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阿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493|回复: 10

建议建立“唐代丹阳诗人纪念馆”,弘扬丹阳文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1-7 14:34: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江苏南京
本帖最后由 云曲简丹 于 2011-11-11 22:33 编辑

丹阳可以建一个唐代丹阳诗人纪念馆,纪念唐代丹阳籍(或定居丹阳)灿若群星的众多著名诗人,为弘扬丹阳文化营造良好氛围!

许浑
(约791~约858)字用晦,一作仲晦,润州丹阳(今江苏镇江)人。屡试不第,直到文宗太和三年才中进士,官虞部员外郎,睦州、郢州刺史,自少苦学多病,喜爱林泉,诗长于律体,多登高怀古之作。

张祜
字承吉。清河(今属河北)人,一说河南沁阳人。早年寓居苏州,后至长安,为元稹排挤,遂至淮南。爱丹阳曲阿地,隐居以终。诗以宫词为最有名,深得同时代诗人杜牧的推重。

皇甫冉
字茂政。约唐玄宗开元五年(公元717年)出生,卒于唐代宗大历五年(公元770年),润州(今镇江)丹阳人,著名诗人。先世居甘肃泾州。天宝十五年进士。曾官无锡尉,大历初入河南节度使王缙幕,终左拾遗、右补阙。其诗清新飘逸,多飘泊之感。

  10岁便能作文写诗,张九龄呼为小友。皇甫冉于天宝十五年(公元756年)考中进士第一(状元)。历官无锡尉、左金吾兵曹、左拾遗、右补阙等职。为避战乱寓居义兴(今宜兴),据说他所住村庄后来被称为皇甫舍(今属芳庄镇)。因奉使江表,病卒丹阳,享年54岁。

皇甫曾

  [唐](约公元七五六年前后在世)字孝常,润州丹阳人,皇甫冉之弟。生卒年均不详,约唐玄宗天宝末前后在世。天宝十七年,(公元七五八年)登进士第。工诗,出王维之门,与兄名望相亚。时人以比张氏景阳、孟阳。历官侍御史。后坐事贬舒州司马,移阳翟令。曾著有诗集一卷,《唐才子传》传于世。

储光曦
(约706—763年)润州延陵(今江苏省丹阳市)人,盛唐诗人。其诗以描写田园山水著称。为田园山水诗派的代表诗人之一。
  储光羲于开元十四年(726年)举进士,与崔国辅、綦毋潜同榜。授冯翊县尉,转汜水、安宣、下邽等地县尉。因仕途失意,遂隐居终南山。后复出任太祝,世称储太祝,官至监察御史。安史之乱中,叛军攻陷长安,他被俘,迫受伪职。乱平,自归朝廷请罪,被系下狱,有《狱中贻姚张薛李郑柳诸公》诗。后贬谪岭南。主要诗作有:《钓鱼湾》、《吃茗粥作》、《使过弹筝峡》
  盛唐时代,储光羲诗以描写田园山水著称,诗风与王、孟相近。《钓鱼湾》、《田家即事》、《同王十三维偶然作》、《田家杂兴》等描写农村生活和田园风光,风格朴实,气韵浑厚,具有较浓厚的生活气息。如《钓鱼湾》:
  垂钓绿湾春,春深杏花乱。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日暮待情人,维舟绿杨岸。
  储光羲虽以写田园山水诗见长,但他的诗歌成就远不止此。他在创作上努力效法魏晋,而摈弃六朝绮丽之风,形式多五言古体,内容也丰富多样。如天宝末奉使范阳,途经邯郸,见安禄山蠢蠢欲动,人民生活痛苦不堪,写《效古》二首以纪其事。诗云:
  “大军北集燕,天子西居镐。妇女役州县,丁壮事征讨。老幼相别离,哭泣无昏早。稼穑既殄灭,川泽复枯槁。”“……翰林有客卿,独负苍生忧。中夜起踯躅,思欲献厥谋。君门峻且深,踠足空夷犹。”表现出对时局深切的忧虑,以及报国无门的幽愤。
  至于写景诸作,如《述华清宫》、《游茅山》、《题陆山人楼》等,或气象雄浑,或清凄宛转,风格又自不同。写旅途的凄苦,如《寒夜江口泊舟》;写离别怀人,如《京口送别五四谊》,都感情真挚,颇为感人。
  储光羲因晚年失节,《旧唐书》、《新唐书》皆无传。其事迹散见于顾况《监察御史储公集序》、《唐诗纪事》、《唐才子传》。《新唐书·艺文志》著录有集70卷,已散佚。所著《正论》15卷、《九经外议疏》20卷。今有《储光羲集》5卷,《全唐诗》编为4卷。

