巢湖不争气的原因所致。对于此次安徽“拆分巢湖”的顶层设计,我打八十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