储嗣宗
唐诗人。储光羲曾孙。润州延陵(今丹阳)人,郡望兖州(今属山东)。宣宗大中十三年(859)登进士第,曾任校书郎。到过北方边塞,有《随边使过五原》诗,与顾非熊、顾陶友善。崇仰王维,受王维、储光羲影响,善写山林幽景,多发尘外之思,缺乏社会内容。元辛文房谓其为诗“苦思梦索,所谓逐句留心,每字著意,悠然皆尘外之想”,并称颂其“片水明在野,万华深见人”,“蝉鸣月中树,风落客前花”等警句为“皆区区所当避舍者也”。但艺术成就远不及王、储。《全唐诗》录存其诗四十首,编为一卷。《全唐诗外编》补诗一首。《直斋书录解题》著录有诗集一卷。

包融
生卒年不详,润州延陵(今江苏省丹阳市)人。与于休烈、贺朝、万齐融为"文词之友"。 开元初,与贺知章、张旭、张若虚皆有名,号吴中四士。张九龄引为怀州司马,迁集贤直学士、大理司直。子何、佶,世称二包,各有集。融诗今存八首。

包何
(约公元七五六年前后在世)字幼嗣,润州延陵人,包融之子。生卒年均不详,约唐玄宗天宝末前后在世。与弟佶俱以诗名,时称“二包”。天宝七年,(公元七四八年)登进士。会师事孟浩然,授格法。与李嘉佑相友善。大历中,仕至起居舍人。河著有诗集一卷,《文献通考》行于世。

包佶
包融之子,字幼正,润州延陵【今江苏省丹阳市】人。历任秘书监、刑部侍郎、谏议大夫、御史中丞,居官严正,所至有声。因疾辞官,卒于故里。封丹阳郡公。天宝六年及进士第。累官谏议大夫,坐善元载贬岭南。刘晏奏起为汴东两税使。晏罢,以佶充诸道盐铁轻货钱物使。迁刑部侍郎,改秘书监,封丹阳郡公,居官谨确,所在有声。

  佶天才赡逸,气宇清深,心醉古经,神和《大雅》,诗家老斫(音卓,指技艺精湛、经验丰富)。与刘长卿、窦叔向诸公皆莫逆之爱,晚岁沾风痹之疾,辞宠乐高,不及荣利。

  父包融,兄包何。佶与何俱以诗鸣,时称“二包”。诗一卷。

  附,包佶诗一首

  再过金陵

  玉树歌残王气收,雁行高送石城秋。

  江山不管兴亡事,一任斜阳伴客愁。

丁仙芝
字元祯,曲阿(今江苏丹阳市)人,唐开元进士,好交游,其诗仅存十四首。

  渡扬子江

  桂楫中流望,空波两畔明。

  林开扬子驿,山出润州城。

  海尽边阴静,江寒朔吹生。

  更闻枫叶下,淅沥度秋声。

  此诗写的是秋景:船儿随波漂流,晚秋的天空与水都很清净,扬子驿在树林中闪现出来,润州坐卧在起伏的山冈之中,海边和江边都是寒意浓浓,枫树叶落,传来淅沥之声。

  全诗以“望”贯通全篇,情文并茂,画面清新,构思巧妙,是一篇不可多得的佳作。

蔡隐丘
唐朝人,曲阿人。缑氏主簿,善书《句》
整巾千嶂耸,曳履百泉鸣。
《石桥琪树》
山上天将近,人间路渐遥。
谁当云里见,知欲渡仙桥。

蔡希周
唐诗人。排行五,润州丹阳人。与兄希逸、弟希寂皆能诗。玄宗开元十三年(725)登进士第,历官监察御史,转侍御史兼殿中。殷璠汇次其诗人《丹阳集》,评曰:“希周词彩明媚,殊得风规”。《(吟窗杂录》卷二十六《历代吟谱》)《光绪丹阳县志》著录《蔡希周诗》一卷,今佚。《全唐诗》录存其诗一首。

蔡希寂
曲阿人,希周弟。为渭南尉。诗五首。
赠张敬微

大河东北望桃林,杂树冥冥结翠阴。
不知君作神仙尉,特讶行来云雾深
洛阳客舍逢祖咏留宴

绵绵钟漏洛阳城,客舍贫居绝送迎。
逢君贳酒因成醉,醉后焉知世上情
陕中作

西别秦关近,东行陕服长。川原馀让畔,歌吹忆遗棠。
河水流城下,山云起路傍。更怜栖泊处,池馆绕林篁。

张彦雄
唐诗人。润州曲阿(今丹阳)人。玄宗开元间处士,其诗潇洒,不尚绮密。殷璠编《丹阳集》曾收录其诗,《吟窗杂录》卷二十六引诗二句,《全唐诗续拾》据此收录之。

张潮
曲阿人。大历中处士。诗五首。
江南行 作者:张潮 年代:唐代 茨菰叶烂别西湾,莲子花开犹未还。妾梦不离江水上,人传郎在凤凰山。 长干行(一作李白诗,一作李益诗) 作者:张潮 年代:唐代 忆昔深闺里,烟尘不曾识。嫁与长干人,沙头候风色。五月南风兴,思君下巴陵。八月西风起,想君发扬子。去来悲如何,见少离别多。湘潭几日到,妾梦越风波。昨夜狂风度,吹折江头树。淼淼暗无边,行人在何处。北客真三…… 作者:张潮 年代:唐代 寒林苞晚橘,风絮露垂杨。(《纪事》。又见周瑀诗中) 襄阳行 作者:张潮 年代:唐代 玉盘转明珠,君心无定准。昨见襄阳客,剩说襄阳好无尽。襄汉水,岘山垂,汉水东流风北吹。只言一世长娇宠,那悟今朝见别离。君渡清羌渚,知人独不语,妾见鸟栖林,忆君相思深。莫作云间鸿,离声顾俦侣。尚如匣中剑,…… 杂曲歌辞·长干行 作者:张潮 年代:唐代 婿贫如珠玉,婿富如埃尘。贫时不忘旧,富贵多宠新。妾本富家女,与君为偶匹。惠好一何深,中门不曾出。妾有绣衣裳,葳蕤金缕光。念君贫且贱,易此从远方。远方三千里,发去悔不已。日暮情更来,空望去时水。孟夏麦始…… 采莲词 作者:张潮 年代:唐代 朝出沙头日正红,晚来云起半江中。赖逢邻女曾相识,并著莲舟不畏风。
张晕
唐诗人,又作张翚。润州曲阿(今丹阳)人。初举进士不及,萧颖士有《送张晕下第归江东》诗。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与萧颖士同登进士第。曾任校书郎。晕有诗名,殷璠编储光羲、包融、丁仙芝、殷遥、张晕等十八人诗为《丹阳集》,已散佚。“晕诗巧用文字,务在规矩”。《全唐诗》录存其《游栖霞寺》等诗二首。

周瑀
唐诗人。开元、天宝时在世。曲阿(今丹阳)人。曾为吏部常选。瑀善诗,当时就有诗名。殷璠汇集其与包融、丁仙芝、蔡希周、沈如筠、孙处玄等十八人诗为《丹阳集》,并评周瑀诗曰:“窈窕鲜洁,务为奇巧”。《全唐诗》录存其诗三首。

谈戭
唐诗人。曲阿(今丹阳)人。玄宗开元二十年(732)进士及第,官至长洲尉。戭有诗名,殷璠将他与包融、孙处玄、樊光、沈如筠等十八人编为《丹阳集》,并称其诗“经典古雅”。《全唐诗》录存其诗一首,句一联。

权德舆
(759-818) 唐朝大臣。字载之,行三。天水略阳(今甘肃秦安)人,家于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名士权皋子。幼颖悟,三岁知变四声,四岁能为诗。年十五,为文数百篇,见称于诸儒间。建中元年受辟为淮南黜陟使韩洄从事,官试秘书省校书郎。同年改任试右金吾卫兵曹参军。先为杜佑淮南水陆运环卫掾曹,继为汴东水陆运盐铁祖庸使包佶从事。贞元二年,以大理评事摄监察御史充江西观察使李兼判官。八年,入朝为太常博士,迁左补阙。十年,任起居舍人兼知制诰。后历驾部员外郎、司勋郎中、中书舍人,均掌诰命。十八年拜礼部侍郎,三掌贡举,号为得人。永贞元年七月,改户部侍郎。元和初历兵部、吏部侍郎。元和五年,自太常卿拜礼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政以宽厚为本。八年罢为礼部尚书。历东都留守、刑部尚书等职。十三年卒于山南东道节度使任所,年五十八。《旧唐书》本传谓享年六十,误。赠左仆射,谥文。权德舆于贞元、元和间执掌文柄,名重一时。刘禹锡、柳宗元等皆投文门下,求其品题。性直谅宽恕,蕴藉风流,好学不倦。为文“尚气尚理”(《醉说》),主张“体物导志”(《唐故漳州刺史张君集序》),“有补于时”(《崔寅亮集序》)。不满于“词或侈靡,理或底伏”(《崔文翰文集序》)之衰薄文风。其文弘博雅正,温润周详,公卿侯王、硕儒名士之碑铭、集纪,多出其手,时人奉为宗匠。其诗以五言居多,五古、五律赡缛浑厚,颇多佳什。张荐称其诗“词致清深,华彩巨丽,言必合雅,情皆中“(节《答权载之书》)。严羽《沧浪诗话》谓其诗“有绝似盛唐者”。《新唐书·艺文志》著录其文集五○卷、制集五○卷、 《童蒙集》一○卷、《元和格敕》三○卷(与刘伯刍等合编)。今传《权载之集》五○卷,杨嗣复为之序。其馀并佚。《全唐诗》编其诗为一○卷,见卷三二○至三二九,《全唐诗补编·补逸》卷六补诗一首,《续补遗》卷五补七首,《续拾》卷二三补二首。《全唐文》编其文为二七卷,见卷四八三至五○九,《唐文拾遗》卷二四补其文一篇。生平事迹见韩愈《唐故相权公墓碑》(碑文所记享年六十,误)、《旧唐书》卷一四八、《新唐书》卷一六五本传、《唐诗纪事》卷三一、《唐才子传校笺》卷五等。

萧颖士
(717~768),字茂挺,颍州汝阴(今安徽阜阳)人,郡望南兰陵(今江苏丹阳)。4岁能作文,10岁补太学生。唐开元二十三年(735年),考进士
萧颖士

第一。天宝初年(743年左右)补秘书正字。时为裴耀卿、张钧、韦述等名士所器重,名扬天下,从业学生众多,世称“萧夫子”。唐天宝年间,受召任集贤校理。李林甫曾想召见,萧置之不理。他按《春秋》义类编年,写《传》百篇,又作《伐樱桃赋》以刺李林甫。后经史官韦述推荐任史馆待制。因不屈于李林甫而调任河南府参军事。时安禄山得宠,萧颖士托病隐于太室山。禄山反,萧走访几个镇守使,陈述守御之计。永王磷召请他,不应。后客死于汝南。门人共谥“文元先生”。萧高才博学,著有《萧茂挺集》。
送张翚下第归江东
俱飞仍失路,彩服迩清波。地积东南美,朝遗甲乙科。
客愁千里别,春色五湖多。明日旧山去,其如相望何。

此外,对唐代到过丹阳,写过丹阳题材诗歌的大诗人李白陆龟蒙等诗人可一并纪念!
     
 楼主| 发表于 2011-11-7 19:48:1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本帖最后由 云曲简丹 于 2011-11-11 22:17 编辑

沈彬
[约公元八五三年至九五七年间在世]字子文,(五代诗话作子美。此从唐才子

沈彬像
[1]

传)筠州高安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宣宗大中七年至周世宗显德四年间在世,年约九十岁左右。少孤,苦学。应举不策。乾符中,(公元八七七年左右)南游湖、湘,隐云阳山(今丹阳管山沈山寺)数年。又游岭表,约二十年,始还吴中。与僧虚中、齐己为诗友。时南唐李升镇金陵,旁罗俊逸儒宿。彬应辟,知升欲取杨氏,因献画山水诗云:“须知笔力安排定,不怕山河整顿难”。升大喜,授秘书郎。保大中,以吏部侍郎致仕。归,徙居宜春。时年八十余。李璟以旧恩召见,赐粟帛官其子。彬著有诗集一卷,《唐才子传》传于世。

  l陆游《南唐书》载:

  沈彬,洪州高安人,唐末,浪迹湖湘,隐云阳山,好神仙,喜赋诗,句法清美,烈祖辅吴,表授秘书郎,与元宗游,俄恳求还山,以吏部郎中致仕,元宗迁南都,彬年八十余,来见,曰:臣久处山林,不预世事,臣妻曰:君主人郎君,今为天子,何不一往,臣遂忘衰老而来,元宗命毋拜,厚赐粟帛,以其子为秘书正字,彬先岁尝策杖郊原,手植一树识之,语其子曰:吾当藏骨于此,及卒,伐树掘地,至丈余,得一石椁,制作精丽,光洁可鉴。盖上有纂云,开成二年寿椁,举棺就之,广袤中度,次子延瑞,有道术,嗜酒却粒,寒暑一单褐,数十年不易,跣行,日数百里,林楼路宿,多在玉笥浮云二山,老而不衰,后不知所终。

  
入塞二首
唐五代• 沈彬
欲为皇王服远戎,万人金甲鼓鼙中。
阵云黯塞三边黑,兵血愁天一片红。
半夜翻营旗搅月,深秋防戍剑磨风。
谤书未及明君爇,卧骨将军已殁功。 苦战沙门卧箭痕,戍楼闲上望星文。
生希国泽分偏将,死夺河源答圣君。
鸢觑败兵眠白草,马惊边鬼哭阴云。
功多地远无人纪,汉阁笙歌日又曛。


萧翼
  

萧翼,江南大姓萧家出身,梁元帝的曾孙,南兰陵人(今江苏丹阳人)。唐贞观年间曾任谏议大夫,监察御史。
  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于穆帝永和九年(353年)三月三日同当时名士谢安等41人会于会稽山阴(今浙江
绍兴)之兰亭,修祓禊之礼(在水边举行的除去所谓不祥的祭祀)。当时王羲之用绢纸、鼠须笔作兰亭序,计28行,324字,世称兰亭帖。王羲之死后,兰亭序由其子孙收藏,后传至其七世孙僧智永,智永圆寂后,又传与弟子辨才和尚,辨才得序后在梁上凿暗槛藏之
  唐太宗喜欢书法,酷爱王羲之的字,唯得不到兰亭序而遗憾,后听说辨才和尚藏有兰亭序,便召见辨才,可是辨才却说见过此序,但不知下落,太宗苦思冥想,不知如何才能得到。唐太宗召见群臣,毫不掩饰地说:“朕梦寐以求右军兰亭帖,谁能用计从辩才手中取得,朕一定重赏。”尚书扑射房玄龄向唐太宗推荐梁元帝的曾孙,多才善谋的监察御史萧翼担当此任。唐太宗召见萧翼,萧翼奏道:“陛下!我若作为公使去取兰亭帖是行不通的,请陛下给几件王羲之父子的杂帖,让我私自行动。”
  萧翼换上了黄衫,打扮成山东书生的模样,随商船来到山阴永欣寺。他选择太阳快落山进寺,缓步而行,装着若无其事的样子观看寺中的壁画。当他来到辩才的寺院时,故意停步不前。辩才见这位气宇不凡的游客,便上前施礼问道:“何处施主光临寒寺?”萧翼彬彬有礼上前拜道:“弟子是北方人,卖完蚕种顺道游历圣寺,在此有幸遇上高僧大师,快哉!快哉!”当晚辩才请萧翼进房用茶,两人下棋抚琴,谈天论地,评文述史,探讨书法,两人情投意合,皆觉相见恨晚。辩才见萧翼不同常人,便心生疑窦,酒后赋诗,以探虚实。诗云:
  初酝一缸开,新知万里来。披云同落寞,步月共徘徊。
  夜久孤琴思,风长旅雁哀。非君有秘术,谁照不然灰?
  萧翼为了打消辩才的疑虑,当场也和了诗,两人尽欢通宵。临别时,辩才依依不舍,请萧翼方便时再次光临寒寺。
  隔了几天,萧翼带来美酒看望辩才,如此往返两三次,辩才羡慕萧翼满腹经纶,疑团也就渐渐消失了。有一次,萧翼拿出梁元帝书写的《识贡图》书帖请辩才指教,辩才赞叹不已。从这以后辩才对萧翼更是无话不说。闲谈时,萧翼对辩才说:“弟子自幼喜欢临帖,现在还珍藏着几件王羲之父子的真迹。”辩才听说是王羲之父子的真迹,连忙请萧翼带来看看。第二天辩才看过萧翼带来的二王的字帖后说:“真迹倒是真迹,可惜不是佳品。贫道有一王羲之的真迹,颇不平常。”萧翼追问是何帖,辩才毫不犹豫说是兰亭帖。萧翼见辩才上了钩,故意装出若无其事地说:“数经战乱,王羲之的兰亭帖怎么还会在世呢?一定是赝品。”辩才怕萧翼不相信,连忙将藏在屋梁槛内的兰亭帖拿下来给萧翼观看。看后,萧翼故意说是假的,于是引起二人争论不休。
  辩才自从将兰亭帖给萧翼看后,就不再藏在屋梁上了。把它和萧翼带来的御府二王杂帖一起放在书桌上。一天,萧翼趁辩才外出做客,来到了方丈室,他请小和尚打开门,谎称自己将书帖遗忘在床上了。小和尚见是经常出没在大师房的萧翼,没加思索就开了门。萧翼将兰亭帖和和御府二王杂帖放进衣袋内,转身就走了。
  萧
翼得到了兰亭帖,便来到了永安驿,告诉驿长陵愬,亮明是本朝御史,有皇上的御旨,请驿长急告都督。都督齐善行接到传信,急忙前来拜见萧翼。齐都督看过御旨,急派人召辩才见萧御史。辩才一见原来御史就是萧翼,惊奇不已。萧翼彬彬有礼对辩才讲明自己奉皇上旨意,前来取兰亭帖。现兰亭帖已到手,特来与大师道别。辩才听后,当场昏倒在地。待他醒过来时,萧翼已驱车回京城去了。
  萧翼智取墨宝回到京城长安,唐太宗欣喜若狂,大摆宴席招待萧翼及群臣。宴席上唐太宗当众宣布:房玄龄荐人有功赏锦彩千尺。萧翼加官五品,晋升为员外郎,并赏住房及金银宝器。辩才犯欺君之罪,本应加刑,因年迈获免。唐太宗宽大为怀,还赐给他谷物三千石。辩才深感皇恩,将赐物变卖,建造了一座精美的三层宝塔放置在永欣寺内。他因兰亭帖一事欺君受吓,身患重病,一年后便去世了。
  关于萧翼的结局,有两种说法,一是,萧翼把
兰亭集序带回长安后,太宗予以重赏。二是萧翼因骗的兰亭集序而内疚,出家做了辨才的徒弟。《贞观之治》用的是第二种说法,但史学界认为第一种说法更可信一些。
  《
萧翼赚兰亭图》唐阎立本作。唐代大画家阎立本根据唐何延之《兰亭记》故事所作。描绘唐太宗御史萧翼从王羲之第七代传人的第子袁辩才的手中将“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骗取到手献给唐太宗的故事。画的是萧翼和袁辩才索画,萧翼洋洋得意,老和尚辩才张口结舌,失神落魄;旁有二仆在茶炉上备茶;各人物表情刻画入微。
  《萧翼赚兰亭图》横宽65 厘米, 高28 毫米,现藏辽宁省博物馆。
萧翼简介:本名世翼。太宗时,命为监察御史。充使取羲之《兰亭序》真迹于越僧辨才。翼初作北人南游,一见款密留宿,设酒酣乐,探韵赋诗。既而以术取其书以归。


《答辨才探得招字》全唐诗:卷39_25


邂逅款良宵,殷勤荷胜招。
弥天俄若旧,初地岂成遥。
酒蚁倾还泛,心猿躁似调。
谁怜失群雁,长苦业风飘。


萧妃

萧淑妃), 南朝士族兰陵萧氏族人,齐梁皇室后裔,南兰陵人(今江苏丹阳人),唐高宗李治的妃子,生义阳公主宣城公主和许王李素节。后被武则天残忍杀害。

武后效人彘杀王后等且死,誓愿生生世世己为猫、武为鼠,生扼其喉而啖其肉。至今猫鼠中尚有二人受生,虽报复百千万未已也。往时予作水陆斋,悯而荐之,只恐冤力深、荐力浅,未能遽释耳。古来类此者颇众。今人修善事,不辞多为津济可也。
夜梦
萧妃
昨日梦君归,贱妾下鸣机。
极知意气薄,不著去时衣。
故言如梦里,赖得雁书飞。

一个县一个朝代出了二十多个著名诗人,这在全国可以算是独一无二了!
     
发表于 2011-11-9 09:02:4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1_479:}{:1_479:}{:1_479:}   
建议将此纪念馆建造在将来的练湖中央,其理由有.....................
发表于 2011-11-11 16:52:0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1_148:}
     
发表于 2011-11-12 21:47:0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建在天地石刻园也可以。
     
发表于 2011-11-12 21:47:5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白头到老喜铺 发表于 2011-11-11 16:52

你的头像还可以加瓶酒!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4 10:05:5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皇甫曾茶诗两首

《送陆鸿渐山人采回》
千峰待逋客,香茗复丛生。
采摘知深处,烟霞羨独行。
幽期山寺远,野饭石泉清。
寂寂燃灯,相思一聲声。


《送陆鸿渐栖霞寺采
采茶非采菉,远远上层崖。
布叶春风暖,盈筐白日斜。
旧知山寺路,时宿野人家。
借问王孙草,何时泛碗花。
     
发表于 2011-11-14 12:36:4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可以选择西门老街 利用一所完好的古宅民居 修旧如旧 改建为“丹阳名人纪念馆” 或者干脆就叫“丹阳乡贤纪念馆”;
也或者选择体育场内的张家大院 改建为“丹阳名人纪念馆”;
再或者 利用乔家巷老中医院原址 修旧如旧 扩建为“丹阳名人纪念馆”;
等等 其实要真正做实事的话 也非常简单容易!
这比空喊口号要务实得多!
     
 楼主| 发表于 2012-4-4 12:31:1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丹阳如此丰厚的人文底蕴,为什么不好好利用?令人不理解!想不通!扼腕叹息!
发表于 2012-8-6 20:44:11 | 显示全部楼层
{:soso_e179:}
发表于 2013-1-5 09:09:1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常州人没有旅游资源也想方设法“无中生有”!丹阳拥有这么众多独特而珍贵的文化旅游资源为何加以不利用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丹阳新闻网(https://www.dy001.cn) ( 苏ICP备05003163号 )

GMT+8, 2024-5-3 08:32 , Processed in 0.063172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Template By 【未来科技】【 www.wekei.cn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